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8-24 11:33:42| 人氣2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鬼城琴緣(話舊)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自助旅行的第十二天。 我從英島北部的湖區(LAKE DISTRICT)再出發。

搭長途巴士,大約四個鐘頭,我到了鬼城約克(YORK),一個仍保有濃郁中世紀風情的英格蘭中部古城。 這個據說飽經戰亂與瘟疫摧折的地域,本就是我此行絕計不會錯過的停點之一。 此處八百多年來迭經羅馬、維京、諾曼等異族的殘酷奪城殺伐加以黑死病幾度的肆虐,的確讓我嗅著了一絲在古拙樸實之外的蒼涼與淒楚。

在YORK的古舊城牆上踱步,我幾度垂首鳥瞰這個歷盡滄桑的昔之鬼域,黯黑的城磚、孤靜的石板路,一並承受了幾世紀的風風雨雨,寄幾多衰落興替於默默,覆一城以孤絕的迷離。

後來,當然地去了約克大教堂,再走到狄恩瑞公園。在那兒,我發現一處規模不大的跳蚤市場,由於不是假日,沒有遊客的喧囂,市場上的攤位也就稀落。 走進那臨時搭建的小蓬,大部份就是些照片框、湯匙、碗碟一類的舊貨。後來,我駐足在一處擺著一只黑鐵絲鳥籠,幾件破風衣的舊貨攤上,感覺有那麼點意思… 顧攤的是一位白髮老媼,看上去慈祥而溫善,我隨手提起鳥籠把玩...她和悅地笑著說:

「喜歡嗎?」

「嗯!我看看...」

那鳥籠製得巧,可還是逃不開歲月斑剝的留痕。我隨意摸看,翻到鳥籠的底座,見著了幾行刻字,沒細看,只是隱約的一個數字卻讓我印象深刻...

"1894"

嗯!一百多年了罷!那幾行字和底座的黑鐵材質渾融一體,同受著歲月的剝蝕,應該不會是新刻! 此際,我在鳥籠兀立的身形中自讀出如許神秘天真的遐想,一些承平年月裡渺渺的浮跡亦呈影於我心底的深處。 因著這些想像引出的寶愛,我沒有還價,不假思索地付了十鎊買下它,卻沒考慮到旅途漫漫中拎著鳥籠的不便與突兀,隨興誤我,此又一例。

當我準備離去,那慈藹的老婆婆將我喚住,從幾件風衣覆蓋著的桌面翻出一架琴。 那是一架看上去已然報廢的小提琴。 我接了過來,再細細端詳,
78的琴身呈暗棕色,應是一架女用琴無疑。灰黑的琴頸與琴栓,雖然琴橋已經歪斜,琴弦只賸一根,邊飾壓條也有部分脫落…可面板上下底漆完好(這是重點),琴身、指板、掛弦板也無缺;我再瞇眼從f孔內望去,想瞧瞧共鳴箱內側那張標示此琴身分的小紙片: 我看到了~~ 雖然紙片上的文字看起來像是義大利文(後來知道是德文)??有看卻沒懂???但我還是認得出那幾個數字:

"NO.10. 1926"

我欣喜滿懷,一架有著將近八十年歷史的古琴,在相隔一萬公里的此邦異域的跳蚤市場上與我相逢,我知道只要琴身關鍵的幾個部份無損,這架琴是可以修復的,可以讓它重現質地裡曾經清柔圓潤的音韻。 我詢了價,她還是一派的慈藹:

「四百鎊!」

我知道我沒有聽錯,對於它的價值,我不會天真的以為只消付出極少的代價就能擁有,我思忖的只是: 一種怎麼樣的因緣牽繫讓我遇著它? 又是一種怎麼樣的情分交感讓我有機會得到它? 當下掙扎良久,但,現實終歸是現實,眼下的我沒有這筆預算。 我怯怯地將琴還她,也沒試著還價。她笑著說:

「讓我告訴你一個故事......」

說實話,我不優的英文程度實在是有聽沒有懂???雖然她顯然已經刻意地將語速放慢:

這是她姨母(aunt??聽那音很像???)的琴...歲月??...戰火??...天空??...美麗的??...記憶??...日耳曼??...葡萄園??...愛與恨??...東方??...幸運兒??...好像還有一隻小魚??...原諒我真的沒聽懂!

