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9-01 01:55:01| 人氣1,18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明朝覆亡的原因及影響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引言:
西元一六四四年,明崇禎十七年三月,清順治元年,李自成攻陷明朝的首都──北京,思宗登煤山自縊身死,后妃亦皆自盡,結束了歷史上的明朝。後來,山海關總兵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乞救於清,約以合兵滅賊,於是多爾袞把握千載難逢機會,率清兵急馳大舉入關,於崇禎十七年五月佔領北京,六月清世祖入關,遂於北京宣稱代明朝而有天下,這一年即是歷史上清朝的開始。本文擬以事件的始末,去分析和探討明朝覆亡的原因和清朝取代明朝所帶來的影響,希望對這個重大歷史事件作進一步的了解。
一、 明朝政治日益腐敗
明王朝皇帝兼行丞相職權,形成專制君主專制體制。皇帝權力高度集中的結果,使開國皇帝朱元璋成為歷史上最繁忙的皇帝。以洪武帝十七年九月為例,從十四日到二十一日,要批閱諸司奏章1660件,平均每天要處理200多件。他曾對侍臣說:“朕自即位以來,嘗以勤勵自勉,未旦即臨朝,晡時而後還宮,夜臥不能安蓆。”○1但皇帝兼行丞相職權,畢竟難以持久。朱元璋這樣勤勞的皇帝,也只是僅僅可以應付而已。其後他的子孫,大都是無能之輩,又懶於政事,致朝網不振,於是大權旁落,宦官專政。人民陷於水火,民怨四起。明朝的衰亡,是可以預期的。

皇帝 六任帝朱祁鎮 七任帝朱祁鈺 八任帝朱祁鎮 九任帝朱見深 十任帝朱祐樘 十一任帝朱厚照 十二任帝朱厚熜 十三任帝朱載垕 十四任帝朱翊鈞 十五任帝朱常洛 十六任帝朱由校 十七任帝朱由檢
宦官 王振 曹吉祥門達 汪直 李廣 劉瑾 錢寧 馮保 魏忠賢 曹化淳
當權年數 15 5 7 11 5 9 11 8 17
註 朱祁鎮在位15年 朱祁鈺在位九年 朱祁鎮復辟又大在位9年 朱見深在位二十四年不出見政府官員 朱祐樘在位十九年不出見政府官員 朱厚照在位十七年不出見政府官員 朱厚熜在位四十六年任用貪官嚴熇 朱載垕在位七年不出見政府官員 朱翊鈞在位四十九年不出見政府官員 朱常洛在位三十日 朱由校在位八年 朱由檢在位十八年
(不好意思,表格放上網上不能對齊,敬請原諒)
上表○2可以看出,明王朝幾乎每一個皇帝都有親信並掌柄的宦官。沒有特別親信宦官的皇帝,如朱厚熜,則有特別親信的貪官。日積月累,明王朝成為一個爛攤子,最後斷送於崇禎皇帝朱由檢手上,也就並非他一人之過,也並非他一個人可以力挽狂澖於既倒。
二、 崇禎:攘外與安內的兩難選擇
明王朝的第十七任皇帝朱由檢並不是不想把國家治安,但他沒有治理國家的良好的能力。雖然崇禎的勤勉是中國幾千年皇帝史上罕見的,但皇帝不是隻靠勤勉就能當好的。他成為一個亡國之君必難持其咎。他在位時面對兩大問題:一為內憂,二為外患。

