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9-22 23:52:35| 人氣3,017|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敬拜人生─我活著是為敬拜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作者簡介

夏忠堅牧師,1972年畢業於文化大學中文系,1998年曾獲美國Biola大學神學榮譽博士,夏牧師曾任中國學園傳道會副總幹事、台北靈糧堂執行牧師、2000年福音運動總幹事等,現任中華基督教福音協進會秘書長與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秘書長。夏牧師對台灣教會復興極有負擔,致力於推動教會建造和領袖裝備,著有《福音策略》、《耶穌和現代人》、《教會事工手冊》、《教會復興365禱告手冊》、《同心建造--教會領導團隊成長手冊》、《生命全壘打系列一至五冊》…等書。本書是夏牧師為接續《標竿人生》所帶動華人教會更新成長風潮之另一嘔心鉅著。

書籍簡介

你會敬拜上帝嗎?你經常保持敬拜上帝的生活嗎?
每個禮拜天參加主日禮拜,並不等於你會敬拜上帝。每天有靈修生活,也不等於你有敬拜上帝的生活。敬拜是「屈身俯伏」,敬拜是敬拜者與接受敬拜者之間的互動。
本書在七週裏,藉著每日主題靈修,可以更深入專注於敬拜,從培養敬拜的人生觀開始,按部就班地在真實生活中,學習操練敬拜的建造、敬拜的進程、敬拜的內涵、敬拜的帳幕、敬拜的關係,進而成為敬拜的器皿,活出敬拜的人生,滿足上帝造人的心意。

《敬拜人生》顧名思義,就是希望能建立一個隨時在敬拜的生命態度。本書是為著「尼希米52計畫」系列中「敬拜人生」所寫的一本書。所謂「尼希米52計畫」是一個長達六年的「教會自我建造」計畫,其中共有六個主題:「標竿人生」(2003)、「敬拜人生」(2004)、「團契人生」(2005)、「成長人生」(2006)、「事奉人生」(2007)、「宣教人生」(2008)。盼望採用此計畫來自我更新的教會能每年選擇八週52天,採用一個主題,藉由「七次主題式主日崇拜」、「每日主題靈修」、以及「主題小組聚會」來扎根建造、信徒更新。作者夏忠堅牧師希望在近年來一再發生教會對敬拜模式爭議的情況下,藉由《敬拜人生》促使信徒與教會領袖再次系統思考敬拜,進而藉由敬拜提昇自己的生命。

本書既然是為八週52天的聚會或靈修而使用,自然每週都有主題。首先是預備週,其主題是「當預備迎見你的神」,在這週中以「以賽亞模式」做敬拜的典範,來建立每日靈修敬拜的生活,並強調耶穌所宣示的敬拜觀--心靈與誠實的敬拜。第一週的主題是「為敬拜而活」,在這主題中作者闡釋敬拜的基本觀念,跳脫敬拜與聚會的連鎖框架,進入「生活即敬拜」的真實情境,以此建立為敬拜而活的人生觀。第二週的主題是「敬拜的建造」,其內容便是希望信徒能熟稔以賽亞的靈修敬拜模式,藉著實際操作來建立靈修敬拜生活。第三週的主題是「敬拜的進程」,以舊約進入會幕至聖所的階段-祭壇、聖所、至聖所,一步步走到施恩座,以體會敬拜的不同進程。第四週的主題則是「敬拜的內涵」,所謂敬拜就是敬拜者(人)與被敬拜對象(三一上帝)的互動,我們如何認識經歷神?如何回應祂?敬拜祂?第五週主題是「敬拜的帳幕」,其內容以「大衛的帳幕」為素材,思考那是怎樣的帳幕?為何倒塌?如何修復?藉此建立各種不同的敬拜行動。第六週則以「敬拜的關係」為主題,討論我們該與三一上帝有怎樣的互動與關係。最後一週主題則是「敬拜的器皿」,探討怎樣的人才能更深入敬拜上帝?該成為怎樣的敬拜者?

剛才說到本書提出一個敬拜的典範,那就是以賽亞的敬拜模式,記載在舊約以賽亞書第六章1~11節。作者將之分解為六個程序,並且本書便以此程序來作為每日靈修敬拜的程序。下面以表列簡述此六程序:

程序
轉移心境、

朝見上帝
全人投入、

頌讚上帝
潔淨自己、

親近上帝
專注傾心、

靜聽上帝
靈敏回應、

順服上帝
懇切禱告、

祈求上帝

意義
轉移眼目,從世界的寶座轉向上帝的寶座來朝見上帝
把自己的尊榮、卑賤都拋開,全人全心單單敬拜上帝
認罪悔改並領受恩典
讀經不為增加屬靈知識,而是聽見上帝說話、領受上帝心意
遵照聖經的話語而行
禱告祈求,以便能在生活中落實上帝話語

