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0-14 21:51:16| 人氣5,804|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談動畫「神隱少女」中呈現的「日本文化意象與趣味」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文化或文明,就其廣泛的民族學意義來說,乃是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慣和任何人作為一名社會成員而獲得的能力和習慣在內的複雜整體。」
--英國人類學家 泰勒(Edward B. Tylor 1832--1917)‧《原始文化》(Primitive Culture 1871)

動畫「千と千尋の神隱し」(日文原意:千與千尋的神秘失蹤;中譯名:「神隱少女」)是日本動畫大師宮崎 駿在2001年推出的新作。劇中描述少女「荻野千尋」與雙親在搬家途中誤入一迷幻之境,千尋的父母因貪食而被懲罰變成豬,千尋為拯救父母與精通魔法的「湯婆婆」簽約,在「油屋」(澡堂)中擔任女侍,和一群殊異的工作人員共同服侍前來洗浴的神鬼精魅之奇幻冒險故事。

據報導指出,宮崎 駿說,「過去他的作品呈現太多的西洋風格,現在到了這個年齡,他開始尋找日本文化中的題材開始創作」 。「神隱少女」就是在這種動機下被創造出來的作品。片中的場景滲露出陣陣的日本風味,仔細觀察角色的刻畫與劇中人物的互動方式,都能夠發現專屬於日本人的「文化」。

關於「文化」的定義,社會學家與人類學者已下過不少,文前揭示廣被學界接受的人類學家泰勒所提出的「文化」解釋,若再用更簡單的話語來形容,「可以把文化歸結『在史學及社會學領域中所講的各個民族的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包括物質與非物質兩個部分,是屬於某個民族、族群特有的,在殊異的兩個群體中極易辨識。在我們觀看「神隱少女」的過程中,就能夠很輕易地指出大和民族異於我們的「生活方式」,我們不妨把這些特徵、現象稱作「文化意象」。

藉由欣賞「神隱少女」一片,除了享受故事內容的豐富性之外,進一步觀察片中所呈現的「文化意象」也是頗有趣味的一樁事。以下筆者將就片中觀察到的「文化意象」作一分列式的論述。

一、故事典故與影片中的「符號」:

關於「神隱少女」的誕生背景,宮崎 駿說:「每年到了太陽下山特別早的冬季,日本各地就會有迎接神明到澡堂洗澡的習俗,『神隱少女』的澡堂就是以這個民間傳奇作為典故而拍攝的。」 從日本「德間書局」出版的《千と千尋の神隱し》(「神隱少女」的日文設定集)一書看來,片中的鬼神精怪的設定除了創作人的想像之外,也參照許多民俗文物(如:面具、面譜);「神」片中有一群神明的臉像一縷白布飄蕩在半空中的造型即取材自奈良縣春日大社收藏的「雜面」。此外,片中最富日本意象者,當屬千尋工作的「油屋」與一排掛滿紅燈籠的飲食街,這些建築物也是動畫工作人員自「武藏野市江戶東京建物園」、「溫泉屋」觀察繪得的。舉上述的例子是為了說明,影片中的「符號」,舉凡語言、文字、服飾、建物、圖樣、內部陳設、角色設定…,全是取材自日本當地的實物、風俗(道地的日本「生活方式」),加以改編所呈現的。這個部分是觀察彼我文化的過程中,最先浮現、最易體察的殊異處。


二、劇中角色的「二元性」:

著名人類學家露絲.潘乃德(Ruth Benedict)在其著作《菊花與劍》一書中用「菊花與劍」來形容日本人矛盾的民族性,她認為:「日本民族無與倫比的兼具下列各種性格:好戰而祥和、黷武而好美、傲慢而尚禮、呆板而善變、馴服而倔強、忠貞而叛逆、勇敢而懦弱、保守而喜新。」 日本這種二元性格也出現在「神」片的角色身上,尤其以千尋(之前/之後)、白龍(少年/龍)、湯婆婆/錢婆三組人物的刻畫最為突出。影片一開始的千尋是一位懶洋洋、懦弱又膽小的女孩子,不得已進入「油屋」工作後,生活的歷練讓她變得勇敢、堅強,能為白龍獨自前往錢婆的居所,更救回被魔法變成肥豬的父母。而神秘的白龍,因受到湯婆婆的操控,所以時而是聰慧體貼的男孩,時而化身成暴戾凶惡的龍形。至於湯婆婆則與她孿生姊妹錢婆形成一組有趣的對照,前者貪財刻薄、待人嚴詞厲色;後者則一派慈祥、充滿智慧的模樣。這三組人物在故事的情節鋪陳中,展現出「二元性格」的樣貌,不知是作者的有意或無意。不管如何,作為一個異文化的觀眾,若從這個角度去剖析,或許可以暗自應證長久以來我們心中對日本人的看法:「日本真是一個“人格分裂”的民族!」


