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10-13 00:00:00| 人氣896|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車拼/ It Takes Two To Tango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萬仁是台灣重要的導演。他1983年執導三段式電影《兒子的大玩偶》的其中一段《蘋果的滋味》。當年,這部電影試片之後被保守的影評人士發送黑函檢舉,檢舉片中環境貧窮落後及違章建築的畫面不妥當,恐有影響國際形象的疑慮,因此黨營色彩的中央電影公司打算不徵求萬仁導演的同意直接刪減片段。萬仁導演透過聯合報記者楊士琪在報紙上披露,輿論界嘩然,中央電影公司被迫放棄刪減片段,此事件被稱為「削蘋果事件」。

 

之所以要提到這個在網路可以搜尋到的歷史,是因為從此事件當中可以體現萬仁導演的作品關注社會議題與挑戰權威的企圖始終沒有改變,也因此政治與他的電影始終脫離不了關係。就今日的眼光看來,當年《蘋果的滋味》批派的力道沒有削減,依舊令人印象深刻。他持續的創作,到1995年執導的《超級大國民》成為他的創作上的高峰,入圍了七項的金馬獎,得了兩座,其中一座是林楊的最佳男主角。

 

回到這一部,萬仁睽違十年的大銀幕作品。這部電影在2013年金馬國際影展首映,不過當時首映的片名為《跨海跳探戈》,不知道為了甚麼,在2014年上映的時候,以《車拼》為名上映。其實從導演片名的選擇上,可以感受到導演在藝術與大眾之間搖擺不定的狀況,這只是臆測,因為導演或許因為投資方的建議而改變片名也說不定。當然,我比較喜歡《跨海跳探戈》這個片名。探戈是一種舞蹈,男女在舞蹈的過程當中時常擺起臉孔,呈現嚴肅的表情,用力的肢體纏繞著。有時,男女狂放熱情,又相互的誘惑。我總覺得探戈這種舞蹈愛與恨並存,愛得很痛苦,卻持續沉溺無法分開,這不像正是現在的兩岸關係嗎?而後來《車拼》這個片名就只剩下字面上的意義,沒有更多讓人想像的空間。

 

這部電影以兩岸聯姻為主題。一位台灣女孩心怡到中國工作,與中國男人趙中相戀,論及婚嫁,但是因為雙方的想法上還有很多東西沒有溝通完全,心怡暫時回到台灣,趙中捨不得這段感情也追到台灣,下定決心到女方家中提親;然而女方的父親是深綠的,積極主張台灣獨立,如何能夠接受自己的女兒嫁給自己最討厭的中國人呢?

 

飾演心怡父親的陳博正是這部電影的最亮點,這部電影當中,幾段值得一提的場面都有他的身影。例如心怡的父親或許可以接受女兒未婚懷孕,但是卻不能夠接受女兒嫁給中國人,心怡的父親只好處處為難著可能會成為自己女婿的「敵國」男人;接著趙中的父母,還有抱孫心切的祖父跟著來到台灣,打算幫趙中一把,順利提親,誰知雙方在婚姻上的溝通宛如是政治上的翻版,話不投機半句多,各有各的堅持,各不退讓,反倒最後由兩位祖父(象徵著年輕人不懂得的那種歷史傷痛)相互的理解與安慰,讓兩個家庭放下自我的堅持。

 

這部電影當中,心怡的祖父在心怡父親的認知裡是日本兵,他在家裡聽著,唱著日本軍歌,讓趙中看見聽見,讓趙中無法接受。電影的最後,心怡祖父顛沛流離的軍旅生涯,為不同陣營打戰(日本兵、國民軍、解放軍),有時根本不知道自己為何而戰,多得是大時代的無奈。這條故事線儼然能夠發展成一部新的電影,可以細細堆砌成史詩級的作品。這或許是可以期待跟想像的。

 

這部電影的幽默感有時出現得恰到好處,讓人驚喜,但是卻像流星一樣,稍縱即逝,更多的時候卻是說教式的台詞,讓人尷尬至極。當然,身為觀眾絕對可以感受到導演企圖,企圖呈現人在政治之下所呈現出的差異,這樣的差異必須透過相互理解才能夠消彌。當然身為觀眾也能夠感受到導演企圖在藝術與大眾之間找到平衡,只是平衡沒有找到,節奏變得拖沓,不時挑戰觀眾的耐心。萬仁導演可以更狠心一些,刪減夢境,還有詩化的台詞,或許有完全不同的結果。

......

車拼

It Takes Two To Tango

2013│台灣出品│國語、台語發音│Color│102mins

 

導演:

萬仁(Jen Wen)

 

演員:

王樂妍

李宗嶧

陳博正

蘇明明

海波

張立秋

張國棟

台長: 南極平原~
人氣(896)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台灣製造 |
此分類下一篇:六弄咖啡館/ At Cafe 6
此分類上一篇:念念/ Murmur of the Hearts

(悄悄話)
2016-11-01 16:23:16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