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10-07 15:40:45| 人氣43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書隨筆] 靈魂何曾停止騷動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讓我們回到那樣的光景吧。你騷動不安地坐在那裡,彷彿聽見了人們刻意低下嗓子的私語,在發現你正側耳聆聽時驟然噤聲。恍然間遠處還傳來激烈的敲門聲,你從窗簾的隙縫之間偷偷望了出去,看到一個少年被挾制著拉出家門,那張年輕的面孔突然回過頭來望向了你(可是你不是已經躲在窗簾之後了嗎?),你像害怕被他們發現那樣,就把身子蜷縮了起來……嘿那是一個怎麼樣的時代呢,對於在七0年代才出生的你,你翻閱著書頁裡頭不斷出現的碎裂的字眼:共產黨、內安部特務、學生運動、左派、示威、拘留所、新村……你利用自己過份的想像和臆測拼湊成一幅五0年代的動蕩圖。是呀,靈魂何曾停止騷動?那些一晃而過的光景和人物似乎都是熟悉卻遙遠的,然而你還是錯過了,你擁有著你自己的騷動,但是你總是會聽到他們有意無意地提起:「啊那個騷動的年代啊。」彷彿和你的比起來,他們的騷動是更可歌可泣的。

英培安的《騷動》描述了新馬五0年代一群熱血青年的追尋和情慾。他們努力地跟隨著時代巨輪飛快卻顛簸的轍痕,相信了社會主義和遙遠的中國大陸就是拜別殖民統治的應許之地。小說敘述了這群青年在騷動不安的環境裡的自處,以及暗湧或明喻的情慾翻滾。之中有人真的選擇了離開家人,獨自投奔「祖國」懷抱,卻愕然發現社會主義的扭曲與政治的腐化;有人滯留在香港卻步觀望,最終背棄了當初的信念;有人選擇了留下,在從動蕩而至平靜的土地上,見證了一段建國歷史……三十年後,像是最終沖上軟沙的浪潮,彼此從激情絢爛之後回過神來,恍然已變成了一群四十來歲的中年人,猶自在一具具裸身軀體的回憶和故土的懷念裡悵然若失。《騷動》到底不是一部述說政治運動的紀實小說,在舞台上政治狂飆的表演之下,原來依舊是赤裸的情感糾結和肉慾。其中性事的描述和政治運動的寫照兩者的比重幾乎在小說中擁有相同的篇幅。當學生運動和馬共(甚至香港六0年代的反英示威和北京1989年的天安門事件)都已然成了歷史名詞,他們都失敗了。我們不禁會這樣臆想,當憤慨的吶喊者墜跌成被棄置的一群,年少時期的政治激情,彷彿都必然地轉移至肉慾之中而得到了救贖。誠如作者揭示的:「當政治上的挫折與壓迫令他恐懼頹喪時,他渴望的,就是回到他所愛的人體內,希望在那兒得到安全感與慰安。」

《騷動》的故事拋開了直線式的敘述方式,而選擇了把情節剪裁了之後再重新的拼貼與並置,一如整本書段落碎裂的呈現。小說中的時間軸常隨著角色們記憶的倒敘或作者鏡頭的對焦點而不時地被打斷。故事中的「我」和「他」如蒙太奇影像一般變換著名字和容貌。甚至角色可以跳脫情節擅自地與作者和讀者對話。華麗的後設與後現代的文學技巧,是否可以如作者英培安所期許的,在這部小說裡讓讀者與作者一起參與感受創作的愉悅?抑或只是在廿一世紀的當代小說已無法從技巧解套的窘境之中,舖排了陳舊的新意?

而靈魂何曾停止騷動?騷動總是跟隨禁忌而狐步臨至。當時代巨輪早已輾過歲月的泥濘,你不確定這部小說是否真的描述了那個時代的禁忌和騷動。你俯身用手指輕撫著巨輪轍印的深度,竟然發現那是柔軟溫熱如肉體一樣的觸感。是呵,你還是明白了,靈魂何曾停止騷動呢?

台長: 半邊人∕龔萬輝
人氣(43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校園社團(社團、班級、校友會、同學會)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