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1-02 12:10:15| 人氣1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新聞-中國歷代興衰 取決鈦濃度)))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成功大學地球動力系統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周厚雲,以「湖光岩沉積物中的鈦(Ti)指示冬季季風嗎?」論文,刊登在十一月分《自然(Nature)》雜誌,不僅以鈦驗證中國歷代更迭興衰,並且推翻德國學者Yancheva「鈦來自冬季季風的論點」。


 根據周厚雲和Yancheva的理論,氣候變遷重大影響中國歷代興衰,將時間拉到更早,也可以看出對馬雅文明的影響。


 他指著鈦濃度曲線圖說,幾乎與中國歷代興衰的曲線圖一致,所以可以大膽推論,人為因素不是絕對因素,大自然氣候的影響更大,例如西元前七七一年正是東西周之交時代,西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時代,都是鈦濃度最高之際,代表戰亂最多的時候。


 他與德國學者都應用華南沿海湖光岩湖泊沉積物中的鈦含量,重建一萬六千年以來的變化,鈦濃度高時天氣乾旱,就是朝代更迭之際,鈦的濃度低,則氣候溼潤多雨,大地欣欣向榮,也是各朝興盛之際。


 但是兩人對於鈦的來源,則持不同觀點;Yancheva發表於今年一月的《間熱帶合區對東亞季風之影響》,指出鈦的濃度主要受冬季季風影響,在他論文中指出鈦來自北方蒙古高原。


 但是周厚雲卻發現鈦的來源是受湖泊水文控制,與冬季季風並無關係,他提出雷州半島的玄武岩、火山碎屑岩及其風化紅土,鈦含量很高,這些鈦就是湖光岩沉積物中鈦的重要來源。


 至於未來發展,以他最近採集的鈦濃度,相較過去還高,但他說,地球環境與過去已經大相逕庭,鈦濃度升高是因為湖水滲漏流失,事實上,他認為氣候未來將更潮溼溫熱。


 周厚雲的論文是成大理學院論文第二次登上自然雜誌,第一篇是民國九十二年,由當時理學院院長李羅權研究團隊提出從太空閃電觀察到巨大噴流相關論文。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101/4/ngjj.html

台長: 小君
人氣(1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