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1-07-12 10:01:06| 人氣570| 回應1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書寫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現在是打字,有點不一樣,就表達來說是一樣的,方式不一樣。

打字的時候比較能隨心所欲,打出來的字乖乖整齊好好地出現;寫出來的字歪歪扭扭,追不上心思,紀錄不及,常常一個回頭認也認不得。

書寫如果純為抒發,以為代號的文字反而得經常閃躲,但如果不表演、不展示,又何須閃躲?

蜿蜒曲折之間,更見自憐,也更惹自厭。

昨天下午在M裡,邊看書邊書寫,三頁餘正反兩面爬滿著字,寫時心裡仍然妄想著〔我要展示〕,但得花去耐心,未馴服的狂奔式字跡,逐字再打成數位檔…,算了也好。

無論如何,文字的確有它的私密,希望被尊重的私密,如果站到了人前…

這恐怕、真的,是很矛盾的一種情節。


台長: 秤子
人氣(570) | 回應(1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Vg
不管是題目還是起題, 這篇和近來您在另一地的〈書寫。〉一文, 有思緒復現之妙 :)

文字的閃躲與展示, 敝人也曾有相關的想法, 「藝術是要有生活性、社會性的關聯的,否則思想過於內斂,而作品就成了純然對於自我意念的沈浸,不是讓人賞析與品讀的,又為何要多一個展示成品--能與社會的閱讀者發生關聯的動作呢?作者自身的意味顯然是有所選擇性的,讀者也因此對作品的感動程度有異,產生了具體的偏好。」
2006-09-25 06:02:16
秤子
看到留言的時候當然要先看看自己原先寫了什麼東西,然後又過了一陣子才發現這是2001的文章!

書寫對我是很要緊的事,我喜歡傳統書寫的程度一如我喜歡傳統閱讀,但是使用頻率(打字之於線上閱讀),卻有很大的差別,畢竟手寫已經是一種接近古老情調的事了...(好像扯遠了)。

我一直記得《飄》的序言或介紹一類的文章總說作者本不想發表,甚至有更多未曾發表的作品,只是寫來消遣自己的;好像作者隨便寫寫都很了不起呢!而且絕不想沽名釣譽的。不過後來也想懂了,這種稗官野史(?)裡面有多少哄抬作品銷售的原因,也難定論。

書寫究竟要不要表演?是不是表演?渴不渴望回應?或僅只是自言自語?對我這種充滿心音式文字敘述的人來說,可是很大的思考課題呢!
2006-09-25 17:37:07
Vg
對呵, 所以不同的時刻, 相同的思緒會不經意再重新浮現出來吧?就像您「扯遠」的這一段, 正巧又對應到更早前的〈書寫以自療〉一文(您說本來是該寫成「打字以自療」的...)。對我來說, 紙本的閱讀比較電子閱讀確實更為自在與舒適, 不過我們這一輩恰於青少年迎接了「網路民眾化」時代的到來, 是以, 出入於兩種媒材之間, 似乎是不得已的, 也是現代便利生活之必要了。敝人現也少用筆來書寫了。

除卻推介之文, 若將《飄》之類的作品逕稱為稗官野史是不錯的, 主張將《紅樓夢》列為第十四經的紅學大家周汝昌, 就說《紅》書不只是「野史或閒書」而已, 也就是這些作品已在野史之作的範圍內。至於野史要是給更多人看呢, 或只給自己看?這不就決定了, 作品是否要對外作展示呢?展示與動機之間又有什麼必然的關係呢?「外在的層面發揮了鑑賞作品的動機, 內在的衝動造成了創造作品的動機。兩種動機的交涉, 成為文藝表演的過程。『悟性』, 因此達成了一種『悟境』, 而由私人的靈魂, 進入到內、外可以交感的世界。對於創作者與鑑賞者而言, 都是這般;也就是這樣, 他們才有了共通的藝術之『境』。」而作者求不求取「境」的向外對通性, 是其中關鍵吧。當然, 現實因素的聲名、版稅或許也得雜於其內, 不過, 至少曹雪芹先生從不曾賺到幾許資費吧? :)

對了, 於此也預祝秤子女士生日快樂(沒錯吧?)。
2006-09-27 06:11:45
秤子
要趕緊來更正一下稗官野史的意思,不是說飄,是說描述飄的作者如何不願發表的過程背景。

祝生日快樂當然是沒錯的了,懶惰如我從上網路以來就以星座為暱稱,除非玩耍著網路匿名性而恣意更換代號暱稱,否則就是秤子;那麼秤子嘛,就是秤子的月份囉。

今天正好再次翻閱「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也打了一點零星星的感想,要貼在這好呢?還是發衍成文貼成文章呢?後者可盼不可期,欸欸。真是。^^”
2006-09-28 23:23:01
Vg
呵, 您不用更正的, 我並沒有誤解, 我說「除卻推介之文」, 就是在延伸所謂的野史了。

而原來呢, 秤子就是指您的星座, 在您生日過後方知其關聯, 領悟力太差了, 慚愧、慚愧! :)

