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1-09 02:37:09| 人氣36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不負責任影評:《奪魂鋸》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討論人性黑暗面的電影不計其數,基本上,只要是電影,講的都是人。一講到人,即使主題是烏托邦,人性中的自私、情慾、貪婪與憤忌往往還是會被拿出來提個幾筆。一般的人性顯露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以面具(persona)遮掩之,並將其命名為「文明的外衣」。但是若被拘禁在密閉空間中,人,往往表現出最原始、最自私醜陋的一面。這就是為何許多探討人性黑暗面的電影總是發生在密閉空間裡,如《大逃殺》、《撕裂的地平線》,《奪魂鋸》亦然。

由華裔導演James Won執導演筒的《奪魂鋸》(Saw),堪稱去年(2004)小兵立大功的典範之一。《奪魂鋸》以120萬美金的預算(折合台幣三千八百多萬),上映九周後票房進帳5,500多萬美金。這種接近獨立製片的預算能夠立票房奇功,除了題材要吸引人外,講故事的方法也很重要。《奪魂鋸》不以血淋淋的殺人特效為賣點,反而以大量的後設倒敘方式推陳劇情,輔以極為精彩的大逆轉結局(不論是在劇情上或是視覺上),讓觀眾在片尾時大呼過癮。

《奪魂鋸》中的變態殺人狂的目的很簡單,他藉讓被害人「幾乎失去生命」來了解「生命的可貴」,而類似的概念在David Fincher的《致命遊戲》(The Game)、《火線追緝令》(Se7en)算是玩得淋漓盡致了。James Wan應該是David Fincher的頭號影迷吧,在《奪魂鋸》不但使用了同樣的概念,還嘲諷了一下之前在歐美相當受到歡迎的「真人實境秀」(Reality Show)。的確,當製作單位將一群人關在島上,用監視錄影機「偷窺」他們為了爭奪高額獎金而擺出來的一付道貌岸然的模樣時,一方面赤裸裸地呈現了人性的偽善和貪婪,也映照著「偷窺者」在道德上(看與不看)的坐立難安。

對於初試啼聲的新生代導演而言,James Wan掌握的節奏算得上四平八穩。雖然劇中仍不乏好萊塢類型片的刻板人物(如總是直搗黃龍,不會找後援的笨警察),但是視覺剪接與劇情張力上具有引爆性的結局,將先前看似無意義的大量對白以蒙太奇的方式串連起來,伏筆銜接的十分巧妙,再加上令人意想不到的大逆轉,替整部片加了不少分。如果你是喜歡David Fincher的觀眾,看到這部後輩仿之效尤的作品,應該也會露出會心一笑吧。

台長: 金桔粒
人氣(36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