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4-23 21:54:40| 人氣32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國光石化(六輕)是聚乙烯產能,反、擁兩派沒完沒了!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反國光,擁國光,為國光石化辯護時,吳揆曾說出「白海豚會轉彎」;孰料短短數月的變化,海豚和溼地都留住,倒是「國光石化要轉彎」,真是「政治、選票大考量」。有人說,這一票投不下去,也有人說,這允諾還有疑慮,「豬八介照鏡子,裡外不是人」,愛說笑啦!



反國光:買光濕地才安心。


國光石化離開彰化,不少人視此為彰化縣環保聯盟理事長蔡嘉陽「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範例。


蔡嘉陽二○○七年結合其他團體,成立「搶救媽祖魚聯盟」,發起全民募股買濕地運動,迄今已有七萬多人認購二百萬股,認購股金二千三百八十多萬元。


「國光石化案完全不做,才算是環保運動的真正成功!」蔡嘉陽說,全民認股買下大城濕地的運動仍會持續,因為政府未承諾保存濕地,「政策有可能轉變,唯有把濕地買下才能安心。」


蔡嘉陽表示,他很感謝馬總統展現承諾,「但馬總統的作法看似面面討好,其實大家都不太滿意,「真不知道馬總統為什麼做事只做一半。」環保團體將繼續關心這個議題,直到國光石化撤案。


「環保運動成功是眾人的力量,不是我個人的力量」,蔡嘉陽表示,保護中華白海豚等野生動物賴以為生的濕地和海域,其實就是保護人類未來的生存環境品質。



擁國光:總統被環團綁架。


總統馬英九不支持國光石化在彰化設廠,彰化反國光人士振奮,「馬總統果然說話算話,是環保一大勝利!」支持陣營則一片譁然,「太失望了!將用選票表達心聲。」


「國家誠信徹底破產了!」大城鄉長吳明玉說,政府口口聲聲說尊重環評,馬總統一句話就決定國光石化命運,當初是得到政府保證才全力推動,突然喊停,不知如何向村民交代。


大城鄉東城村長王介男、公館村長王棋會都說,很多村民都十分失望,總統大選的時候「這一票很難投得下去」,「總統被環保團體綁架了。」


芳苑鄉反汙染自救會理事長林濟民則說,馬總統應直接宣布「國光撤案」,如今只是宣示「不支持」,還是讓人有疑慮。


「這完全是馬英九民調滑落的選舉考量。」彰化醫界聯盟代表林世賢說,馬英九不能只承諾不在彰化推動國光石化,而應承諾全台都不推動。



名家觀點-政治介入,經濟恐脫軌。


【經濟日報-吳在益】國光石化案大逆轉,對產業界投下一顆震撼彈,國內總體經濟影響甚鉅。姑且不論國光石化落腳何處,當初泛中油體系加入國光石化開發案,主要是為平衡國家整體石化體系,避免市場一家獨大。目前國內乙烯產量約為420萬噸,台塑體系約生產312萬噸、中油體系則約108萬噸。


中油體系所生產的乙烯約有30多萬噸轉售於台塑體系,僅剩下不到80萬噸的供應量,對於國內中下游產業的照應能力明顯不足。台塑體系所生產的石化中間原料出口比重高達七成、中油體系則是七成內銷,相對來說,中油體系較能照顧支應中下游石化業者,其能量卻遠不足以與台塑體系相抗衡,影響特用化學品、工程塑膠、薄膜型太陽光電等國家未來重要產業發展。


國光石化案走來坎坷,先天條件不足,後天更是失調。環評審查條件愈開愈多,至少增加1,000多億元成本,相當罕見。國內石化產業若沒有新投資、新技術「汰舊換新」,將不可能帶動另一波新成長。政府應站在產業永續經營的角度,來看待國家石化業整體發展。


當政府以政治手段處理產業問題,將偏離經濟發展正常軌道。基於國家長遠經濟發展及產業布局,未來國光石化不論是繼續留在國內或移往海外投資,政府都應有更精密規劃,全盤考量,而不能「獨善其身」於個別產業發展,應就產業關聯效果衡量上中下游的產業供應鍊,以創造出更大的附加價值為依歸。


