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劉梓潔/專訪 (中國時報20070218)
他五年拍了2萬8千多張照片;他讀村上春樹、史景遷和魯米的詩;他說:「原來書不是拿來背的,而是享受它的氣氛,印證自己的觀點。」
獨具風格的本土搖滾音樂歌手伍佰,每次發片,都為樂壇帶來旋風,千變萬化的曲風之外,許多粉絲都曾被他氣勢洶湧又深情無比的歌詞「煞」到。而在最近,伍佰推出第一本攝影集《風景》(時報),透過他鏡頭表現出來的純粹、絕對的定格畫面,更吸引了讀者目光。在音樂與攝影兩種截然不同的創作媒介之間,閱讀,猶如一道橋樑,蘊積伍佰豐沛的創作能量,也啟發他通往新鮮領域的靈感。下了舞台的伍佰,喜歡在泡澡時看書,會上網路書店買書,讀到心靈相通的好書時,更會忍不住為它寫一首歌。
被顏色追著跑
一身黑衣、戴著墨鏡的伍佰,看到自己的新書擺在書店的「藝術」書區,且與攝影名家柯錫杰的新書並列,有點受寵若驚。他說會開始攝影,只是因為看到大家都在下載電腦桌面,他就想,我為什麼不能有「自己的桌面」,於是拿起相機,到處捕捉他心目中的電腦桌面。這時他發現,不同於詞曲創作時的文字與聲音,攝影則是「被顏色追著跑」,讓人著迷。此後他出國就背著相機,若早上8點要出發到機場,他會6點起床,一個人在空曠街道晃盪。5年下來,竟累積了2萬8千多張照片。「拍照是為了跟自己說話,不是為了當攝影家。」伍佰說。當出版社邀約出書時,他才開始思考,我要拿什麼給人家看?「故事」是他得到的答案,「首爾、美瑛、香港、新加坡,每個地方都有我的感覺與觀點。」而書中更有一章直接取名「桌面輯」,跨頁滿版的照片,伍佰笑說:「每張都曾榮登我電腦桌面兩個月以上。」
《聽風的歌》啟蒙閱讀興趣
忠實粉絲們可能都知道,「伍佰」藝名的由來,是因為他小時候功課好,常常五科都考一百,但國中之後迷上音樂,無心於課業,高中讀了6年,讀書與升學壓力畫上等號,伍佰對「書」便敬而遠之。一直到十幾年前讀了村上春樹的《聽風的歌》,他才體會到閱讀的美好,「原來書不是拿來背的,而是享受它的氣氛,印證自己的觀點。」此後伍佰成為村上迷,讀了《挪威的森林》(時報),為裡面深刻的愛情感動,並寫下至今仍盤據KTV點唱排行榜的「挪威的森林」。
而去年底發行的「純真年代」專輯中慢板的情歌,清新沁骨的曲風給人置身在繁花似錦的原野的感覺。伍佰說,整張專輯,都是在與古波斯詩人魯米的《在春天走進果園》(立緒)對話。這本書是林青霞推薦他讀的,魯米是13世紀伊斯蘭神祕主義的重要詩人,「這本書字與詞中間的空間感,有種誇張的迷人深度,看似平凡無奇的談述,也會讓人發現到事情的真諦奧義。」伍佰說,尤其對愛情的描寫與辯證,既清爽甜美,又陰鬱濃烈,是「純真年代」中每首歌的靈感來源。
最愛讀歷史書
2005年歷史學家史景遷來台演講時,伍佰也在「追星」行列中。拿著史景遷的新書《天安門:中國的知識份子與革命》(時報),伍佰高興地說,「這本我也看完了!」熟讀史景遷每一本著作,伍佰認為史景遷最厲害的地方就是,不用學術的方式講歷史,「他幫讀者把所有的考證功課都做完了,然後用很精彩的方式,把活生生的歷史講出來,一點都不僵硬單調。」
