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2-14 16:14:16| 人氣958|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國內外教育的分別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最近在趕兩份國際企業經營管理策略報告,
宏碁購併Gateway的策略評估,
另一份是巨大在歐洲市場的擴張策略。

很風趣的老師,上他這門喜歡刺激學生思考的課程
讓我很難保持低調。
也許是老師大學跟碩士都在國外唸的關係,
他上課也有點美式風格,喜歡問學生想法,
每次都強調自己說的不一定對,歡迎大家糾正。
而且自己上課不說話,就很容易找周公討論的習慣,
我選擇了跟老師互動。


上面提到的兩份報告,和該班我最欣賞的學弟涵宇&系上學妹阿D一組
第一組的題目,出乎意料之外的被視為典範”Giant於歐洲市場擴張策略”
果然...小倩,正安還有學姊的批判力不是蓋的

從研究方法開始,自己就提出要比照論文格式進行的想法,
因為厭倦了很多課堂報告都只是純屬整理資料再整合,
這次希望能做到對業界及學術界有稍許啟發,
所以看準組員能力夠強,連問卷調查後續,研究建議都想很清楚。
果然,示範報告一鳴驚人,受到老師相當好評。
結果,老師上課不用點名都知道我有沒有出席,
從那之後自己也更融入這個班級的上課氣氛,彷彿自己也是他們班上一員。
不過,相對兩周後的期末報告就揹負了些大家的期望。

第二份報告,是讓自己認識他們班更多人的一份報告。
方式是老師指定男生一組,內容則是自己很不熟的電子產業。
不過也透過這份報告,了解更多電子產業動態,挑戰自己對電子業經營發展策略的了解,還觀察了一些這群有趣學弟們的互動。
下個禮拜就要上台,除了報告,還要接受另一組同學們的評論,
十足論文發表的報告模式。


這兩天看一些以前存在電腦裡的文章後,我想起了這篇,
算對自己有點影響的文。
也是讓自己更願意去思考,以往所學的
不管是該如何應用在生活上、待人處事上。
國內外教育的分別


人家是在培養能力,而我們是在灌輸知識

我侄子正在讀高二,考了一道歷史題:

成吉思汗的繼承人窩闊臺,公元哪一年死?最遠打到哪裏?

”第二問”兒子答不出來,我幫他查找資料,所以到現在我都記得,是打到現在的匈牙利附近。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發現美國世界史這道題目不是這樣考的。

它的題目是這樣的:

成吉思汗的繼承人窩闊臺,當初如果沒有死,歐洲會發生什麼變化?

試從經濟、政治、社會三方面分析。

有個學生是這樣回答的:

這位蒙古領導人如果當初沒有死,那麼可怕的黑死病就不會被帶到歐洲去,後來才知道那個東西是老鼠身上的跳蚤引起的鼠疫。

但是六百多年前,黑死病在歐洲猖獗的時候,誰曉得這個叫做鼠疫。

如果沒有黑死病,神父跟修女就不會死亡。

神父跟修女如果沒有死亡,就不會懷疑上帝的存在。

如果沒有懷疑上帝的存在,就不會有意大利弗羅倫斯的文藝復興。

如果沒有文藝復興,西班牙、南歐就不會強大,西班牙無敵艦隊就不可能建立。

如果西班牙、意大利不夠強大,盎格魯─ 撒克遜會提早200年強大,

日耳曼會控制中歐,奧匈帝國就不可能存在。

教師一看,說:「棒,分析得好。 」

但他們沒有分數,只有等級, A! 其實這種題目老師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可是大家都要思考。

不久前,我去了趟日本,日本總是同我們在歷史問題上產生糾葛,所以我在日本很注意高中生的教科書。

他們的教師給高中生布置了這樣一道題:

日本跟中國100年打一次仗,

19世紀打了日清戰爭(我們叫甲午戰爭),

20世紀打了一場日中戰爭(我們叫做抗日戰爭),

21世紀如果日本跟中國開火,你認為大概是什麼時候?

可能的遠因和近因在哪裏?

如果日本贏了,是贏在什麼地方?輸了是輸在什麼條件上?分析之。

其中有個高中生是這樣分析的:

我們跟中國很可能在臺灣回到中國以後,有一場激戰。臺灣如果回到中國,中國會把基隆與高雄封鎖,臺灣海峽就會變成中國的內海,我們的油輪就統統走右邊,走基隆和高雄的右邊。這樣,會增加日本的運油成本。
我們的石油從波斯灣出來跨過印度洋,穿過馬六甲海峽,上中國南海,跨臺灣海峽進東海,到日本海,這是石油生命線,中國政府如果把臺灣海峽封鎖起來,我們的貨輪一定要從那裏經過,我們的主力艦和驅逐艦就會出動,中國海軍一看到日本出兵,馬上就會上場,那就打!

按照判斷,公元2015年至 2020年之間,這場戰爭可能爆發。

所以,我們現在就要做對華抗戰的準備。

我看其他學生的判斷,也都是中國跟日本的磨擦,

會從東海開始,從臺灣海峽開始, 時間判斷是 2015年至2020 年之間。

這種題目和答案都太可怕了。

撇開政治因素來看這道題,我們的歷史教育就很有問題。

翻開我們的教科書,題目是這樣出的:

甲午戰爭是哪一年爆發的?簽訂的叫什麼條約?割讓多少土地?賠償多少銀兩?每個學生都努力做答案。

結果我們一天到晚研究什麼時候割讓遼東半島,什麼時候丟了臺灣、澎湖、賠償二萬銀兩1894年爆發甲午戰爭,1895年簽訂馬關條約,背得滾瓜爛熟,都是一大堆枯燥無味的數字。

那又怎麼樣,反正都賠了嘛!銀兩都給了嘛!最主要的是將來可能會怎樣!

人家是在培養能力,而我們是在灌輸知識。

天啊!不能完全責怪孩子,應該反省的是我們大人。

台長: 男孩.形塑
人氣(958)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男孩的笨蛋熱血 |
此分類下一篇:對話
此分類上一篇:12。12生日快樂

c
那篇日本學生對中日關係的預測部份很有趣
想必這就是中國一直不武力犯台的原因之一吧...
畢竟一旦如此,要解決鄰居間的糾紛會比老美的叫囂來的困難^^
經濟永遠是最重要的事,唯一不明白的人,只有我們的政府...
2007-12-17 02:54:20
版主回應
加強經濟實力比改一堆沒有迫切需要更改的單位名稱重要多了...

兩邊都是爛蘋果,但人民肚子餓了總是要選個比較能嚥下的
2007-12-19 09:24:1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