國光石化將來若改為「異地投資」,不管移到那一個地點,都應要考量到如何保障乙烯供料和價格穩定,才能順利推動國內中下游產業成長。(本文由台灣綜合研究院院長吳再益口述,記者楊毅採訪整理)



名家觀點-管制汙染,拚產業升級。


【經濟日報-蕭代基】馬英九總統不支持國光石化在彰化興建,這樣的決策「非常正確」,我國應就石化、鋼鐵等高耗能與高汙染產業進行總量管制,產業才有誘因轉型升級,並走向低耗能、低汙染的投資。


台灣石化業規模非常大,乙烯產能占全球第九,平均每人乙烯產能更居全球第七,建議應維持目前規模,並進行規模、汙染及能源的總量管制,促使石化業有誘因朝向高值化。


之前是衝量,而不是衝品質,這種產業政策是流血輸出。石化產品的低價競爭力,是因為太多環境和資源成本沒算進去,包括水、土地、能源,我國經濟發展傳統做作法就是補貼。現在要追求微笑曲線兩端,是更少的環境汙染,又能賺更多錢。日本企業就是面臨高人力成本、高資源成本的壓力,促使轉向生產高品質、高單價產品才能獲利。


大陸不管是十一五或十二五規劃,已改變過去流血輸出做法,人力成本大幅提升到和台灣差不多,連汽油成本都比台灣高,台灣卻還在做低成本製造,說要改善產業結構,國光石化蓋下去就是騙人的。


沒有國光石化投資案,不必擔心經濟沒辦法成長,因為每分資金都有機會成本,沒用在國光石化,會用在別的地方,未來趨勢就是低耗能、低汙染的投資,一樣會帶來就業和經濟成長。


取代國光石化的做法,是讓高雄三輕、四輕等相關石化廠更新產能,並提升生產效率。五輕在兩年後將關廠,將短少50萬噸乙烯產能,但三輕現在正進行的更新案,每年將增加37萬噸產能,最大操作量下更高於五輕關廠的50萬噸,所以高雄並不缺貨。(本文由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蕭代基口述,記者葉小慧採訪整理)



結果,是國光轉彎。


【聯合報-黑白集】馬總統親上火線說明國光石化的去從,說他已要求行政院不支持國光開發案在彰化繼續進行。依此看,國光只剩兩條路:一是在島內易地設廠,二是轉向國外。


從正面看,這個投資四千億的石化產業大案,竟然成為朝野共同喊「殺」的對象,顯示台灣社會在發展工業一甲子之後,已厭倦了沒完沒了的煙囪和汙染。人們希望維護山川海岸的純淨,希望保持鄉土農田的綠意,不再相信資本家創造繁榮及創造就業機會的承諾。砍下這一刀,說明台灣當下在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抉擇。


從反面看,環境影響評估還未作成最後決定,馬總統卻搶先一步宣布他的政策指示,一則有搶功討好環保團體之嫌,二則侵犯了環評委員的專業職權。這樣的決定難免招致民粹之譏。更值得關切的是,民進黨多年反覆造成國光石化進退失據,馬總統此刻再加臨門一腳,國光落腳彰化的希望落空也就罷了,但台灣整個石化產業的長程轉型要如何脫胎換骨,馬政府有必要提出說明。


若不是大選在即,馬政府恐怕不會如此斷然作出否決的主張,也印證了「選舉是產業的殺手」之說不假。國光石化能否在國內找到另外的設廠地點,經過雲、彰之戰,恐怕更是難上加難。但與其繼續延宕,不如快刀斬亂麻,使各方都能早日解脫,另覓出路。


在為國光石化辯護時,吳揆曾說出「白海豚會轉彎」;孰料短短數月的變化,海豚和溼地都留住,倒是國光石化計畫要轉彎了。至於國光轉彎將帶來台灣產業什麼樣的衝擊,就讓大家共同誠實面對吧!

(2011-04-23)
Corner from 聯合新聞網

台長: janlu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