三、人物的相對關係:

潘乃德博士指出,日人十分重視「恩」。「恩」意味著「被動地承受的義務」,有受於天皇之「恩」的「皇恩」、有受於雙親之「恩」的「親恩」…等。與「恩」相對的義務是指一個人必須向恩人「償還」這些債欠,「回報這些義務」,所以子女對雙親有「義務」(又稱「孝」),「縱使是宥恕父母的惡行,也不能例外」。 千尋任性的父母恣意闖入另一時空,又隨便取走無人店家的食物大肆咀嚼,被懲罰變成豬後,還要無辜的女兒奔波救命。除了親情,在相對的「義務」規範下,女兒說什麼都不能遺棄父母。(這段情節讓我聯想到中國的「目蓮救母」故事,中日對「孝」的要求似乎有某種意義上的疊合。)若是他人(沒有親戚關係者)對自己有「恩」,「恩」的承受者要向「恩人」償還,它們之間就有了「義理」的關係。千尋與白龍的關係就是如此,白龍曾救過千尋,千尋必須有對白龍償報的「義理」。所以在故事後段,千尋無意破解了湯婆婆對白龍的禁制,並長途跋涉前去尋找錢婆乞她原諒白龍,因緣際會下,千尋盡了她的「義理」。這兩段情節暗示著,劇中的人物似乎冥冥中被無形的社會規範「制約」了。


四、「各守本位」的階級意識:

日本人的敬業態度一向就是舉世聞名的。日人可以把一項小技能經營的有聲有色,一碗不起眼的拉麵在「達人」(專家)虔誠的料理之下,都變得可口異常,讓人恨不得有千百個胃囊把拉麵連同「達人」堅持的苦心一併塞進。曾經有人分析日人敬業的原因,是由於他們的「各守本位」。日本自古以來就有嚴格的階級劃分(由上而下分別是:天皇【皇室】、公卿、武士、農人、工人、商人、賤民階級),階級地位是世襲的,各個階層間有相對的義務與權利。日本的階級界線很難逾越,不像中國可以通過科舉考試造成上下階層人口的流動。長久以來,制式而固定的階級意識深入人心,人們安於本位做好自己份內應盡的義務與責任。

在「神」片中,層層架構的和洋混合式建築 --「油屋」,它的最高層空間居住著「油屋」的主人「湯婆婆」,而各種不同身份的人落居在屬於他們的樓層中。換個角度來看,一層一層的「油屋」不就像個權力金字塔,最上層是集大權者「湯婆婆」,再來是「父役」、「兄役」(「青蛙」管理員),最下層是女侍。每個階層的人安份地各司其職,上下的界線分明,連稱謂都有清楚的區分。這點我們可以從「青蛙」對「白龍」與「小玲」(女侍)的稱呼上明顯得知;「青蛙」對「白龍」一律使用「敬語」,對「小玲」卻直呼其小名。由此也可分辨它們之間的上下關係。總之,觀眾可以在片中隱約見到日本人背後那種井然有序的階級架構,而這種架構是那樣的密不可破,緊緊維繫起整個日本社會的運作。

「神」片中飽涵了許多日本文化的意象,藉著前文的探究,筆者把觀察得到的部分作一概要式的呈現。儘管「神」片只是一個簡單、好看的故事,放諸四海皆能被觀眾接受的動畫,就這點而言,「神」片除了帶有濃厚的日式風格,它還擁有普世都能認同的文化價值在裡頭,像是「環保意識」。事實上,宮崎 駿一直在他的作品裡頭傳遞他對世界的熱愛、對人道的關懷,「環保議題」、「反戰意識」都曾反覆出現在他的作品裡。在「神」片中,宮崎 駿將場景設定在日本,他要告訴孩子的卻是:「長得不漂亮、不可愛、資質愚鈍都沒有關係,只要你有一顆善良的心,肯努力,也都可以出人頭地。」 這樣的意涵透過動畫的呈現,傳遞給每個孩子,也溫暖無數大人的心。在細細品嚐影片內容所帶來的感動與餘韻的同時,用另一種角度去審視、觀察、解讀影片裡頭暗藏的文化訊息,會開闊一個“純觀眾”的視野,更增添幾許興味。


台長: 郭阿B
人氣(5,804)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美國黑金
感謝分享!

http://www.yyj.tw/
2020-01-05 08:22:08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