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4-16 17:13:13| 人氣69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逛展覽:一幅畫的故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主辦單位:世界宗教博物館
指導單位: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台北縣政府文化局
展覽日期: 2007/10/5~2008/4/27
展覽地點:世界宗教博物館6樓 特展室 (永和市中山路一段236號)
導覽時段:每日下午14:00~14:30
洽詢電話:(02) 8231-6118 轉 906、907

整個展場空間並不大,採固定方向式路徑(Directed approach),依展示單元分成四個展區。

第一個展區介紹聖經故事的題材與符號象徵。以《新約》故事裡的「受胎告知」、「耶穌誕生」、「聖母與聖子」、「最後的晚餐」、「耶穌釘十字架」、「入墳」與「復活」等主題作為展示內容直接輸出在粗麻布上;同時列出「XP」、「鴿子」、「魚」、「天使」、「百合」等象徵意涵。整區的展板皆以粗麻布圍裹,唯一的長桌上放的是「最後的晚餐」並襯著十字架的門洞,透過門洞直接看到的是「耶穌釘十字架」,整個氛圍都在營造基督的神聖感。往門洞移動時,會發現燈光投射在地面上的光十字架與門十字架九十度呼應,觀眾在進入門洞時是踏著光十字架、面對被釘在牆上的基督而入的,彷彿訴說著人們踩著耶穌基督的犧牲而往前走,投射在「耶穌釘十字架」周圍的水紋燈,更添加了這一個過程的空靈感,具有儀式性的象徵。所採用的粗麻布也連結著耶穌出生時,用布包著躺在馬槽裡,與受難後包裹遺體的布。

第二個展區是探索體驗區,將喬‧丹奴的「牧羊人朝拜聖嬰」以鏡面分解的方式,讓觀眾成為畫中的角色。畫裡的人物一個個立體的出現在觀眾面前,面對鏡子的那面是形體,背對鏡子的那面則為人物角色的解說牌。現場備有裝扮成牧羊人或天使的道具,也有建議拍照位置的標示以及照相輔助架方便觀眾自拍。觀眾在過程中能進一步了解聖母為什麼身著藍色長袍、馬槽裡的動物為什麼有牛和驢、天使的喜悅與上帝的榮光有哪些不同的表現形式等等,一方面能理解畫中人物的宗教象徵,一方面則自我創造身在耶穌誕生場景的體驗。

第三個展區是一部片長八分鐘的動畫短片。藉由牧羊人、小羊兒與藝術家喬‧丹奴間的對話,介紹喬‧丹奴的生平、解說這幅「牧羊人朝拜聖嬰」的構圖及人物角色,語言淺白,觀眾容易記憶內容訊息。短片中的畫面是以插畫的形式搭配畫作圖像剪輯而成,配音是以小羊兒童言童語的口吻的和牧羊人爺爺問答,其插畫風格是成人的,但整部片子的調性卻偏向孩子氣。

第四個展區是畫作欣賞區,讓觀眾欣賞這個故事主角的真面貌。同時以「牧羊人與朝拜聖嬰」的主題,另外挑選了十幅於藝術史、形式表現與藝術家風格十分傑出的同名複製作品一同展出。展場中央是互動式多媒體光桌的設計,將現場的十一幅作品置入,比較不同作品對聖母、耶穌及母子互動的不同描繪形式,以及不同藝術家的構圖差異、色彩、明暗與景深的運用。

這一主題的畫作,宗博館以「聖誕圖」將其統稱,故事皆在敘述牧羊人在伯利恆附近露宿,突然一道明亮的光線劃破黑暗,出現了天使,天使告訴牧羊人,拯救者「耶穌」誕生在馬槽的喜訊後,便在夜空中唱起讚頌上帝的詩歌,接著牧羊人就趕到城裡找到了馬利亞、約瑟與嬰兒。

整體架構的鋪成循序漸進,從畫作的氛圍暈染開始,先讓觀眾認識聖經故事的主要題材,再轉入畫作人物的配置與象徵,之後進入畫作的故事解說,最後,從現場展出的畫作中每一主題取兩幅比較討論,像是光源、色彩與構圖差異等。整場藉著拆解喬‧丹奴的「牧羊人朝拜聖嬰」的作品而串連,逐步教育觀眾如何理解同樣故事題材的畫作。觀眾在展場中除了看,輸出在粗麻布上的畫作還可以觸摸,體驗區和多媒體光桌提供觀眾參與玩耍的樂趣,可以說是典型以教育為目的之展示形式,寓教於樂。

另外,從粗麻布作為展板的應用、展場氣氛營造、體驗區的安排、短片的製作以及多媒體光桌的比較分析,亦能感受到宗博館在僅有一件真品的前提下,創造出其他輔以理解該作品的物件之想像力。展覽雖小,卻別具意義。

台長: 露西亞
人氣(69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流行時尚(美容彩妝、保養、造型、塑身、流行情報) | 個人分類: 逛博物館 |
此分類下一篇:林布蘭故居介紹:故居轉成博物館的歷史
此分類上一篇:生態博物館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