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12-28 09:02:33| 人氣20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第四篇:從下而上與從上而下 *英語教學*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這麼看,所以那麼教(段老師紀念教學十年的六篇文章)

第四篇:從下而上與從上而下

和第三篇的「由內而外與由外而內」不同,這題目「從下而上與從上而下」所要談及的並非是我個人的獨創。在某些研究語言教學的大學課程中,Bottom Up(從下而上)與Top Down(從上而下)一直是許多學者討論「第二語言之聽說讀寫如何習得」的重要課題。只不過,我是在已經「這麼看,那麼教」了許多年之後,才讀到了這些竟與我一向的主張不謀而合的學界理論。
在「內」、「外」上作文章的上一篇,主要是從「縱」的方向來談我的學生們從頭至尾的學習過程。而這一篇要談的則是:當「橫」著看學生們每一步的學習內容時,兩個我必需同時兼顧的原則。
所謂Bottom Up(從下而上)指的是:學習語言時,每一個課題都要學好各個細部最後才能得到好品質的整體。而所謂的Top Down(從上而下)指的就是:當學習使用非母語的外國語時,要練習對所聽說讀寫的對象有概括性、整體性的認識與直覺。以學習英語的「讀」為例,把每一個發音動作正確的「固定」好、把拼字規則在實踐中熟悉至成為直覺、認識所要讀的每一個字進而讀懂整篇文章的意思…..等,就是Bottom Up 的功夫;而對英語的「腔」、「調子」、「味道」等有所體驗、邊讀心中邊有「情境」現前、對文章或故事的背景先有大略的認識……等,就得靠Top Down的訓練了。好比砌一道牆,把一個一個的磚塊整齊疊好砌好,這算是做好了Bottom Up。在動手之前與砌牆當中,心中能有整道牆的全貌而不致砌走了樣,靠的就是Top Down了。
依此觀點來回頭看第二篇所說的「兩類錯誤」,癥結何在就很明顯了:從本地老師學英語的學生Top Down大多不行,因為老師自己的聽、說能力根本就很弱。而外籍老師帶的本地兒童們一開頭的Bottom Up沒搞好,乃是因為老師自己不具備可以令他為學生們設身處地的國語能力。
凡是已經在軌道上穩定成長的我的學生們都知道,一堂兩個小時的課所用的教材達五、六套之多是常事。當然,我的用意絕不是「多等於好」,主要還是著眼在「從下而上與從上而下」必須隨時兼顧。
當我自美回台剛開始教英語時就常自忖:絕沒有人光靠死啃一套英語會話課本就可以流利的使用英語與人聊天自如;也沒有人純粹只靠研究英文文法就能真正把英文文法弄通!同樣的,沒有人光只靠學校的國文課本就能把中文學的夠好;也沒有哪個文章寫的好的人不是多虧了大量的閱讀與長期的動筆磨練的!
母語之外的語言習得說來很怪。你聽力不好,拼命的去「聽」很多所謂的聽力教材後,結果成效仍然有限。反而等你把自己的「讀」弄得精準流利有腔有調後,「耳障」才於焉破除。你死記硬弄了多年的文法規則,結果開口或動筆時仍然大錯小錯不斷(而且越用力去讀文法書好像越不能克服)。這時,若你心一橫「放下文法課本,拿起『閒書』」---連著看完幾十本英文小說之後,再打開文法書來---哈哈,居然一切都豁然開朗啦!對此,我常覺得似乎也該有這麼一條學習外語時的「莫非定律」---你要掌握什麼,必得靠你掌握了其他的什麼;你掌握不好什麼,必定有其他的什麼也沒有掌握好!
若把這條定律再引伸再詮釋並且放在教學上,那就是:要教會學生什麼,不能就只靠單單教他這項「什麼」!
「語言」本身的特性使得任何教本都有所不足。我從自己收學生開始,對於挑選教材就抱持著如下的原則:任何英文書(哪怕是一本食譜)都有學習的價值,都可以成為課本。只要事先有考量過學生的興趣所在、他正在什麼階段、難易度適不適合、印刷好不好……..等等就可以了。比較重要的倒是如何能巧妙運用發揮出它們的價值---這個可就真的是「存乎一心」了。
比方說,要使學生學會在國語中並不存在的語態(台語中倒是有)---英語的「完成式」吧。教給學生此語態動詞部的固定型態與它的使用時機當然是必要的---沒有這一步(粗淺的從下而上),學生將不能對它有基本的認識(別忘了,英語本非他的思考語言)。可是,若只有做到這一步,學生的得益恐怕就僅止於可以應付學校考試的填空選擇題而已了。好的老師不該只能如此!
總要再加上不計其次的讀到、聽到此語態時作老師的不厭其煩的適時提醒,使學生從上下文中體會出「原來它就是這麼用的」。這樣還不夠,更要在練習說、寫時,不斷使學生由遭改正而得到刺激(喔,完成式的確就是和過去式是兩回事啊)。最後,當學生熟練到能在以英語思考時憑直覺使用此語態無誤,老師的教學才終算成功。仔細看來,後面這些真正使得學生不只是「懂」而成為「會」的每一步,豈不都包括了Bottom Up(從下而上)與Top Down(從上而下)兩個方面嗎?
簡單說,我教學生的手段,其實也不過是隨時將強塞硬灌的「填鴨」與善巧方便的「啟發」雙管齊下而已。若照學界的理論細細分析,我何時用了Bottom Up 何時又用了Top Down恐怕會很繁(因為常常「此中有彼,彼中有此」)!但用一般人所習慣的講法來看,它們不就正是學習任何外語的不二法門---「死背」與「活用」嗎?
另外,我有時會要求家長們要讓學生在家時多看電視---看較生活化的英語節目---若難易度適合,最好還要消去字幕!這是最有效最便宜的Top Down的訓練。欠缺對英語「原味」的認識,會致使學生練習「聽」時反應比較鈍(甚至他的Bottom Up其實很好,每一個字都背過)。畫面與聲音同時造出的「情境」在學語言時是極重要的,所以當我的學生進入「內外不分」的第二階段時(請參考第三篇),有部分的課程是要藉助看VCD來上的。



台長: James段
人氣(20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