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5-22 12:45:57| 人氣1,17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活在抱怨批評中,孩子學會了指責 (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往往我們批評我們的孩子,目的是要他們做的更好,變的更好,或許這就是我們小時候父母與我們溝通方式.  也或許當我們有壓力,或累的時候會遷怒他們.  然而對孩子來說,嘮騷會讓他們感覺自身受到攻擊,如此一來只會讓他們去抵擋,而不是配合,特別是年齡小的孩子通常是不能明白,是他們做錯事,而非他們本身是個錯誤.  如果我們不喜歡他們一些所作所為,只要花點時間思考我們所說的,不要造成孩子心靈上負面的引響,我們還是可以說他們幾句而不會傷了他們的自尊. 

 

當威廉的爸爸聽見玻璃打碎的聲音,他馬上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他冷靜的從廚房走到客廳的窗戶邊,見碎玻璃散落一地.  他八歲大的兒子正一臉錯愕害怕的站在窗外,而棒球棒正躺在離他不遠得地上,而"肇事的棒球則落在客廳地板上.  現在你該明白為什麼我們規定你 絕不能在房子周圍玩棒球了.”  他父親問他.  威廉低著頭回答  我知道爸,我已經很小心了”,  做父親口吻堅定的重申 這規定是在於《距離》" ,”對不起”, 威廉說,希望他爸別再說了.  他爸爸很嚴肅的看著他說,”現在我們得算算要花多少錢來修它,然後再看看,要扣你多久的零用錢才夠抵".  隨著這番話的慢慢發酵,威廉這才明白自己犯的錯誤該付上的代價.  他爸爸看著兒子的肩膀,正被這種責任壓的垮下來.  你知道嗎? 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你爺爺也要我賠我打破的窗子.” 他向兒子坦言.  這立刻引起他兒子的注意力.  真的?”  我也付了好一段時間.” 做爸爸的說, “ 我再告訴你,從那次以後,我再也沒有打破任何一片窗子了!  好了,去拿掃帚畚箕,我們把地上碎玻璃掃掃.” 

 

過份的責備與處罰,只會造成彼此的分歧距離.  事實上,我們都會犯錯,而意外總會發生.  面臨這些情況時,如果給予建設性的回應,將有助於孩子由經驗中學習,使他們對於自己所做的? 發生了什麼? 得知之間的關連,進而決定自己該怎麼處理,才是對的.

 

 

我們可能沒注意到,習慣性的嘮叨和抱怨,是批評的另類形式.  在嘮叨底下隱藏的意思是我不信你會做,或會有合宜的舉止  把我們對孩子的期望放到最低,不僅不能幫他們,對我們而言也沒好處.  你會發現小孩子很快學會,不聽這些經常嘮叨他們的話,而青少年,不管戴了耳機沒,更是對這麼經常性的"碎碎念",充耳不聞.

 

一個比嘮叨更好的方式,是在合理的期望下,依慣例的提醒,不去一再重覆 《別忘了!,取而代之的強調《記得》, 告訴你的孩子,你要他/她記得, 記得! 把髒襪子丟在洗衣籃》  記得! 娃娃只能在屋裡玩》.  這種正面提醒的語氣,對任何年齡的孩子來說,都很重要,也能發生效果,特別對年紀稍小,正在學習家庭生活規矩的小孩來說,幫助特別大,而對他們能聽話遵守指令,也要給予稱讚.  《真是個好幫手,你記得把積木收好》藉由正面的言辭,你讓你的孩子知道,你對他的要求是什麼,同時鼓勵他去做到. 

 

想要改變孩子,嘮叨,抱怨,是最沒效率的,也不是一個對他們有益的榜樣.  抱怨主要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困難","缺乏"及"失望"上.而不在"解決方法".  我們不會希望孩子看待環境,世界是以這種充滿被動,負面的觀點,或是他們面對問題,難處的時候,就是抱怨.  想要避免抱怨,就是以行動來代替,並且試著發掘一切可能的,解決辦法,也讓孩子一起參與腦力激蘯.

 

想想,或許你會很驚訝的發現,的確我們每天有不少抱怨,不管是我們的工作,生活身邊的人,甚至於天氣.  雖然我們有時也得吐吐苦水,但要記得不哭餓的事也一樣適用於做父母的.  而其中最具破壞性的,莫過於抱怨我們的另一半,這會讓孩子覺得他們必須在兩邊中選一邊,把他們放在婚姻衝突矛盾的中間.  這好像把孩子放在一個對父母表現忠貞的折磨裡.  同理,在孩子面前抱怨他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是一樣的,會令他們不知所措.  我們若是對長輩或配偶的父母有微詞,最好是私下討論,必需要把祖孫間的良好關係,與我們與老人家的不快,分開處理,孩子很快就會發現,家裡面的矛盾,不要大人間的問題,成為孩子的負擔,更何況,孩子需要看見家裡,大人們彼此之間,言語尊重,藉由觀察,他們才能學習以愛,及尊重,來建立彼此的關係.

 

當孩子們不斷向我們學習的同時,我們也能向他們學習.  晚上的家庭聚會結束後,我們的朋友正想辦法把他們那七,八歲大的孩子,從車上搬到他們的床上,沒有一個想上床的.  正當他們往屋裡走的時候,他們的小兒子開口了, “我們能不能看一下星星”,做爸媽的停了下來,他們是有選擇,他們可以說你總有藉口,別不乖,很晚了,你該上床睡覺了”,但是他們沒有選擇這麼說,他們那晚花了幾分鐘,欣賞那夜的星空,還有,他們孩子們因喜悅而泛光的臉.  《注視》與《看》不同,大人看看,很快的走開,繼續自己要做的事,但孩子注視星星時,是充滿新奇與期待.  容許我們的孩子,教我們以一種新的眼光來看世界,將會創造出全新的家庭經驗,藉此,我們都能一起學習與成長. 

 

我們或許經常覺得一種充滿敵意的情緒像天氣,就這麼發生,我們拿它一點辦法也沒有,如果我們能明白自己的反應,或許有助於我們了解,我們為什麼會讓它發生.  如果能充滿創意及正面的對付自己的憤怒,就愈能減少,這種充滿敵意的感覺所引發的爭執.  一旦吵起來,只可能吵的更兇.  說也諷刺,這種負面情緒,我們通常最容易對我們的家人發作,而不是對外人.  所以,我們更要小心的處理我們的情緒,以免助長它,就算是煩躁,也比大發脾氣要好對付.

 

我們不需要是完美的典範,無可避免的,我們都有失控的時候,然而,如果我們能知道,並為自己錯誤的行為道歉的話,我們的孩子就能因此上寶貴的一課---《原來爸媽也一直在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  在此,我們做著很重要的示範,也就是"生氣",不是我們的敵人,該去抵擋,而是幫助我們發揮創造力的一種能量.  如何有效而正面的引導這種能量,對於一家和樂是很重要的. 

 

畢竟,我們的孩子向我們學,如果將來他們有孩子,他們的孩子也是向他們學….

台長: ines
人氣(1,17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家庭生活(育兒、親子關係、婚姻) | 個人分類: 孩子在生活中學習 |
此分類下一篇:活在恐懼裡, 孩子學會了憂慮(上)
此分類上一篇:活在抱怨批評中,孩子學會了指責 (上)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