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6-06 11:07:14| 人氣180|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希望之路紀錄片~延伸閱讀--大西部淘金夢 新疆維漢矛盾更甚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本文轉載自自由時報國際新聞2006年6月6日
大西部淘金夢 新疆維漢矛盾更甚

編譯胡立宗/特譯

中國發動「開發大西部」計畫的幾年間,新疆的經濟環境發生重大改變,公路一條一條的建,煉油廠一座一座的蓋。但在表面繁榮景象之下,社會不公卻越來越惡化:一方面,中央政府只在乎怎麼樣把資源運往沿海快速發展的地區,對於新疆當地的開發漠不關心;另一方面,大量湧入的漢人幾乎把持了全部有利可圖的行業,當地維吾爾族的經濟情況仍不見起色。

根據「華盛頓郵報」五日報導,從二○○○年一月開始,中國政府投入一千零六十億美金(約台幣三兆三千多萬)計畫興建六十項重大工程;現在三十九項已經完成,花費五百六十億美金。

照理說,投入那麼大筆的經費,新疆的經濟發展應該很好;但實際上由於這些開發的本質不在繁榮當地,而在於將資源運出去,因此,新疆仍然遠遠落後沿海省份。從統計數據來看,一九八○年代「改革開放」初期,新疆的平均年所得跟江蘇差不了多少;但現在,新疆的平均年所得已經落後浙江一千多美元。

陜西社會科學院的教授趙保東(譯音)就直言,「所謂的『開發』大西部,只是為了滿足沿海省份的需要罷了」,「大批大批的電力、天然氣、自然資源運往東邊,協助沿海省份的發展,但我們可以說,幾乎沒有一項計畫是為了協助西部建立自己的工業基礎」。

以全國來看,發展及財富分配不均越來越嚴重,就算在「被壓榨」的新疆內部,也有類似問題:雖然大家都多多少少從經濟發展中賺到錢,但漢人比當地維吾爾族賺的多了很多,一個十七歲的學生就說,「我們維吾爾人都是農夫,所有的生意都是漢人在做」。

二十八歲的漢人方孟(譯音)是善鄯當地葡萄酒廠的「領導幹部」。他說,以前是運不出去,現在酒可以一路運到日本、韓國、東南亞,「這十年中,產量已經翻兩番了」。方孟說,他現在月賺四百美金,存了一萬兩千美金─足夠買棟房子了。

但在酒廠一兩公里之外,維吾爾村民坐在矮凳上,背後背後是蓋了一半的磚頭房子,沒鋪過柏油的街道上,垃圾被風吹得到處亂飛。村民到現在都還在用驢子運農具。副村長抱怨說,「我們的耕地不夠大」。

這些維吾爾人缺乏產銷管道,一切靠經銷商收購後賣到外地,但公路網越擴越大,產品一多,價格就狂跌。跟二○○三年比,現在的農產品只有以前一半的賣價。

維吾爾人與漢人語言、宗教不同,幾世紀來一直格格不入,他們希望新疆脫離中國控制。中國政府推動「開發大西部」計畫,除了支持東部省份發展,另一個目的也在於引入漢人,「稀釋」維吾爾族勢力,現在新疆一千九百萬人口,漢人已經超過半數。

新湧入的漢人操著流利普通話,相形之下,維吾爾人怪腔怪調的普通話就飽受歧視,特別是在找工作上,語言能力成為維吾爾人「脫貧」的最大障礙。二十歲的大學生洛依拉就抱怨說,「如果我要找份工作,對方劈頭就問,你普通話水平高不高;如果普通話不行,馬上就會叫我滾」。

原來~在之前看到的希望之路的紀錄片裡我只看到成都人的心情,還以為烏魯木齊發展的比四川好呢?結果看到這篇報導後,才知道在經濟發展下,當地的民族仍是被壓迫的一群,就像中國其他偏遠地區的人一樣,例如西藏,即將完成的青藏鐵路或許以後也會上演類似的希望之路吧,這條鐵路讓中共能把西藏看的更緊,西藏的資源可以往內陸或沿海輸入,用大批湧入的漢人把持當地的經濟,西藏人的文化開始受到侵蝕,青藏鐵路的開通,或許就是加速侵蝕速度的最佳捷徑.這不禁讓我反思,台灣與中國大陸的三通會不會也可能產生相同的後果呢?我不寒而慄~~~

台長: ivymaya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