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12-08 15:54:12| 人氣5,87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981122解說實務技巧心得分享--黃昱華老師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本文感謝黃昱華老師提供講稿

講題:解說實務技巧心得分享

日期:981122(日)

時間:PM 1300~1500

地點:台中溪隄咖啡餐廳

主講人:黃昱華老師

 

壹、前言

   人類在追求經濟發展的同時,相對的忽略了對生態環境的維護,導致生活品質日趨惡化。國人保育觀念模糊,常有破壞自然生態的行為產生。尤其在政府實施週休二日後,休閒時間的增加,帶動了休閒旅遊的熱潮。對出外從事休閒的廣大遊客,透過何種方式引導他們獲得知性、感性與靈性兼具的遊憩體驗、啟發對週遭環境的認識,進而引導他們懂得愛護生態環境,最終做出有益於生態的環境行動。『解說』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解說媒體

人員解說:包括解說運用的原則與技巧、知性之旅戶外帶隊解說員應注意的相關事情及解說員應具備的特質。

非人員解說(諮詢、DM型錄)

 

貳、解說的意義
   
解說是將自然和人文環境特性,經由各種媒體(口述、筆傳或其他媒介)或活動方式,傳遞給特定的對象。

    目的在引起特定對象對環境之關注與了解,經由欣賞與知性的了解,提升較高品質的生活經驗,並經由新的感受與愉快的經驗,產生對環境的關懷,進而培養積極參與環境保育的工作。

 

參、解說的目的
1.
幫助遊客對旅遊景點獲得認識、欣賞與瞭解的能力,使其遊憩體驗豐富化趣味化。

2. 達成經營管理目標,使遊客對遊憩資源的使用,採取更為省思的態度,降低人為因素對

   自然資源的衝擊。

3. 傳達管理單位的訊息,增進民眾對經營目標與方針的瞭解。

 

肆、解說的原則
解說之父費門提爾頓(Freeman Tilden)曾於1957年提出解說六大原則,至今被奉為圭臬。賴瑞貝克(Larry Beck)和卡柏(Ted Cable)兩人也在1998年在提爾頓所建立的原則基礎上,再提出九項新的原則,成為解說十五項原則,來幫助解說員充實解說技巧並增進解說成效。

 

解說的原則
 一、為了引起興趣,解說題材宜與遊客的生活結合。  

 二、目的不應只是提供資訊,更應揭示深層的意義與真理。

 三、解說的呈現如同藝術品,其設計應如故事般有告知、取悅及教化作用。

 

  實施策略:舉例、因果、類比、誇大時序、明喻、暗喻、軼聞、幽默、重複、時事

四、解說以激勵和啟發人們去擴展其視野為目的。
五、掌握一個完全的主旨和論點,並應滿足全人類的需求。

六、對不同年齡層以不同方式解說。 

  人數控制、時間縮短、多變化、安全為重、給予更多參與機會。

青少年待之如大人、多與同儕學習、付出時間與關懷、賦予責任。

  了解其身心狀況、主題多涉及生活經驗、鼓勵他們回饋。

七、歷史重現:就是讓過去特定時代或特定事件再次重現。   

八、資訊時代無遠弗屆但無法傳達振奮及驚奇。
九、必須考慮解說內容的質與量(選擇性與正確性)。     

避免畫蛇添足或喧賓奪主。

有重心、有趣味。

善用經驗法則。

十、必須熟悉基本的溝通技巧,不斷的充實知識與技能。

解說如同公眾演說的基本要素:肢體語言、聲音控制、表達結構 都得好好培養。

充分準備、事先排練、克服不安及恐懼情緒。

 

*溝通技巧

l          解說時,眼神與遊客接觸

l          尋找具有和善眼神者,強化信心

l          淡化不專心者,暫勿將錯歸咎於己

l          事前找同儕演練

l          聲音會話式且自然,忌口頭禪

l          音量.音調及速率適中,注意抑揚頓挫

l          表情愉悅,說話有感情、有活力

l          適時沉默,一能引起注意及專心

l          手勢、臉部表情與聲音,相輔相成,亦即影音合一

l          站立挺直而非僵硬

l          無手勢時,手自然放在兩側,勿交叉胸前

l          全神投入,專注於自己解說的主題,臉部表情自然

l          手與臂最易彰顯肢體語言,但勿過度揮舞

l          題材以故事式,適當組合排列,合乎邏輯

l          準確掌握從何處開始或結束

l          計畫如何維持遊客注意力

l          基本結構完善,引言.主題及結論

十一、內容應考慮對象的需求,並以智慧、謙恭和關懷為出點。

努力、觀察、閱讀、傾聽、寫作、提供資訊及創意、激發靈感、增加自我功力。

 

十二、必須有財力、人力、政治及行政支持。

解說的收費與否利弊互見。

尋求夥伴關係及企業贊助、組成團隊、義工招募。

 

十三、應灌輸人們感受週遭環境之美的能力與渴望,以提供心靈振奮並鼓勵資源保育。      

自我感受覺察、盡力促使遊客專注、製造和諧氣氛,協助引導及用心感受、指出重點。

 

 

十四、透過精心設計的活動與設施,讓遊客獲得最佳的遊憩體驗。  

製造無壓力及焦慮的情境,活動要維持流暢性(目的、注意力、挑戰、參與、回饋、融入、控制、時間感)

 

 

十五、對資源以及遊客付出熱誠,將是有效解說的必要條件。

對解說資源(人文及自然) 熱情,對人尊重(少欺騙、少悲觀、少冷淡、多信任、多樂觀、多感情)

  

