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7-04 16:04:26| 人氣17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死亡的實踐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死亡的實踐

作家以自殺結束自己生命的故事,大多數讀者應該都不會太過陌生。這些作

家的名字我們幾可信手拈來,芥川龍之介、太宰治、三島由紀夫、川端康成

、老舍、邱妙津......就在前不久,兩位台灣文壇的明日之星黃國峻以及袁

哲生,也令人惋惜地選擇以自縊結束生命。

死亡的神密色彩繪染在這些天才作家的身上,他們便成為另一個等待被書寫

的題材以及被閱讀的本文。人們不斷的追問:究竟這些選擇自殺的作家們,

是太瞭解死亡因而選擇死亡,抑或是太嚮往死亡因而選擇死亡?瞭悟與誘惑,

這兩者之間有著天壤之別。

猶記得三毛於醫院自殺後,震驚了台灣社會,各式不斷的哀悼文章,說明了

三毛的死,傷透了讀者的心。除了不絕的悼亡文字之外,另一種十分有趣的

現象是,當週的報紙,尚有為數不少關於『自殺』現象探討的報導。那是精

神科醫師談論如何避免自殺,宗教領袖談論自殺的罪孽,更有許多人擔心三

毛的自殺會造成連鎖效應,興起一股『自殺潮流』。這些言說是以一種忌諱

的與負面的暗示,來引導大眾忘卻自主死亡的選項。諷刺的是,這些天才作

家偏偏不按劇本演出,以一種神秘的姿態,展演(探索?)生命最禁忌與最不可

知的題材。

美國名女詩人普拉絲在詩中寫到:『死亡,是一門藝術,像任何事物一樣,

我做的特別在行。我做得使自己感到痛苦不堪,我做得使自己感到像真死一

般,我看你們會以為我聽到了召喚。』或者,我們的靈魂總是本能地想到死

亡,只是這樣的想法,在我們所熟悉的文化氛圍下遭到壓制。不過,可以肯

定的是,自殺的意念不曾消失,它成為我們的潛意識,遊蕩在意識底層某個

闇黑的管線中,等待我們的召喚。

是的,一種死亡的『召喚』。或許我們可以如此踹想:就在某個生命最脆弱

不堪的時刻,突然一種尋死的念頭在腦中不斷的盤旋,自然得如同菸癮犯一

般。直覺地只想點著一跟菸,讓尼古丁隨著肺泡,滲入血液,壓制身體暴動

般的需求,解除那在體內四處竄動的不適。於此之前,或續我們從不曾想過

,原來死亡也是會被需求。

顫抖,從指尖擴散到了雙腳,那似乎不是害怕會是興奮所造成的。身體不由

自主的律動,無法控制,一如人生。唯一確定的是,我們會開是極力的抗拒

一切加諸於自身的規訓,不論是情感或是道德。總而言之,對此一且皆感到

厭倦至極,只想著逃離這一切的囚禁,求得一種自由 ──可以自由地選擇開

始與結束,可以不必去設想,可以盡情隨性,可以不必壓抑的求得一種快感

。正是如此,我們突然發現,原來死亡的觀想,自始自終如影隨形,而它總

是再生命最關鍵的時候翩然現身,無法忽視。或許我們此時將極度的同意,

死亡的想法及其身影,是美麗並且讓人難以拒絕。

這個世界再我們走過每一段時刻後,某種印痕便會沾黏上身,那些是想拋也

拋不掉的負擔,也許因為習慣兒早已無法感知這些依附於我們靈魂的世俗物

質,這些緊緊將我們綁縛的繩線,幾乎讓我們無法動彈,那騷動不安的靈魂

渴望一種狂放的自由,如果這世界能讓我們來去自如,總是能讓我自在的選

擇開始與結束,那麼下一刻,誰也難保我們選擇的就是一次死亡。

『人生比地獄還地獄』芥川龍之介如是說。於是他於三十五歲的壯盛年歲,

惆悵的抑藥自死。太宰治對於人生的虛無與否定的感受與態度,最後讓它自

覺『人間失格』而投河自盡。死亡的美感通常是脫俗現實的一種淒絕,如同

半世紀前,大甲漢詩人裝雲從的悼亡詩句:『黃泉埋骨不埋憂』那般,正是

此種不會隨著時間消逝的悲哀,形塑了死亡炫麗異色。日本知名畫家古賀春

江之認為:『再沒有比死更高的藝術了』,諾貝爾獎得主川端康德成則以『

無言的死』實踐他所謂『無盡的活』。

這些種種不同理由的死亡哲思,提醒了我們:除了痛思的哀傷惋惜之外,或

許,我們也該去思考,究竟死亡,實踐了什麼樣的生命意志。

後記:(究竟,單純認為生命的本質只是個過程,那,死亡就會是個出發點?)

【尾】

台長: 世界條碼
人氣(17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 個人分類: 域深深 |
此分類下一篇:如何烘培青春
此分類上一篇:幸福與孤獨之間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