作法
直接以禱文禱告(1分鐘)
選唱一敬拜短詩 (3分鐘)
直接以禱文禱告(1分鐘)
讀每天主題經文三次(5分鐘)
依主題經文回答問題(2分鐘)
用主禱文造句來禱告(3分鐘)


基本上,這是每日15分鐘的靈修。在程序中有幾個特點值得一提,首先是本書每週主題的一開頭就都有程序範例,其中在「轉移心境、朝見上帝」以及「潔淨自己、親近上帝」的程序中都有預先設計好的禱文,可以引導靈修者的禱告;其次,是在「靈敏回應、順服上帝」程序中,有提出五個問題思考。[1]最後在「懇切禱告、祈求上帝」的部分,本書將「主禱文」列出了一些填空的地方,方便靈修者為自己所關心的人、事、物,以及自己的軟弱與各種試探禱告。

在細讀本書之後,我發現本書有幾個最重要的核心概念,或者是設計上的思維脈絡,以下簡述之:

(一)敬拜與靈修合一:

在本書中常常強調耶穌的敬拜典範,就是以順服上帝、與上帝建立親密關係來敬拜上帝;並常與上帝獨處來維繫與上帝的親密關係,並以此來敬拜上帝。作者有一個重要想法:敬拜不只是「團體敬拜」,其中也包括了個人的敬拜,而「靈修」就是最好的個人敬拜模式:不需華麗的音樂、繁複的程序、冗長的讀誦經文;只需遠離熟悉的環境人群,單單靜默朝見上帝、單單默想簡單經文、單單從心靈浮現禱詞、單單記下上帝對自己的感動、單單與上帝對話。如此可以與上帝建立更深的親密關係,更深地來敬拜上帝。

(二)活著是為敬拜--建立以敬拜為生命、充滿敬拜的生活:

在本書中的七個主題,其實都圍繞著「生活即敬拜」的基本情境。換句話說,藉由個人每天固定的靈修的自我更新、小組聚會的強化、以及主日崇拜的激勵,作者期待可以將敬拜從「某時某地」擴張到「隨時隨地」,也就是隨時以「敬拜的心」生活、工作、社交、服事,無論何時無論何地,都能滲出基督的馨香。同時因為將敬拜內化為生命的本質,所以苦以無所謂喜歡或討厭敬拜,更進一步,自己的舉手投足都是敬拜,都是上帝恩典與形象的展現;「活著是為敬拜」是「上帝國在我們心裡」的具體展現。

(三)強調全人、全心、全靈、全智的敬拜態度與歷程:

承上所言,當生命本質就是「敬拜」時,我們的敬拜便是全人全心的投入。本書中一再舉出耶穌與撒馬利亞婦人的對話內容,強調敬拜的對象是「上帝」,上帝是靈,所以必須以「心靈與誠實」來敬拜祂。Michael Catt說:「如果我們要在靈裡敬拜,我們就必須先有一個敬拜的靈。」「心靈」是不可分割的,不可能我分一部份心靈敬拜,另一部份心靈用來賺錢,心靈的敬拜必然是「全人全心」的敬拜;「誠實」則要求敬拜時不僅要虔誠、誠懇,更要信實、合乎真理--以耶穌的心為心。

John Calvin揭示出敬拜的意義:「真正的敬拜在於單單地順服。」Chuck Woolley也提出:「敬拜是一種生活型態,而不是一項活動。」Jack Hayford也認為:「敬拜是要改變敬拜者,好使其擁有那獨一被敬拜者的形象。」今日敬拜的問題,就是在於我們常常把敬拜變得以自我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我們往往隨心所欲地說:「我不喜歡這些歌。」或「我不喜歡這樣的方式。」彷彿我們是在敬拜「敬拜的我」,而不是在敬拜神。敬拜應該能達致合一,但事實上各教派卻往往因為敬拜禮儀的堅持而倒致分裂!.

本書對讀者最大的啟發,應該是「將敬拜融入生命之中」。敬拜不與生活脫節,它不是某時某地的特定活動,它應該是一種生命的本質,是內化在我們生活的各個層面中,自然展現出的生活形態。唯有真正經敬拜與生命融合,我們才不會被「敬拜的形式」所限制:讚美也好、感恩也好、呼求也好、悔罪也好、靜默也好、癲狂也好。正如保羅所說:「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腓四:12b)當我們注重敬拜的模式與方法過於注意上帝時,豈不是就變成了「偶像崇拜」嗎?也因此我記起了John Piper曾經說:「宣教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敬拜沒有存在。敬拜是終極目標而非宣教;因為神才是最終目的,而不是人。」今天許多的教派重視宣教過於敬拜,神學院重視「宣教學」而輕忽「禮拜學」,這樣到底合不合宜?「敬拜」與「宣教」的關係應該如何,實在值得我們深思。

台長: Joanna
人氣(3,017)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敬拜人生─我活著是為敬拜 |

威爾剛
很讚的分享!

http://www.yyj.tw/
2020-01-07 13:35:1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