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7-15 22:40:36| 人氣64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滾石30年,用心用血用肉完成的音樂夢—《滾石30:1981~專輯全記錄》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文/郭上嘉

滾石唱片,一個影響台灣流行樂甚鉅的本土音樂品牌,

那鮮明的黃靶標誌,是陪伴無數人成長的共同印記。1981年成立以來,已堂堂邁入第30個年頭,為慶祝並紀錄這輝煌的30歲生日,除去年底熱鬧舉辦「快樂天堂.滾石30」演唱會,今年更推出紀念專書《滾石30:1981-專輯全紀錄》。

身為滾石董事長段鐘沂之女,也是《滾石30:1981-專輯全紀錄》一書主編的段書珮說,滾石唱片成立時,她才剛上小學,那時候對羅大佑、李恕權、潘越雲的印象很深刻,「尤其是羅大佑,一身黑衣緊身褲,戴著墨鏡,看起來好像每天都很生氣。」當時她覺得,這群人好特別,打扮好時髦,「比如齊豫、潘越雲常配戴很多首飾,長大才知道原來那叫波西米亞風,現在回頭看,她們的style走得好前面!」

《滾石30:1981-專輯全紀錄》收錄許多厲害的寶物,比如李宗盛和陳昇的歌詞手稿、企劃簽呈、演唱會Rundown……等,這些台灣流行音樂史的重要文獻,一部分是老滾石同仁貢獻的私人收藏,一部分則來自滾石資料中心的存檔資料。

「找資料的過程中我常是邊做邊哼歌,然後開始找專輯來聽,我發現以前的人非常用心,專輯概念發想很完整,總是能找出新的角度,不論是攝影、美術、造型都不斷創新,」段書珮讚嘆地說,「像是潘越雲的《再見離別》專輯,造型大膽、視覺強烈,而張艾嘉的《童年》專輯則用插畫表現,現在看還是很酷,很有啟發性!」

發行過1500張專輯的滾石唱片,從黑膠、卡帶、CD到數位時代,扎扎實實走過了整個音樂載體的轉變歷程,「早期很多資料都沒有電子檔,為了正確性,我們盡可能找出實體唱片,一張張比對內頁,光是建檔工程就相當浩大,」段書珮說,「等於是把這30年來的作品重新整理了一次。」

「編這本書時,我們希望呈現藝人不同的一面,因此放了很多錄音、拍MV的側拍照,」段書珮表示,未來若出版《滾石40》、《滾石50》,要收錄更多幕後照片和音樂人的採訪。此外,她還有個願望是將早期寄給「滾石之友」的《滾石》雜誌做成類似畫冊的合集年鑑。「當初是這麼勇敢的一群人,用心用血用肉在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完成自己的音樂夢想,那是好令人感動的熱血青春哪!」

成長過程中的最愛專輯(段書珮說:其實還有很多!)

1.張艾嘉《忙與盲》╱1985年
一張非常女人的概念專輯,述說一個女子在忙碌的都市生活,想起自己的愛情與未來。裡面有很多張艾嘉、小燕姊唸的口白,有劇本有歌有情緒,很像在「聽電影」。(小時候聽這張專輯,以為長大很憂鬱……)


2.李宗盛《生命中的精靈》╱1986年
整張都很好聽,封面設計很漂亮。小時候覺得,怎麼會有人這樣唱歌啊,跟《我愛彩虹》《綜藝100》等綜藝節目上其他明星的唱法完全不同,讓我很震撼。


3.潘越雲《舊愛新歡》╱1986年
小時候不愛唸書,高中考不好。記得爸爸開車載我全台北看學校的那陣子,一家人在車上就是聽這張,對我來說充滿了回憶。我最喜歡〈謝謝你曾經愛過我〉,以及潘越雲和李宗盛合唱的〈舊愛新歡〉。


4.陳昇《私奔》╱1991年
高中住校時最愛聽的專輯,那時常跟同學穿著制服蹺課去法老王唱KTV,幾個男同學唱〈把悲傷留給自己〉時,特別有感情。



5.陳綺貞《讓我想一想》╱1998年
那時我在紐約學攝影,一個人很寂寞,大部分時間都待在暗房。綺貞的聲音很溫暖,我會反覆聽這張專輯,邊聽邊想家。



6.伍佰+China Blue《愛情的盡頭》╱1996年
這張也是在暗房裡常聽的專輯。記得我一個很好的國中同學,把伍佰推薦給當時的魔岩唱片,後來他也進入魔岩工作。2010年,這位朋友過世了,現在每當我聽到伍佰的歌,就會想起他。

台長: ivy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