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6-10 16:44:31| 人氣10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什麼是御宅族OTAKU? (補完版-I)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作 者( 匿稱 ):靜雲

來 源 : http://www.ngng.com.tw/discuss/ListTopic.asp?View=8
相聲瓦舍討論區之精華區


沒錯,除了精神分裂者和愛國業者之外,一般人的確只有一種價值觀,
但日本人的不同在於他們不承認有另外的價值觀存在.
不妨看看外國,美國不但是一個多民族國家,而且各種各樣價值觀的人都有.
由早年的Bebop樂手到達達主義到嬉皮,甚至現在仍然在歐美活躍著.騎著哈雷機車四處跑的地獄天使等,他們雖然不被社會大眾認同,但社會卻不會排斥他們,讓他們有生存的空間,原因是美國{雖不認同,但要容忍}的的立國原則和相對而言較為廣闊的容忍度(當然任何事也有例外,這裡所指的是一般性而言),就算不認同對方的價值觀,但卻要容忍對方的價值觀,並保護對方有不同價值觀的自由。
所以雖然美國史上曾爆發無數的種族問題(種族問題基本上和價值問題密不可分,但這是另一個論題,不在本文的討論範圍內),但最後都是少數的族類得勝而不是大眾消滅少數,而民主的基本正是如此:不單維護大多數的利益,也要保障少數人的權利.
不好,離題了(汗)
總而言之,就是日本人沒有容忍和自已不同的價值觀的氣量.
在這裡,單一價值觀是指:除了自已所信的觀值觀之外不容其他價值觀存在,即使這種價值觀對他們完全沒影響。
而御宅族正是擁有和一般日本人完全不同的價值觀的小眾。
日本人完全無法理解.也不打算理解這群人為何會對一些小孩子玩意(別以為日本是ACG大國,國民就會以較正面的態度看待這些所謂的"次文化",其實大部份日本人仍視ACG為給小孩的玩意,登不了大雅之堂)會如此著迷並大加研究,並對這群小數族群加以敵視.
而從單一價值觀引申到群體排他性,表面看來這兩種東西好像風馬牛不相及,但實際上這兩種價值觀是息息相關的.

群體排他性--非友即敵的心態
至於群體排他性則一向是日本人的名產,公認為群體性極重的日本人,小至學生社團,大至公司部門,差不多每個日本人都得有一個地方讓他們立足,為這個地方而努力,而同一組織中的人必需有著同一理念和同一價值觀,而日本人認為這樣才叫做{團結},才算得上是{同伴}.
我們再看看漫畫,差不多九成漫畫的主角身邊都有一群同伴,這些同伴可能個性各異,但他們卻有著同一理念.同一價值觀,而不同理念的人是不可能當同伴的.
群體說過了,那排他又是怎麼一回事?
在上段談過有關單一價值觀,而那就是排他性之源。
再次引{足球小將翼}為例,在故事中除了主角們所信奉的踢足球理念之外就沒有其他對等的理念,而所有擁有共同踢球理念的朋友就算是不同國家但一定會是朋友,這種以主角大空翼的足球理念為中心的"虛擬組織",其成員不但在球場外必成好友而且在球場內亦踢得非常"君子",沒有為勝利鬥個你死我亡的情況出現。
但不在這個"虛擬組織"內的人呢?他們先是看不起翼所信奉的理念,再而挑戰,最後不是敗得慘兮兮的就是給翼"感化"(但實際上仍是必需打敗對手才能感化,那就是說:勝者的理論就是正確的,有關勝者正確論下文會詳論),加入這個組織,從來沒有一個角色是有著和翼不同的理念(更別說是相反了)而可以由始至終都和翼保持一個對等的關係,因為翼是主角,接受他的理念就等於附屬於他,哪可以和翼平起平坐?
{足球小將翼}的例子可以說明日本人那種群體排外論的特質:自已和信奉的理念不一定是自已認為是正確的理念,很可能是某個大人物所信奉的理念,但人云亦云.訴諸權威地認為正確,對於別人不認為正確又或者認同其他的理念就視之為敵,一就是"感化"讓對方相信自已的理念,不然就趕盡殺絕.(如果有看過{20世紀少年}的朋友應該現在就能明白,?什麼[朋友]能夠如此輕易便滲透入各階層,甚至影響整個日本)

談到這裡各位就可以理解到御宅族為何會在日本飽受迫害的原因了吧?
GAINAX的名作{OTAKU的錄影帶}其中一幕是主角的上司晚上帶著女人花天酒地,但身為主角的御宅族卻坐在電影院前通霄等看{超時空要塞}劇場版.
主角的上司對主角做的事冷嘲熱諷,因為他認為下班後除了花天酒地之外其他一切都是不對的,但他沒興趣去感化,也沒本事消滅,所以只好以冷嘲熱諷來攻擊.
最要命的是由於御宅們是小眾,沒有反擊的能力,但加害者卻以為他們佔有優勢不是因為人多勢眾而是因為擁有真理,而對方不敵是因為他們是錯,而這就是勝者正確論.

