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覃子豪是我國現代詩領域的重要詩人之一,與紀弦、鍾鼎文並稱詩壇三老。生於民國元年一月十二日,卻不幸因罹患膽道癌併發肝癌,而早逝於民國五十二年十月十日,享年五十二歲。覃子豪參與創設藍星詩社,主編《新詩週刊》、《藍星詩刊》等等,並主持「中華文藝函授學校」現代詩課程,對於現代詩創作的後學提攜甚多,並參與現代詩的論戰,對詩壇貢獻卓著。
覃子豪本身在詩創作上,不斷求新求變,不斷追求風格的創新與突破,追求詩質的變化與凝鍊。並將自己詩創作實驗與其翻譯的西洋詩、西洋的各種現代主義理論相結合,相互演繹辯證,然後應用至詩教學與批改詩作業上,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終於使得他不論在詩創作、詩論、詩教學與維護現代詩的立場與地位均有不可磨滅的貢獻與成就。惜因英年早逝,否則詩創作與歷史地位當不只如此。本文擬就覃子豪詩創作中的靈與真特質,析出探究討論,以彰顯其現代詩的特色與成就。
二、真的特質
覃子豪的詩初期受〝新月派〞與法國象徵主義的影響甚鉅,詩中顯現多為浪漫主義為主。所以當紀弦主張「主知」強調「抒情主義要不得」 ,而舉起現代詩派『衡的移植論』的大纛時,他的好友主張抒情詩為純正詩藝的覃子豪,以一篇〈新詩向何處去〉在其主編的《藍星詩選》刊物上,第一個發言反對他。由此可見他的真性情,他並非全部反對西化或拒絕西洋的現代主義思潮,只是堅持詩中仍要帶有中國固有傳統的抒情本質,堅持東西方文學思潮的融合,而不是全盤西化。他甚至翻譯出版了一本法國的《法蘭西詩選》。
在覃子豪〈貝殼〉一詩中可以見證詩人的純真與天真:
詩人高克多說
他的耳朵是貝殼
充滿了海的音響
我說
貝殼是我的耳朵
我有無數耳朵
在聽海的秘密
這首〈貝殼〉原刊於民國四十一年一月十四日《新詩週刊》第十一期,距離刊出法國詩人高克多詩作〈耳朵〉 的《新詩週刊》第八期民國四十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只有短短的二十天。高克多的詩〈耳朵〉只有短短兩行:
我的耳朵是貝殼;
充滿了海的音響。
可以想見,當天真的詩人覃子豪看到高克多的〈耳朵〉時,直接觸發了詩人天才而敏銳的詩想與靈感,詩作意境的高低,馬上可見可感。高克多的〈耳朵〉,形容耳朵只是一個貝殼,充滿海的音響,以自我為中心,比較直描,但是只要耳朵閉塞了,想像也就沒了;覃子豪則把貝殼當作自己的耳朵,輕輕的轉換,則意境想像則隨著無數的耳朵(貝殼),在聽大海的秘密,海有多深遠多遼闊,我的想像力就有多深遠多遼闊啊。
覃子豪經歷了八年抗戰,親炙許多戰爭的殘酷,當他在福建永安看到了畫家薩一佛經歷的日軍慘烈轟炸的畫作呈現,一幕幕映畫在他眼簾,觸動他恐懼和憤怒的靈魂深處,我們可以在他的詩作〈激動的夜〉體會那現場真實的場面:
好多的夜是清幽的
只有今夜是不寧靜
人們激動著,悲歎著
惡魔般的大火
照亮了人們恐怖的眼睛
啊!好多的人是從火裏逃出來
是從毒烟窒息的防空洞裏出來
是從坍塌的屋子裏出來
是從被傾倒的牆壁之下出來
是從污穢的溝渠裏出來
夜,恐怖的夜
在大毀滅的悲劇中
發出尖銳的喊叫的聲
消防隊,救護隊忙碌著
沒有一個人心頭能夠平靜
經歷轟炸後的夜晚非常不寧靜,惡魔般的大火正照亮著人們恐怖而恐懼的眼睛,多少的人是從被傾倒的牆壁之下爬出來,是從污穢的溝渠裏爬出來,這是生活在和平的寶島的我們所無法體驗的,激動的夜,還有誰的心頭能夠平靜呢?詩人真實的呈現他對敵人的憤恨與對無數受難同胞的憐憫。
三、靈的特質
覃子豪在詩創作上,不斷求新求變,不斷追求詩質的變化與凝鍊,追求風格的創新與突破。在〈雲屋〉一詩可見覃子豪詩中意象的靈動:
松滿山,綿羊滿山
一片青,一片白
遮盡長滿青苔的石級
依然從青松的枝柯下走入園中
沒有門鑰,依然打開
被雲深鎖的門
一樹雲,令我想起畫中的海島
和島上那許多奇異的樹
像太陽點亮的花紮的燈籠
而且結滿熊熊的燈蕊
我們曾以假想在燈籠樹下漫步
走好亮的路
這裏的松林如綠幕
石屋就在帳中
掛滿松子如風鈴
而風鈴啞默,投星之影於石壁
雲浪不息地打在窗上
如海潮滾過,沒有喧嘩
多風的日子,便是音樂的節日
愛跳躍的松子們,就以圓圓的錘
敲響屋頂上陶製的琴版
應和松濤,織成神秘的交響
你如從畫中的島上走來
一步就會踏著一粒松子
一步就踩響一粒音符
你的步聲是神秘底回聲
松滿山,綿羊滿山
青白色的戀境
而戀之秘密,在屋中棲息
當我們眼神相互探問之時
石屋就長上了雲的翅膀
詩的開頭「松滿山,綿羊滿山」就使得〈雲屋〉一詩鮮活起來,作者把滿山的白雲形容成滿山雪白的綿羊,使得詩活潑生動而貼切,俗曰:以有情的字,狀無情之物,則必靈。此詩以綿羊代替白雲,則令此詩活靈活現起來。