1、內憂
崇禎元年十一月。有白水男子王二。糾眾墨其面。掠蒲城之孝童。韓城之淄川鎮。由是府谷賊王嘉 。宜川賊王左掛。並起攻城殺官吏。安塞賊高迎祥。漢南賊王梁。復糾眾應之。迎祥自稱闖王。大梁自稱大梁王。迎祥李自成舅也。其闖王之號。後遂為自成所移襲。○3
獻忠。……自稱八大王。是為張獻忠著於賊中之始。○4
由此可見,李自成、張獻等流賊形成了明朝重大的內患。而且賊是癒剿癒多。 要剿賊就要用兵,要用兵就要用錢,錢從哪裡來?
東事既起。餉不足而加賦無已。○5
皇帝的辦法就是加稅。其時賦稅已經很重,加上連年的天災人禍,老百姓負擔很重,再加稅就是逼老百姓活不下去了。
朱由檢坐上寶座的當年,整個北中國發生可怕的蝗災和旱災。○6
萬歷末年已加重了對民間的搜括,天啟時再加,到崇禎手裡更大加而特加,到末年時加派遼餉九百萬兩,練餉七百三十余萬兩,一年之中單是軍費就達到二千萬兩(萬歷初年全國歲出不過四百萬兩左右),國家財政和全國經濟在這壓力下都已瀕於崩潰。
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初,李自成在西安稱王,國號大順,年號大昌,正式表明要取明朝而代之,兵分兩路合擊北京。在這種咄咄逼人的形勢下,明思宗與大臣們不得不集中全力,籌劃了出征、南遷、勤王的對策。這時候,己到了明朝的未路了。○7
從而可知,內患不能解決,是明朝敗亡的主因。
2、外患
清朝的建立者稱其族為滿洲,是女真的一支,萬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正式宣告與明朝繼絕關係。從此,明朝就面臨棘手的遼東問題。由於朝政腐敗,忙於黨爭,戰事連遭挫敗,遼東大小七十餘城全被佔領。崇禎九年(公元1636年),努爾哈赤之子皇太極即位,改國號為“清”,建立了與明朝相抗衡的清朝。○8
自薩爾滸之戰到努爾哈赤死,明、滿清間又發生過幾次戰役,滿清先後攻取沈陽、遼陽、廣寧等重要據點,從遼河以東擴張到遼河以西地區,明軍節節敗退。
滿清繼續向明進攻,在皇太極時期,清軍曾四次入關攻明。
外患使明朝腹背受敵,分身乏術, 大大地加速了衰亡。
三、 崇禎的重大錯失
雖然,崇禎在位時面對著內憂外患的兩難局面,假如他懂得用人,不剛愎自用,或許他就不會成為亡國之君了。正如全祖望寫了一篇《莊烈帝論》,對他作了一個客觀的評論:“莊烈(即明思宗)之明察以憂勤,其不可以謂之亡國之君固也;而性剛愎自用,怙前一往,則亦有不能辭亡國之咎者。”○9
明盛時本無宰相。至中葉以後有相矣。而崇禎中則置相如弈棋。○10
崇禎在位十七年間,任相者前後更者五十人,被處死和流放的各二人。邢部尚書先後更換十七人。崇禎專擅自用,臣下多求避禍自保。明王朝中樞的統治,日益陷於土崩瓦解之中。
龍錫尚為賢者。崇煥初與劉鴻訓協心輔政。朝政稍清。兩人皆得罪去。崇煥則以邊事為己任。既被磔。……天下冤之,帝茫無主宰。而好作聰明。果於誅殺。使正人無一能仕事。惟姦人能阿帝意而日促其一線僅存之命。○11
朱由檢經常嘆息他得不到岳飛那樣的將領,但是,恰好相反,他己得到了一位岳飛,那就是袁崇煥,袁崇煥鎮守遼東,曾多次擊敗後金,戰績輝煌,結果卻用冤獄酷邢對待他。事實上我們知道的明朝可用之才還是有很多的。軍事才能極高的除了剛才的袁崇煥外,還有孫承宗、洪承疇、乃至後期的吳三桂,這些都是難得的國家將才,如果能夠給他們必要的信任和權力,足以抵擋住滿清的進攻。

四、 大順推翻明朝
李自成領導的大順軍在西安建制練兵,經過月餘月的準備,崇禎十七年(1966年)正月開始攻取北京。
(三月)十八日。賊攻益急。……日暝。帝所尊信之太監曹化淳。啟彰義門。賊盡入。……書衣襟為遺詔。以帛自縊於山亭。帝遂崩。明亡。○12
凡二百七十六年,至此宣告它的滅亡。明朝就此結束了。朱由檢也就扮演完明朝的亡國之君的角色,成為一位悲劇人物,成就一段實足道地的悲劇。
五、 改朝換代
李自成推翻了崇禎皇帝的統治,卻未能建立自己的統治。勝利的果實最後落入滿清手中。總兵吳三桂的愛妾被李自成的部下所奪,憤而降清,引清兵入關。李自成敗逃,不久被殺。清政府從此正式開始了對中國的統治。