解說的六大處方
(一)解說旨在溝通,而非說教。

(二)解說重在體驗,而非介紹。

(三)解說貴在分享,而非灌輸。

(四)解說期在啟發,而非教導。

(五)解說難在行動,而非感動。

(六)解說強調過程,而非結果。

 

解說六化論
教化 > 感化 > 變化 > 轉化 > 消化 >溶化

 

一、人員解說:

(一)諮詢服務

(二)據點解說

(三)知性之旅(帶隊解說)

(四)現場表演

 

二、非人員解說:

(一)視聽器材

(二)解說標誌牌

(三)解說出版品

(四)自導式步道

(五)自導式汽車旅遊

(六)展示設施

(七)遊客中心

 

伍、解說實務

 

    帶隊解說是一種活動式的解說,解說員和遊客運用活動時連續看到的動植物、景觀、人文現象等,作即時的現場解說。優點在於可以提供即時性的體驗。解說員通常需要有豐富的想像力、創造力及規劃能力,也是深具挑戰的一項任務。相關注意事項如下

一、行程設計:
(一)需先調查資源再作行程設計。

(二)路線勘查:包括交通食宿(過夜

           時)、廁所位置解說點的選定

           解說的內容擬定解說方式各解

           說點移動動線及時間和路線安排等

二、行前準備:
(一)帶隊的準備。

(二)編撰及模擬解說稿(或大綱)。

(三)活動行程表。

 

三、活動中進行:
(一)檢視攜帶的物品。

(二)提前到達集合地點(招呼遊客報到及寒喧)。          

(三)準備出發:說明行程及活動主旨、介紹解說員、司機(租車時)、清點人數、提醒安全守則及相關注意事項。         

(四)自我介紹。

(五)開始活動:致歡迎詞、簡短開場白。

(六)活動中注意事項:

1、活動中勿移動太快

2、行進時解說員在前方引導

3、解說時在中心位置,自己面對太陽,讓遊客背向太陽。

4、隨時注意隊伍的安全。

5、引導遊客發問。

6、讓遊客多些親自體驗的機會。

7、協助遊客處理偶發事故。

8、結束時的總結及提醒。

 

陸、解說員的特質
一、熱忱與愛心。

二、自信心。

三、豐富的解說知識。

四、豐富的人文素養。

五、善解人意。

六、愉悅的外表和丰采。

 

.個人觀點

一、戶外帶隊解說時,解說員人數應與遊客成一定比例,以確保解說品質。當遊客年齡層落差很大時,可將其分組(以年齡層或參與經驗區分均可),如此解說員就易於掌握解說題材或內容及解說方式。亦可依解說員個人專長及興趣分配速配組別。

 

 

   二、吳忠宏曾在2001提出解說員的基本能力,認為有內在及外在兩個特質。內在包括禮貌、 耐心、誠懇、熱誠、信賴感、愛心、責任感、創造力、情緒控制、團隊精神、服從領導等。外在特質包括服裝儀容、常識豐富、文書處理、語言能力、肢體語言、急救技術、寫作技巧、時間掌控、活動規劃等。國內目前需解說員殷切,而多處政府機關卻刻正在精減正式解說員編制。縱使義工有意願,則如此嚴格條件,恐無人能勝任,何況目前國內並無一套標準化的解說訓練的模式可供訓練用。所以解說員的素質目前仍是參差不齊,有待更多的投注與關心, 才能讓解說教育充分發揮功能

               

 

 

   三、解說員工作極具專業性及挑戰性,尤其在帶隊的過程中,一些突發的狀況,更考驗著解說員的應變能力,如危機處理 、遊客 的破壞及不配合行為、遊客突發的難題 ,在在考驗解說員的智慧 。所以解說員除了智慧商數(IQ)要高外,情緒智商(EQ)應列為解說員重要指標能力。否則自身難保如何照顧他人。

 

 

   四、.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國外的諸多解說模式,非常值得我們借鏡,但是畢竟國情及民族特性有別,在引用的同時,應該要有相關領域的學者專家或實務工作者,共同提出意見找到最適合國內的做法。如此或許較能提升國內的 解說水準。

 

.參考文獻

吳忠宏(1999): <解說在自然保育上的應用>自然保育季刊第三十六期 6~13

Larry Beck and Ted Cable ,吳忠宏譯(2000 ) : <二十一世紀的解說趨勢 解說自然與文化的15項指導原則>

王喜青(2002): <國家公園解說員環境教育及環境解說專業發展需求研究>25~31

楊明賢 (1999): <解說教育>56~65 118~136

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會(2003): <環境教育最佳實務準則>63~64 72~75

張明洵 林玥秀(2002): <解說概論>

 

玖、結語

解說不是一時的激情而是終身的職志。

解說不在乎量多而在乎質精。

解說既是奉獻也是收穫。

 

附錄:      

戶外教學

  目的:1 、提供學生體驗學校課程外的知識,體驗大自然。

        2 、用五官第一手資料。

        3 、覺醒環境意識培養其愛護環境態度及環境行動。

原則:重體驗

柯內爾自然體驗的五個原則是:

        *少教多共賞。

        *傾聽學生的意見。

        *掌握學生的意見。

        *激起眼、耳、鼻、心的 敏銳觀察力先看、先聽、先體驗、後說。   

        *最後讓喜悅的感覺瀰漫整個體驗過程。

台長: 小朱媽媽
人氣(5,87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蝴蝶筆記本 |
此分類下一篇:981206第十一期寬尾鳳蝶班解說員培訓結業
此分類上一篇:981101蝶類書籍及網路資源簡介(二)網路資源篇--呂晟智老師(大腸)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