我試著掇拾一些簡單的字彙,七拼八湊地勾勒出她故事的梗概,也許她是說:
「這架琴的主人是她姨媽,她十分寶愛它,可它幾經戰亂和歲月的無情摧折,終於變成如今這個醜模樣(譯的真差勁不是?)。我記得從前聽姨媽在後花園拉奏它時,天空會出現美麗的雲彩???(有影某?? 可能是我聽錯?? );姨媽好像說過,這架琴系出名門,是德國出品的高檔貨,姨媽婚前常和她後來的老公在葡萄園約會,每次她總會帶著這把琴???(也許還是聽錯??)。後來姨丈因病去世,姨媽傷心之餘便不再拉奏它,一直鎖在儲藏間裡???......(我的英翻中鐵定不及格 )。」(中間有一段她說得好像很感人,抱歉!我終究是沒聽懂??總之,這是一把愛恨交織的小提琴無疑啦???)

故事聽完,我還是只能無奈地聳聳肩,向她表示我很窮,買不起這把琴,雖然它是這麼的美好。 之後的情形確是出乎我意料,她表示,如果我沒錢,她可以直接把它送給我。 我詫異著,不確定自己有沒有聽錯???

「那我付妳兩百鎊」我說。

她擺擺手,然後將琴再交給我:

「它值四百鎊,但,你拿走,不用付我錢,它現在已經是你的了。」

這幾句話我聽得很清楚。我感覺自己腦門充血,思緒突然間澎湃起來~~ 請她等我一下,快步走了半公里,在街旁尋著一部提款機,不假思索地領了四百鎊,回到她那兒,將錢交給她,沒敢看她的表情,拿了琴就走(還有那只鳥籠)。 不確定自己這樣做的原因??

當夜,在一間青年旅館落腳休息,試著想要找個理由說服自己:

「你不是一直想要一把好琴?家裡的一把普普的琴不也花了四萬多?!四百鎊算什麼?吃吃喝喝也就沒了,也許,也許它是一把可以傳世的名琴哩?(很阿Q地)」

想著想著,順手再提起那把琴,在那十八個男女雜沓而處的通舖裡,就著昏黃的燈光,再度細細檢視~~ 一股異樣的情懷在我心底升起: 若說記憶也有顏色,此時的它該是淡紫、該是粉綠、或該是七色的畫布? 一縷謎般的姿彩在我心底騰現,我意興湍飛、我樂登雲漢。 立刻原諒了自己看似莽撞出手的衝動,我相信它是一把好琴。

隔鄰的金絲貓(我猜是個東歐人罷),看了我一眼,再看看琴,比了個拉奏的動作後對我嫣然一笑。 我把琴舉起,指了指琴身,原意是要向她表示它沒弦的不能發聲的,可她卻笑得好曖昧。我猜她是錯解以為我在誇讚她的魔鬼身材唄! 大千世界,醉眼迷濛,有時也不必非得弄它個一清二楚的,不是麼? 在YORK待了兩天半,下一個停點是里茲(LEEDS)

~~~~~~~~~~~~~待續~~~~~~~~~~~~~~~~~

在回台灣的長榮班機上,我將那琴包裹妥當,隨身帶著,沒想把它當行李託運,就怕碰壞了它。 至於那只鳥籠??在我剩下十四天的行旅中,確實給我帶來極多的不便,包括自己行動上的遲緩,也包括旁人不解訕笑的目光。

回台後的第二個星期,我跑了趟台北的拓樂社,請熟識的樂行老闆幫我整修。 換了腮托、琴栓、尾針,加上四只微調紐,再配上一柄等級二星的優質琴弓,也買了一只琴盒,只花費台幣一萬七。 等全新的琴弦安妥,我再看看它,周身煥發著黯棕色古意迷人的姿彩,一股重生的喜悅登時縈繞我心... 請老闆試拉,音色是出奇的好。店中同等級的古琴,標價竟是..."十八萬台幣"(可以打八折,可也還要十四萬呢) 老闆說他願意向我收購,我怎麼可能會賣???因著它的來歷是這般的不平凡,是我一趟人生旅程的印記,也或許是那位老者於我的期待與鼓勵。

人心確是矛盾難測,幼時被迫學琴的苦惱,長大後恨藝不精的悔怨。但,又能怪誰呢??

如今,逢著夜闌人靜,我會輕輕地奏上一曲<風中之塵>或是<羅密歐與茱麗葉>,尤其是後者,用這把琴奏起來似乎特別地有味。

<2001.12.18>

台長: Jared
人氣(2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台灣旅遊(台澎金馬)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