小結
明朝的覆亡在崇禎皇帝手中,據晁中辰先生在《崇禎傳》中指出,他亡國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 加徵不斷,不知恤民
2、 寵信宦官,敗壞封疆
3、 反覆無常,出爾反爾,委過臣下
4、 汲汲邀譽,不求實績○13
基本上,這些評價十分中肯。的確,崇禎不能好好地治理他的國家。這緣於他缺乏統治國家的能力。加上,他又過份相信自己可以力挽狂澖於既倒,使自信過份膨漲,這令他為了汲汲邀譽,而不求實績,行為反覆無常,出爾反爾。在他一朝,不斷改任宰相,便可見一斑了。假設,他能平心靜氣,踏踏實實地處理政事,亡國之恨或許不會在他身上上演。如若在他身上上演,也必不致於這麼迅速的敗亡。但歷史就是歷史,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而時光也不會倒流,正如孟森《明清史講義》說:“熹宗,亡國之君也,而不遽亡,祖澤猶未盡也”;“思宗在萬曆以前,非亡國之君也,在天啟之後,則必亡而已矣”。明思宗演出了一幕並非亡國之君的亡國悲劇。○14
誠然,所言非虛。因為明朝政治發展到崇禎階段,已病膏肓,無可救藥了。如果崇禎有才能,也只能令衰敗至此的晚明王朝,再久延殘喘片刻而已。加上,滿清軍事力量的漸漸坐大,無可避免地,明朝就算不亡於大順,最後也必亡於大清。
而大清取代大明,在漢族情意結影響底下,漢族人民會覺得十分不舒服。但後來的歴史證明,大清取代大明,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因為明朝歴代君主都比較殘暴,人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正如柏楊在《中國人史網》中指出,本世紀(十四)末期,這河流終於淤塞成為一個醬缸(指明朝),構成一個最龐大最可哀的年代。○15
且勿論,明朝的社會人民生活何等低賤;平民、讀書人受到的迫害何等嚴重;從歴史眼光去看,用歷史的耳朵去聽,我們只聽過清朝的康乾盛世,從沒聽過明朝有什麼時期可以和清朝的盛世時期作出相互較量或對比。單純這一點,已經足以證明清朝早期對漢人對統治,能夠好好地改造了中國腐敗不堪的政治環境,也好好地改善了平民的生活。柏楊先生說得好,“第三黃金時代(指康乾盛世)帶給中國的不是第一個黃金時代(指春秋戰國)那種澎湃的學術思潮,也不是第二個黃金時代(指盛唐)那種英雄們氣吞山河的氣概,而僅僅是一百年的和平和秩序。這本是人民最低的要求和政府的最低的功能,但它在中國己絕跡了很久。比起明王朝和更早的蒙古帝國統治時代,這一百餘年間的中國人民,好像活在天堂。”○16所以說,清朝取代明朝,在那段時期,影響是比較正面的。

註釋:
○1引自《國史概要》第380頁,樊樹志著,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01年第一版
○2引自《中國人史網》第755~757頁,柏楊著,星光出版社,中華民國八十一年第一版
○3引自《明代史》第350頁, 孟森著,中華叢書委員會,中華民國四十六年
○4同上,第351頁
○5同上,第350頁
○6同○2,第821頁
○7意引同○1,第424頁
○8意引同上,第421頁
○9同上,第425頁
○10同○3,第347頁
○11同○3,第343頁
○12同○3,第367頁
○13意引《崇禎傳》第422~426頁,晁中辰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6年初版
○14同○1,第426頁
○15同○2,第733頁
○16同○2,第840頁


參考書目:
1、《國史概要》,樊樹志著,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01年第一版
2、《明代史》, 孟森著,中華叢書委員會,中華民國四十六年
3、《崇禎傳》,晁中辰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6年初版
4、《中國通史》第九冊,蔡美彪、李燕光等著,人民出版社,出版年不詳
5、《中國人史網》,柏楊著,星光出版社,中華民國八十一年第一版
6、《中國大歴史》,黃仁宇著,聯經,民82年初版


ps(文中有圖表一個,因為放上網上,亂了一些,可以放過不看,作罷算了,不方便處多多原諒。另外,原文和引文不清是由於本來用兩種字體,但放上網上,變為一種.

本文,舊作稍作修改,)

台長: 遠稀
人氣(1,18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