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5-04 18:07:42| 人氣1,27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電影節.《珈啡時光》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在文化中心大劇院看的時候感到不太好看,但越回想便越有味道,可能就是喜歡那種「靜物畫」的風格吧。近日看到有關日本出現「單生寄生蟲」現象,竟與《珈啡時光》很有切合處,於是把兩者連起來寫成以下一篇文。

《珈啡時光》在電影節上映時觀眾反應冷淡──在電影節裏看戲有一個不成文的禮儀,觀眾總會在完場時鼓掌以示對影片和電影致意,但這齣電影在上映的兩場裏掌聲也非常零落,更有不少人睡著或提早離場。為甚麼這齣挾大名的電影反應不太好呢?因為太悶。但導演想做的正是表現「生活」,平平無奇比諸奇幻多彩不是更來得真實嗎?電影長達兩小時,但形式上卻「反小說」,只有「人物」和「生活」,沒有故事可言:獨居的女兒回鄉探望父母,告訴他們自己未婚懷孕,但不打算結婚;年老父母擔心她的生活和未來;書店老闆專心收集市電車裏的各種聲音,與女主角有一段似無還有的感情,兩人不時到咖啡店相聚。

電影開宗明義向小津安二郎致敬,而小津常常是以日本家庭關係為題材,以表現父母子女間的親情。侯孝賢拍攝的《珈啡時光》就是以小津的代表作《東京物語》為藍本,以五十年後的日本家庭作背景,拍攝一個對照的故事。《東京物語》裏,鄉間的父母到東京看望子女,備受冷落;二戰中陣亡幼子的遺孀照顧兩老無微不至;母親病故,子女匆匆回家奔喪復又離去;剩下老父孤單地生活。

相隔五十年,除了淡淡的疏離依然外,最明顯的便是父母和子女的角色互換了。戰後的日本人力圖自強以擺脫困苦,子女急急離開鄉村到城市尋生活,造成疏離。但觀念上,成長後的子女會反哺、侍奉父母,就如《東京物語》裏那幼子的遺孀。但在今日的日本,由於曾經勤奮耐勞,上一代相對較子女富裕,不用子女供養;而下一代由於自幼有舒適的生活,更習慣了被父母照顧,所以自立的意識不重。父母由於不想被子女放棄,於是更傾向以「關心」和「照顧」維繫與子女的關係,而子女也平和地接受照顧。《珈啡時光》中女主角陽子雖然獨居,但其實一直也不懂得好好地獨立生活,當鄉間父母到她家看望她時,她自己家裏能吃的只有冰箱裏的牛奶和水,連招待父親的酒甚至酒杯也要向鄰居借。她媽媽問她:「你常常這樣打擾鄰居的嗎?」女兒若無其事地說:「是啊,有時也會借鹽或醬油甚麼的。」幸好她媽為她帶來不少有營養的食物。

近日,日本流行「單身寄生蟲」(Parasite Singles)的說法。而「單身寄生蟲」就是指那些畢業以後仍住在父母家,生活各方面都不能獨立的未婚男女。由於沒有家庭、房貸等負擔,他們可以更隨心所欲地過生活,可以像陽子般依自己興趣當收入不多的自由撰稿人,若收入較多的知識份子更能出手闊綽地花費和經常到外地旅行。但這情況卻導致日本就業和社會結構呈不健康的方向發展,例如年輕人越來越傾向遲婚以逃避家庭負擔、繼續享受父母的照顧。另一方面,長大的孩子不離開父母家,那麼已進入晚年的父親便得繼續工作,今天的日本,竟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六十五歲男人還在工作。這樣的社會當然會逐漸失去活力;但這與《珈啡時光》裏茫然若失、暮氣沉沉的氣氛卻有十分切合,真不得不佩服導演的功力。

說實在,既然客觀的情況如此,也不能怪責新一代太多,能自由自在地享受父母的照顧,又能享有成年人的自由,同時滿足父母為子女付出的欲望,有甚麼不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剛剛竟發現原來湯禎兆已用過「單身寄生蟲」來與《珈啡時光》對讀......啊,為甚麼我很久之前已看過這篇文章,卻一點印象也沒有?
慘了,好像抄了別人的意念一樣......難受

台長: 普普Iris
人氣(1,27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