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10-20 21:06:32| 人氣1,62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這樣的醫療廣告,對了或錯了?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還記得某次早上開出上班的時候偶然聽到某個學會的理事長幫禿髮藥商打廣告,內容不外乎是會影響人際關係之類,原本在廣告裡總得說些情境式言語以挑起消費情感,實在是無可厚非,但卻忽然聽到他說:「禿髮是一種疾病。」立刻讓人整個心都沉下來,又是一個屈服於龐大利益的例子。

通常對於疾病與症狀的分類,簡單來說就是XX病,便表示此種病症對身體有害,且大概已有治療方法;XX症,則不確定是否對身體有害,或者尚無治療方法。至於哪些對身體有害則要看當時的醫療技術與道德規範而定,也因此常常會有以前不是病的現在成了疾病,以前被稱為疾病的現在反而是正常現象。例如骨質疏鬆、例如同性戀。

然而對於禿髮我個人還是持反對歸類為疾病的立場,充其量只能算是症狀,對身體並無立即或者近期、中期的身體影響,若以目前的道德標準來看,也沒有什麼非要歸到疾病來強烈立場去證明。

倘若歸為疾病,那麼只會增加民眾無端的恐懼。我們可以說禿頭不好看,會影響人際關係;但解釋為疾病後,便需要更加嚴肅的看待,是不是會造成身體什麼問題?會不會有生命危險。於是演變到最後便有了「藥品」來相對應這個疾病的治療,所以有時候藥品並不是因為疾病出現後而研發出來,而是先研發了藥品後,在從各種症狀去找出對應的,最後改稱之為疾病。

雖然我除了經營自己的私有品牌以外,也在診所工作以及處理他家的品牌行銷經營,但偶爾面對病人或消費者詢問臉上的皺紋或者斑點時,我總要告訴他們,這些可以治療,也不見得不好看,不是臉上什麼都沒有就是「完美」,真正的完美還要加上些許的自然,留一點皺紋、留一點雀斑也很好看,這是非必要的治療,你喜歡你有能力就做。

不過,身處在這樣的醫療環境裡,當醫生們再也不能夠專心在治療病人身上,而需要另外籌措付給員工的薪水之後,我們還能夠要求醫生的道德要有多清高呢?當醫生們每個月從健保局拿到的前叫做「暫付款」,而之些暫時支付的款項老早已經被「浮動點數」直接打折扣,更別提每半年才給的款項,我們要要求醫生有多麼、多麼的高道德?醫生為什麼要為了我們這些素不相識的人給予無私的關愛與照顧?

所以在各類商業網站裡(甚至學會網站亦同),連鎖診所、頗具知名度的診所都採取自問自答式進行置入廣告、甚至指派員工每日回家搜尋自家網站點選以求得搜尋排名時,我們除了指責這些商業診所的錯誤。對我而言,不強迫「推銷」病人不適合的療程、不製造假評論、不為了促銷而使得利潤降低而改購置低階機器、壓榨醫護人員等,同時也請身為消費者(或者病患)的我們,多少也都有些責任在;更理性的看病觀念、更適切的醫病關係,這些都不會只是一方的錯誤。

我忽然想起一本書,特別找出來與你分享。也許在這個受到限制的blog裡,我們都能夠找到一些自己心中的真理:「發明疾病的人」。

台長: Joe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1,62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Joe的碎碎念 |
此分類下一篇:你是配方師還是技術人員?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