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11-18 00:00:06| 人氣1,739| 回應4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上課心得-薑絲炒大腸!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照片名稱:有一隻不白的鴿子好可愛



『你們是否曾經想過,最常看到的客家意象卻是最常被誤解的?』

六堆之行吳煬和老師在帶我們參觀竹田鄉客家文物館的時候,

丟給我們這樣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接著他說:

『大家來美濃都說要吃客家菜,一定要吃到薑絲炒

大腸、要吃炒豬肚、炒內臟,是因為客家人真的那麼喜歡吃這些菜嗎?

是因為他們在過去的農村生活中,

在沒有肉可以吃的狀況下,只好把剩下的東西弄得好吃

一點,那你們有沒有想過,豬肉被誰吃掉了?豬肉必須賣掉才有錢阿!

或是大家都說客家人過年的時候會吃發粄,是客家人的一大特色,

而其實背後的原因是因為客家人以前實在太窮了,才

會每年過年蒸上發粄,希望在蒸的過程中蒸出開的完全的發粄,

好祈求來年可以有更多錢過好日子,並不是他們真的多愛吃發粄。』

回到桃園以後,我依舊時常想起老師的這段話,

甚至影響在我之後思考問題的同時,我都會

先問自己:『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如此的嗎?』

隔了幾個禮拜上翰璧老師的「客家婦女專題」時,

老師也丟給我們幾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客家婦女都不纏足,背後的歷史脈絡是

什麼?』『大家都說客家女性勤勞刻苦,是他們天生如此嗎?』

『我們時常忽略了,閩、客之間的差異不見得是族群上的差異,

而應該放在當時的環境不同來看性別上的差異。』

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我滿載而歸。在過去的生活裡,我對於

大多數人喜歡談論的客家意象從來沒有認真去思索過,

甚至更早以前理所當然的認定:『客家人就是愛吃炒內臟、

客家婦女總是勤儉持家、刻苦耐勞。』卻沒有去理解背後的

歷史脈絡是什麼。記得張茂桂先生提出英國社會學者E.J.Hobsbqum的看法:

『認為民族的特質不是本質存在的,通常都是事後的產物,

也就是說先形成民族才有特質,不是先有特質才有民族,那麼縱使

節儉說成吝嗇,那也不是客家人的特質,那是歷史和大環境使然。』

在這些學習的日子裡,我不斷思考著需多問題,

我焦慮自己所見所聞少得可憐,我的雙眼還看不清太多事物的內涵,

甚至誤解了它們。當客家被當做為一門研究課題,

研究者用什麼樣的文化觀點去描繪這個世界如何深深影響到他的書寫

內容如何展現其生命力。

什麼是客家研究?『打破客家的刻板印象就是客家研究,

在這過程中,我們不但解構了客家,同時也在建構客家。』

翰璧老師這樣說過。

這讓我學習到,研究任何一個主題,都不要把它當作鐵板一塊,

很多意象都必須回歸到歷史背景下去談,我們不能忽略族群差異背後

的原因,而直接將族群差異做表面的討論,這樣將使研究可能不夠深廣;

更重要的是我們也不能忽略的是在現代化的過程中,

許多客家意象會隨之改變,也就是說,面對經濟轉型發展,

客家人如何透過新的東西去維持那條族群界線的?

更或者說,如果族群界線在現代人心中已經不再那

麼明顯和重要了,那族群研究應該怎麼處理和面對這樣的改變?


海浪,一浪接著一浪,侵襲拍打著海岸;

我的思考邏輯,似乎一直在解構和

建構著什麼!

台長: 大美
人氣(1,739) | 回應(4)|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sho
也受到啟發了

不過很多時候(非正式學術討論)...為了讓話題可以繼續~或者營造效果

總在不斷的複製刻板印象...即使心底有很多想法

到最後太關心於一個課題

好像反而會讓自己陷入現實與理論的斷裂間

知識真的很可怕


不過..日子還是要過阿ˊ~ˋ
傑西卡好可愛
2006-11-19 14:18:34
yuy
..................

看到最後兩行
我笑了
2006-11-21 15:29:11
sophia
ccc
可是呀莎拉
薑絲炒大腸真的好好吃唷~!(流口水)
2006-12-10 18:30:51
真是讓我別有感觸的阿...

受教了
2007-01-12 18:54:1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