詩中「雲浪不息地打在窗上 如海潮滾過,沒有喧嘩」如海潮不停拍打衝擊而沒有喧嘩的,除了思念的潮水,恐怕只有萬頃白雲的雲浪了。意象與描述的非常精準而貼切啊。不愧是高手出招。
此詩也是以「松滿山,綿羊滿山」作節尾,首尾呼應而相得益彰,凸顯了雲中之屋的虛無縹緲。凸顯愛戀初時的虛無縹緲。
他的另一首詩則全篇充滿了光陰飄逝與追求永恆的健者之身影的靈動,試看〈追求〉這首詩:
大海中的落日
悲壯得像英雄的感嘆
一顆星追過去
向遙遠的天邊
黑夜的海風
括起了黃沙
在蒼茫的夜裏
一個健偉的靈魂
跨上了時間的快馬
─三十九年八月花蓮港
在民國四十年十二月十日的《自立晚報‧新詩週刊》刊出當時的編輯之一,是覃子豪老友,也是詩壇三老之一的鍾鼎文先生的一篇〈讀「海洋詩抄」〉 說:
『在我所讀過新詩之中,「追求」將是我永誌不忘的好詩之一。這短短的九行詩,將滄海落日啟發人類對於時間的消逝之迅速與嚴肅的感覺,完整地把握住了,而又莊嚴地描繪出來,那種淨化了的思想,確已進入詩的最高境界。它有尼釆的超越的靈魂,它有桑得堡的深遠的意象;純粹是詩。這首詩打擊了我的自負,但也安慰了我,鼓勵了我。』
在鍾老心目中這是一首完美的好詩,在大家心目中又何嘗不是呢?在詩人悲壯眼中,黃昏時的落日,竟然只像是英雄的感嘆,難怪人們要說詩人是第二個上帝了。詩中凝鑄且投射了詩人自我的形影,期許自己是「一個健偉的靈魂」,期許自己能與永恆競走。這何嘗不是每個詩人的願望呢?當百年以後,能與時間永恆競走的,就只有詩人嘔心瀝血的傳世名篇了。
四、結論
詩評家周伯乃先生說:「覃子豪是一個最純粹的詩人」 。純粹者,純真也,如黃金般經過烈火焠煉,消熔所有的雜質,才為純度九九九九之純金。俗稱「真金不怕火煉」。覃子豪終其一生都在從事新詩創作、傳授、翻譯與理論的建立,「在半世紀的生命,他幾乎有三十年的生命是奉獻在繆思的祭壇上」。
由以上詩作的析論,我們似乎看到了一個純真天真的詩人,雖然遠逝了,仍有一個身影、一個健偉的靈魂,「跨上了時間的快馬」,在與永恆競走著,
六、參考書目:
《海洋詩抄》 覃子豪 台北:新詩週刊社 1953‧4。
《向日葵》 覃子豪 台北:藍星詩社 1955‧9。
《詩的解剖》 覃子豪 台北:藍星詩社 1958‧1。
《法蘭西詩選》覃子豪譯 高雄:大業書店 1958‧3。
《論現代詩》 覃子豪 台北:藍星詩社 1960‧11。
《畫廊》 覃子豪 台北:藍星詩社 1962‧4。
《覃子豪全集Ⅰ》覃子豪 台北:覃子豪全集出版委員會1965‧詩人節。
《覃子豪全集Ⅱ》覃子豪 台北:覃子豪全集出版委員會1968‧詩人節。
《覃子豪全集Ⅲ》覃子豪 台北:覃子豪全集出版委員會1974‧雙十節。
《詩的表現方法》覃子豪 台中:曾文出版社 1977‧7。
《臺灣新詩發展史》 古繼堂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997‧1。
《二十世紀中國新文學史》皮述民、邱燮友、馬森、楊昌民 板橋市:駱駝出版社1997‧10。
《新詩50問》 向明 台北:爾雅出版社 1997‧2。
《新詩後50問》 向明 台北:爾雅出版社 1998‧4。
《現代詩導讀‧理論、史料篇》 張漢良、蕭蕭編 台北:故鄉出版社 1979。
《現代詩的欣賞》周伯乃 臺北:三民書局 1974‧12。
《當代台灣新詩理論》孟樊 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5‧6。
《台灣現代詩編目─一九四九~一九九五》張默 臺北:爾雅出版社 1996‧1。
《現當代詩文錄》奚密 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1998‧11。
《新詩三百首》(上、下) 張默、蕭蕭編著 臺北:九歌出版社
1998‧11。
《從徐志摩到余光中》 羅青 台北:爾雅出版社 1978‧12。
《詩空的雲煙》 麥穗 新店市:詩藝文出版社 1998.5。
《新詩隨筆》 莫渝 板橋市:台北縣政府文化局 2001.12。
《學術論文寫作指引》林慶彰 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2001‧9初版五刷。
《自立晚報‧新詩週刊》第一期至第九十四期 紀弦、覃子豪編 台北《自立晚報》1951‧11.5─ 1953.9.14。
《現代文學‧第十七個誕辰》第四十六期 余光中 臺北:現代文學雜誌社 1972‧3 頁11-27。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