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9-20 23:01:48| 人氣25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侯文詠【危險心靈】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很推薦,是本好書。

其實每次看侯文詠的書,尤其是近期的作品,從《白色巨塔》開始一直到最近的《靈魂擁抱》,都會有種在看"寫實連續劇"的感覺。是那種故事的內容似乎都在你的生活中隨處可見,你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每個人物的心情轉折並有種心有戚戚焉的感覺。真的,是很真實的感覺。

而《危險心靈》更是貼近我的生活到了一種很不可思議的境界,你會以為那是真實發生過的故事,而侯文詠不過是將畫面轉化為文字,自己正身處小傑的世界成為其中的一員。或許是因為它談的是教育,而且是以國中生的角度來談,對於國中那種搖擺不定、對世界及大人都感到不信任特別有感觸。

《危險心靈》談了很多關於教育方面的問題和弊病,可惜的是雖然它是本暢銷書,但至今我們的教育還是沒有顯著的改善,我們還是身在一個重視學歷的社會,還是面臨為讀書而讀書的命運。

曾經我也說過,對於我來說,我所想要的讀書方式是「自發性的學習」,不是所謂「填鴨式的教育」。對我們這些孩子來說,有些是真的不用逼的不會自己去學習,但有沒有想過,那些規定必須教給我們的所謂教育,真的是我們所需要的嗎?我承認國英數理的基本概念是要有的,但其他更多更多的東西能不能由我們來選擇呢?也許我今天對於國文一竅不通,但可能哪天我對於古龍、金庸的作品有興趣時我會開始鑽研文字的排列組合,這算不算一種自發性的學習?

「大人都不懂我們」是書中讓我很震撼的一句標語。真的,懂得我們的大人太少太少了,因為大人在爭取生存的過程中已經喪失了與孩子溝通的能力,只剩下了社會所訂下的價值觀與標準。

書中,沈韋在自殺前說了這樣一段話,他說:「小時候,我好想背著大大的書包去上學。我以為我會在學校學習思考、體會、尊重、分享,好讓我更懂得享受生命所賦予的一切,更懂得熱愛這個世界。直到我開始上學之後,我才明白我想錯了。他們說,教育就是競技場,而讀書不過是一場又一場的爭奪戰,為了保持領先,我們放棄了思考、體會、尊重、分享,開始學習平庸、冷漠、虛偽、貪婪,我已經不想再繼續長大了。當我們不再保有孩子的純真時,青春、歡笑、自由與想望也就遠離了,我們彼此責怪、互相憎恨、鬥爭、殺戮……直到我們徘徊在黑暗與荒蕪裡,直到無助的吶喊與哭泣淹沒了我們。我要明白地告訴每一個人,是我們的平庸、冷漠、虛偽、貪婪讓生命變成了一連串失去純真的過程。是我們在這個過程中親手種下死亡的種子,讓腐敗在自己的內在萌芽,茁壯。是我們自己澆水灌溉,眼睜睜地看著我們在腐敗中失去自己,在腐敗中失去一切。」

我們在這樣的過程中不斷的惡性循環,大人們的上一代這樣教他們,然後大人們再這樣教育我們,然後我們再去這樣教育我們的下一代,一直一直這樣的惡性循環。如果今天沒有辦法給予一個「自發性學習」的觀念並推廣,我想這樣的惡性循環還是會不斷的維持下去。

社會的價值觀這樣教會我們,在人生中,只有不斷不斷的努力往上爬,直到自己能夠站上金字塔的頂端俾倪底下的人們,似乎這就是我們生存的意義。而這個過程中當然不可能沒有人被踩在腳下,於是我們又學會了要冷漠的去面對那些人,用虛偽的態度去周旋,並且貪婪的去得到能夠得到的一切。這就是社會所教會我們的,人生。

在台灣,想要自由自在的學習似乎是一個沒有辦法實現的夢,至少未來五年沒有辦法辦到。我們還是要汲汲營營的為了學位、學歷、證書去念書,就算你再怎麼不喜歡也是沒有辦法去改變這個事實。

《危險心靈》中的艾莉說:「是不是一但你被貼上壞學生或者是中輟生的標籤,就不再有人相信你也想要努力向上?是不是就沒有人願意再給你機會了?」這就是台灣普遍的情形,除了少數有熱忱的老師以外,我想真的是很少有老師願意去接那曾經是「壞學生」或「中輟生」、「後段班」的孩子,並不說老師不好,而是這個社會所賦予老師的壓力也超出了他們所能承受的。要是這個孩子在那位老師的任內變成了「壞學生」,那位老師所要面臨的是社會對他的眼光將從一位「教導有方」的老師變成「管教不力」的老師。不只是學生會被貼上標籤,就連老師也會被貼上這樣一個充滿了偏頗價值的標籤。現在的社會總是用成績去評價一個學生,就算在其他領域有著出色的表現也是要得獎狀、獎牌才能夠被肯定,而更多的學生是在還沒能夠有表現之前就被否定的,也有人是就算有實力也不一定能夠受到國家的栽培而失去了原本的光芒。

以前我所就讀的國中是所明星國中,對學生的課業要求很嚴格,每個老師都有來自學校的壓力和家長的期望,於是我們身上就背負著老師的責任、學校的壓力、家長的期望,一層一層的往上疊。記得那時候剛進國一,對於學校雖然沒有說不適應,但是卻對不斷的背書、考試很反感,雖然內心知道那是對我們好,老師也一再的說:「學起來的就是我們自己的知識,是別人無法偷走的。」,可每天每天的考試加諸在身上的身心壓力是大人們無法了解的。或許你會說,大人們以前走過更辛苦的年代,但世代不同了,現在的孩子們看見了很多國外的教育和學風,我們會想要擁有更自由、更尊嚴的學習方式,而不是將壓力加在學生和老師身上。

我很慶幸一路走來我都遇到了很好的老師,只告訴我盡好自己學生的本分,其他的就依照自己的意志去走、去闖。忘了是哪位老師告訴過我們的,「人生總會面臨到一個抉擇,眼前是兩條既定的路線,一條是父母師長所給予你意見,事先幫你鋪陳好的康莊大道;一條是必須自己去走過才知道的未知路,如果是你,你會選擇哪一條?」,老師說,父母師長所給予的意見固然要聽,但是也不要在探索自己的未來時,失去了自己想要的方向。人生,如果沒有一路的磨練與困難,如何凸顯出最後抵達心目中的終點時,那花朵的芬芳、果實的香甜?我一直對於這個理念印象深刻,常常我會問媽媽的意見,關於未來的規劃或當下的問題等等,但最終媽媽也是將選擇權交到我手上,並告訴我做了決定就要自己負責。

為什麼現在的教育沒辦法教給每個孩子這樣的理念?人生是我們的,課本上學習的不過是社會中渺小的一部份,更多的是我們要靠實際的經驗才看得到的。用成績來定義一個人的好壞,真的有那麼重要嗎?或許,在提倡改革教育之前,我們是不是應該先改革社會的價值觀?在一個認為唯有高學歷才能夠有高薪水的社會中,是不是沒有高學歷的人就失去了他的價值?而我們只能夠在這樣的社會中掙扎著求生存?

台長: 靖。寧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25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沉淪於書海中的蟲 |
此分類上一篇:穎如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