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2-08 18:29:52| 人氣505|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日本傳統音樂 (五)~保護制度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日本傳統音樂 (五)~保護制度

  受中國儒家宗法綱常思想的影響,日本邦樂界形成一套嚴格的「家元」等級制度。它是音樂傳承的前提,不承認它就談不上音樂的修業。當某人拜某一派前輩為師之後,他便成為這個流派的成員,與師傅形成相當於父子,與同門的修業者近乎於兄弟姐妹的關係。於是眾多流派便成為不同的家族。一個家族內以師傅為頂端構成了金字塔式的森嚴等級制,各個等級被授予相應的頭銜與地位,隨之而來的是標誌等級差別的一系列禮節。

  家元制要求學生對師傅,晚輩對長輩絕對服從,對他們傳下來的曲目,演奏技術和風格不能有任何變動。無論是平常練習或正式演出,音樂家都必須坐在按等級排列的固定坐次。合奏必須由上座的師傅或前輩先行演奏,其他人隨後演奏,因此聽起來往往覺得很不整齊。

  這種嚴格的封建家元制造成的後果讓許多古老的樂種、曲目、流派和風格能夠長久的保存下來,但同時也使傳統音樂的發展十分緩慢,甚至陷於停頓,一些音樂家進行的改革,須要長時間才能得到承認。

  自明治維新以後,日本曾一度出現全面否定傳統音樂的傾向。為扭轉邦樂日趨衰落,有關方面採取了一系列積極有力的措施。1950年日本政府公佈文化財產保護法,把具有代表性的邦樂確定為無形文化財產的保持者;把傳統音樂納入中小學音樂教育中;努力為邦樂的保存與發展創造條件,舉辦邦樂藝術節,為它提供最佳的演奏場所,建立超流派的邦樂團體;大量出版唱片和錄音,並附有內容的文字解說,對普及邦樂起了十分有益的作用;支持學者們對邦樂進行系統的研究,出版了許多從不同角度對它進行綜合考察的論著,田邊尚雄的《日本的音樂》(1947),吉川英史的《日本音樂的性格》(1948),小泉文夫的《日本傳統音樂研究》第一、二卷 (1958、1980) 和岸邊成雄的《日本的音樂》(1972),另外發表了大量對某一樂種進行專題研究的專著。這一系列措施對加深日本人與外國音樂學者對日本傳統音樂文化的理解與認識,對保存邦樂的生命力無疑是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台長: Dorian
人氣(505)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Ken
想請教您本文相關問題,希望能跟你聯絡上....
2011-07-23 14:17:56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