因為史景遷作品帶來的美好閱讀經驗,歷史類的書籍成為伍佰的最愛。他最近剛讀完《成吉思汗》(時報),這本書用出土文件鋪陳,其中有一段引述成吉思汗的大將耶律楚材的詩歌:「我朝馬蹄所至,天上天上去,海裡海裡去。」伍佰覺得真是太前衛、太有力量了。今年逢蒙古帝國六百週年,日本拍了電影「成吉思汗」,邀請世界各地傑出音樂人,創作與「成吉思汗」相關的歌曲,伍佰就寫了一首「殲滅」,歌詞引用了這段詩歌,作詞者正是「耶律楚材+伍佰」,說到這段隔空神交,伍佰難掩興奮,快速翻動書頁,找到原詩,又俐落朗誦了一次,直呼「真的很爽!」
伍佰也剛讀完《看見十九世紀台灣》(如果),「原來台灣有這麼多我們不知道的事。」他連書末附錄的地名今昔對比都細讀,到中南部鄉鎮演出前,就會先翻一下,「像上次去嘉義新港,我就會知道那裡本來住的是希拉雅人。」這本書也讓伍佰開始看原住民電視台,想了解更多原住民的故事,或許,下一首歌的靈感就從這裡蹦出來了。
再談起村上春樹,伍佰刻意不聊村上知名的幾部小說,而推薦記述村上美國生活的隨筆《終於悲哀的外國語》(時報)。伍佰希望讀者不要把村上春樹,等於《挪威的森林》、或其他出名的作品。他特別解釋:「應該是羊男、是地下鐵事件等等不同的作品,構成了村上春樹這個人。同樣地,伍佰也不等於浪人情歌而已,是每一首歌,構成了伍佰。」
( 熱情搖滾vs.靜謐快門 深黑伍佰 留白)
2007-05-01 記者:林衍億
有一個人遊走於黑與白之間,寄情於搖滾與寧靜之間,飄盪在低調與熱情的天平上,能瘋狂搖滾一整晚,也能靜靜地走在雪地中,拍下心中美麗的一刻。
這個人是,伍佰。
午後三點,斜陽透入窗邊,戴著墨鏡的伍佰,抬起頭似乎仍擋不住陽光的刺眼,透過墨鏡稍瞇著眼,臉龐帶著可凍住陽光的一絲絲冷酷,一身黑色裝扮提著吉他,緩步走進咖啡店內。
「不穿黑色,不戴墨鏡,好像就沒有人知道我是伍佰。」幾句簡單的開場白,帶著伍佰慣有說話的簡潔與草根氣息。談話中,伍佰不曾拿下墨鏡,雖熱也未曾脫下黑色外套,刻意保有伍佰給人的黑色孤獨感。
伍佰曾說,音樂可以奉獻,話還是少講為妙。說伍佰有潔癖,不僅指他說話簡潔有力,伍佰的創作卻是乾淨到無法想像。這點從他最新的攝影書可略窺一二,白底書皮配上斗大的黑字標題,輔以北海道一片雪白的場景當封面,白得徹底卻也黑得明顯,似乎有一股潔白透明的力量欲突破深黑的伍佰。
對比與衝突 總是放空在與歌迷的激情互動中;卻又不承認自己是公眾人物
伍佰取名為伍佰,卻不是數字的五百,是得加上兩個人字邊,才是道地的雙重人身分的伍佰。伍佰曾說,所謂的雙面人,指的是每個人心底潛藏的另一個自己,也就是每個人其實都是雙面人,包括伍佰,也是擁有雙重性格的人。
站在舞台上,伍佰揮汗與台下歌迷觀眾激情互動,伍佰認為,現場演唱不是只有伍佰的事,整個人放空放掉,是他覺得最爽的事。
但,被鎂光燈追逐的日子多了,伍佰反而十分討厭當公眾人物,私底下格外低調沉默,「我一直不認為自己是個公眾人物,直到前一陣子,才慢慢可以接受公眾人物這個稱呼,因為我想要保有自我。」
因此,有朋友形容,伍佰私底下有點怕生,時常出國遊走,追求私人放空時間,除了避免被人認出的困擾,也帶著相機記錄下他所看見的美。作品中,伍佰特愛意象式的作品,乾淨、簡單線條組成的幾何圖樣。
談起自己攝影作品的風格,「我想,應該是對比與衝突,再加上平衡感吧!」拍照是一種呈現自我風格的方式,怎樣的人一定會拍出自己的照片,而對比與衝突也正是伍佰的最佳寫照。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