勝者正確論--顛黑倒白的歪理
其實有唸過歷史的朋友對於日本人這種勝者正確論應該相當清楚,二次大戰日軍侵略亞洲,其中一項理論是:日本人是亞洲最優秀的民族,理所當然的成為亞洲的主宰,而亞洲各國打不過日本是因為他們是三等民族,日本人的勝利不是因為船堅炮利,而是因為日本人團結而優秀.
在珍珠港襲擊之前甚至有不少日本人以為美國不足為懼是因為美國國民沒日本人團結,而日本人是天皇之子民.怎麼可能會敗給個人主義的番邦美國?
到了戰後,由於日本是完全的敗給美國,所以對於美國有一種崇拜情結(即崇洋媚外)認為美國一切都是好的,正確的,日本一切都是差的.不對的.
在這種崇美情意結之下日本完全接納美國文化,對於美國政府亦當然不可能說個"不"字.
反觀,對亞洲各國日本一直都不承認敗給他們,以日本那種勝者正確論的邏輯解釋:日本打贏他們那就是日本是正確的,為何正確的要聽錯誤的人所發出的要求?(是故這些傢伙甚至竄改課本,完全否認曾犯下南京大屠殺之惡行)
其實這種想法非常荒謬,信念正確與否豈能以力量的形式來決定?
借{神劍闖江湖}中緋村劍心的說法就是:
{假如你(明神彌彥)認為勝利者就是正確,那豈不是和志志雄一樣?我們(劍心對志志雄)勝利並不是因為我們正確,只不過是因為時代選擇了我們.}
而銀英傳的楊威利就說得更直接:
{沒有比把才能、技術及人格完全混為一談更傻的事了.把勝利的原因完全歸功於道德的優越,簡直就是可笑到家了}
簡言之,就是勝利和擁有真理與否、道德高下完全無關.
再用一個有趣的例子:在{福星小子}中龍之介和弁天決定誰較有女人味,但方法卻是打一場架,誰打贏誰就有女人味,聽起來很可笑吧?女人味和打架厲害有什麼關係?但細想,這不就是勝者正確論的變種嗎?
由一國之表現引申到社會之間的問題,御宅族人少力弱,各自為戰,加上沒有危機意識和社會意識極為不足,根本不是掌握傳媒公器的衛道人士的對手,衛道人士以為御宅族不敵是因為真理在他們手中,特別是宮崎事件給了這些人一個最強武器,攻擊.中傷更加肆無忌憚,而一向沒有自主性思考.愛跟風的大眾受到傳媒影響也自然以為御宅族是一群陰暗的,反社會的.極危險的族群。

惡評一旦建立,要日本人改變心目中御宅族的不良形像就比登天更難,而西方傳媒(如Newsweek)在受到日本傳媒的影響下作出了對御宅極差的理解和評論,日本傳媒反過來利用這些評論來攻擊御宅族,使御宅族更不見天日了.
雖然岡田斗司夫等人努力去改變一般人心目中的惡劣形像,但就連御宅自已都給傳媒攻勢下認同(或者說是屈服比較正確)御宅的負面形像,那又怎能去改變石頭似的日本人成見?
就算是海外也有不少人認同日本一般人心目中的御宅形像,如香港的御宅界雖然清楚御宅所代表的意思,亦不怕對外自稱御宅,但對一般大眾和一般ACG迷來說,御宅被"解釋"成ACG迷的同義詞,其無知的程度.思考力之不足和判斷力之低下實在令人失笑.

雖然御宅的名字已成為一個極為負面的代號,但這不等於御宅就從此消失,如開始時所說,
御宅們已經靜悄悄的入侵當今青年文化界的核心,而御宅文化便成為新一代ACG界的一個重要流派,雖然他們仍各自為戰,但御宅文化已經成為日本九十年代的重心文化,這是任何人都輕易可見的.

台長: 尚未設定
人氣(10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數位資訊(科技、網路、通訊、家電)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