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4-25 14:28:30| 人氣13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R2.003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現在要說的是一個讓他重新思考身分認同(identity)的個案.

那是一個從急診轉介到門診,門診建議住院的個案.病史很簡單:一個高中女生在跟父親吵架之後吞了十幾顆安眠藥,醒來之後就忘掉自己是誰了.

住進醫院的時候,母親焦急地陪同病人走進來,那個女孩子容貌秀麗,臉上一副茫然的表情,精神官能症的病房沒有上鎖,當時走進大門就是起居室,通常就是一些病人閑來無事坐在那邊看電視,有時候他也會跟他們一起看,順便在閒聊的時候觀察他們的病情,後來知道這其實也可以說是一種"參與觀察法"最簡單化的執行方式.

他翻過病歷,昨天看急診的醫師是他一位學養深厚的學長,診斷是懷疑解離症,也就是在重大心理事件之後出現的記憶,身分認同,或者自我感的喪失.

一般來說,這種現象通常會自行恢復,少數的人需要用藥物進行類似催眠的方法讓創傷事件浮現到記憶層面得以宣洩,當然,這麼做的根據是很粗淺的精神分析概念,日後他知道這其實也是佛洛伊德很早期的操作,日後他也不必然這麼做了.不過這個心理學概念還是有他臨床上的好處--清楚易懂,有個東西阻礙病人記憶自我的存在,那麼就找個方法移除吧.

另外的一個原因是:藥物輔助的催眠會談並不是很常見的技術,有機會他能練習一下當然是件好事,尤其幾個比他資深的醫師不時會抱怨沒有適合的病人,所以沒機會練習這個技術,以後的住院醫師怕是更不會了.他當然當時不會知道,日後他做了好多次這種會談方式,也見到越來越多的解離症患者(怎麼?我們是越來越回去十九世紀末期了嗎?)

回到這個病人,她對於自己的名字完全記不起來,對於陪同她來的媽媽也認不出來,"我不認識她,不過既然她願意給我吃的東西,我也就跟她相處一下",但是短期記憶卻又好得很,這不是器質性腦傷常見的現象,昨天看診的學長懷疑是解離症是個合理的推斷,跟父親的激烈爭吵當成導火線也是合理的推論,所以接下來的問題是:要不要藥物催眠把爭吵的情節重新喚起?還是等待她的防禦機制消退(wear off),自己忽然好起來?

(待續)

台長: catatonia
人氣(13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