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6-20 18:26:36| 人氣16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經濟日報╱馬吳配面對的藍色憂鬱。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經濟日報╱馬吳配面對的藍色憂鬱。


馬總統昨天宣布,由行政院長吳敦義擔任他競選連任的副手,國民黨馬吳配成為總統大選的第一組候選人,將為選情帶起新一波高潮,而當前首要面對的經濟課題即是下半年國內經濟情勢。經濟政績一直是馬總統爭取連任的強項,主計處也看好經濟前景,並調高今年經濟成長預測值至5.06%。但是,最近各種內外經濟變數愈來愈多,不安氣氛讓市場對下半年經濟前景轉趨保守。如何避免台灣經濟陷入藍色憂鬱,已是藍軍馬吳配的嚴峻挑戰。


下半年台灣經濟的首要影響因素,來自於全球經濟復甦之路生變,金融恐慌指數陡增。最近美國失業率回升,房市陷入二次衰退之憂;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惡化;日本經濟持續衰退;中國大陸經濟「硬著陸」風險升高。四大經濟體前景轉壞,驗證了金融海嘯後全球經濟的困境;國際知名經濟學家紛紛預測全球經濟可能連吹幾年逆風,甚至可能爆發新的經濟風暴。


去年台灣經濟成長高達10.88%,創下24年新高,主要歸功於出口大幅增加及其帶動的巨額國內投資。在全球復甦力道轉弱下,下半年出口及投資勢必減緩;主要出口業者近來對下半年景氣已從樂觀轉趨保守。另一方面,近來國內股市因外資撤退大幅回檔,6月底美國聯準會(Fed)二次量化寬鬆(QE2)措施結束後,國際金融變數更多,下半年國際及國內股市巨幅波動很難避免,從而也將不利於國內民間消費和投資。


大陸經濟的變數對台灣尤為不利。台灣對大陸市場依賴度高,去年對大陸及香港出口占總出口比重高達41.7%,大陸經濟若出現「硬著陸」,難免傷及台灣出口。更令人擔憂的是,受到大陸工資及原物料成本大漲、人民幣升值、利潤下降及貨幣緊縮政策造成的融資困難等多重因素影響,大陸沿海地區很多中小型台商均陷入經營困境,若情勢惡化,年底前很可能爆發關廠倒閉潮,大陸台商的危機勢必衝擊兩岸的分工及貿易,增加台灣經濟的變數。


這兩年為台灣經濟引進活水的兩岸和平紅利,也有逐漸鈍化跡象。兩岸直航及開放大陸觀光客的經濟效益最為可觀,然而,直航效益高峰已過,最近空運大幅增班,但大陸熱門航點增班有限;二、三線城市經營狀況原已不佳,增班效益有待長期經營。開放陸客自由行將在本月底上路,但因每日500人配額限制,效益有限;團客部分則因阿里山火車事故及塑化劑事件衝擊,已有明顯降溫跡象。如果大陸經濟持續走緩,陸客來台數量的成長恐將受波及。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為台灣經濟創造極為有利的形勢,但因配套政策闕如及後續談判明顯放緩,ECFA可發揮的效益侷限在早期收穫清單的少數項目。由於兩岸協商已進入到日益複雜困難的階段,短期內很難再依賴兩岸政策挹注更多經濟活水。


此外,塑化劑風暴對食品業甚至基層經濟都構成可觀的衝擊;不建國光石化的決策,對民間投資也有負面影響;明年總統大選結果的不確定因素,也難免影響當前投資意願。


面對諸多變數,馬吳配要贏得選戰,馬政府就一定要穩住下半年經濟情勢,減緩各種不利因素的衝擊,且須徹底改變治理經濟的思維及做法,全面提升施政效能。政府首須改變報喜不報憂的錯誤心態,讓企業及人民能確切掌握真實的經濟狀況,以利做出正確的因應。其次,政府必須調整務虛不務實的施政作風,將有限的資源及力量集中於突破經濟瓶頸,以增強人民對經濟的信心。更重要的是,在全球經濟亂局中,政府必須展現掌舵能力,提出經濟興革的全盤策略與未來願景,引領台灣開創經濟新局,這也是馬政府執政能力的關鍵試煉。


(2011-06-20)
Corner from 聯合新聞網

台長: janlu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