從前您所寫〈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的 note 也算是片段式的心得記述, 新的想法整不整理, 同樣具有意義。不過, 當年您稱「理論性的文字是否減低 局限了讀者的思考空間? 不 應是更有閱讀價值 在不同的時段裡 以不同的生活背景 思考邏輯去解讀 常是更豐富感受的由來」, 今日好像有些改變了吧?您不是稱自己是以感性來生活與閱讀的嗎?
2006-10-02 07:04:48
秤子
有很多感想,但現在先貼另一篇,算是整理,零碎集結而成:
再讀《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時浮現董橋的那本當時雖頗被書名吸引,嗯,我應該有擁有這本書但是讀後覺得太老式,老實說,在我的看法是有點過時可以說是完全不接受語言使用習慣改變的觀點,古典、典雅才是好的



這篇打得好支離破碎,我發現我用寫的會更完整。最近對手寫又開始著迷呃,稱不上「又」,但是真的越來越多機會用寫的了,其實本來也常寫啊!我知道了!網路鬼現在打字都是在工作,只有寫字是自己的,所以會有點區別,哈!

我對《鍛句練字是禮貌》董橋著那本書的印象不好,雖然我非常確定我有這本書,但我想我找不到了,懶得找啦!如果是一本喜歡的書,會很努力找出來。印象比較深刻的是他對「便」這個字有多鄙夷,雖然我可以接受他的理由,但我不能接受他鄙夷的程度,也就是,他的理由在我看來不足以如此鄙夷視之,文字是文化,不會死死的在那裡不會變。

董橋,福建晉江人,1942年生。台灣成功大學外文系畢業…現任《蘋果日報》副社長。(書是2001.2買的,2000.4月出版)好像每次看到都會每次嚇到一次,因為他是一個很有兩岸三地,呃,「國際觀」的作者,至少他的立足點就是在香港,怎麼是台灣的大學畢業的呢,但當然他後來又到英國唸了學位、再到香港就職,大學以前的人生到底在哪裡過,或有影響,但已太過久遠。

黎智英的文筆其實也是這派,有回在店家翻閱雜誌時看到,頗為驚訝,雖然知道香港不少檯面上的文人造詣都相當好,但黎智英這種當初大軍壓境台灣銷售大量圖片與極度引爭議的報刊頭頭,竟也是這等造詣,就如我看到董橋當時是《蘋果日報》副社長一樣的感覺吧!說起來香港人真的是入世的代表,台灣文人為文稍雅者,似乎都跟社會大眾頗脫節,也就是傳說中的象牙塔,且有一種難以避免的酸氣,睥睨著世人,幾乎絲毫不見切實際的生活感。

然後之前令我產生反感的篇章是「一說便俗!」這本書是由數十篇短文評論組成,每篇都很短,像是一些時事評論以語言學角度視之(講到這裡我又要聯想開了去,像是南方朔也是此類人物,但我對南方朔的反感更大!因為他近兩年相當不掩飾自己的政治立場,而且為文有尖刻之嫌;因此再有人說他對語文的造詣有多麼好,我或許能保持遠遠的敬意,但已經很難好好地讀他的文章)。

回頭說「一說便俗!」起頭還可以接受,也有道理,就是「便」字絕對不可與大小二字連用,譬如「他從小便資質過人」這種句子要避免,這很容易接受,因為這種不雅文字的聯想很容易令人皺眉,我也會避免,但到文末,就走偏端了,不過他也自承是自己的偏好就是,幾乎會完全避免使用此字。此篇位於頁八一。

另一篇讓我共鳴不已的的是頁二二七的一段話:

新聞不能讀,文學無人讀。
The difference between journalism and literature is that
journalism is unreadable and literature is not read.

雖然書的出版都是六年前的事了,可這六年間,諸如「並沒有」這種語句習慣的批評,與新聞文學等等的感概,欸,說起來那種「文人睥睨」感仍是在的,只是很奇妙的,他們又一邊在這經濟體中以最通俗的方式取悅大眾獲取利益。
(留言不知道有沒有字數限制:P)
2006-10-04 13:04:36
秤子
《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裡有一段卡爾維諾引他人之詞,忘了是在<顯>還<繁>的篇章裡,以科學的測不準定理講人感性的認知,很有趣呢!大概的意思是說(今天公車閱讀物已經換為《旁觀他人之痛苦》了,所以只能憑記憶),我們的認知在認知的同時正介入並扭曲了事實。

我的上下班公車讀物盡量不想帶太厚的理論書,小說除外;盡可能薄薄的又很有意思的,然後一本一本相連著關係,所以我今天帶了《旁觀他人之痛苦》;說實在我是蠻想帶《東方主義》看的,但是那本好厚啊~囧。
2006-10-04 13:19:16
zen
董橋那套書 在香港原先由明窗出版 共十冊
後來到台灣重新按類編輯成為六冊
這個系列的某些篇章
對於中文字的刻意講究 是故意的
因為董橋的讀者 先是香港人 才是兩岸三地華人
因為董橋自視為遺老 對於中國舊文字和文物
有他的欣賞

或許是用一種過的角度來突顯香港的英式中文的荒謬 他這系列的很多文章 都是從香港政府或者公共場所所公佈的一些不中不西的英式中文 以及香港報紙中 一些已經不是辭不答意這麼簡單的錯誤 有感而發 從文字使用的講究入手 希望重新喚回人們對文字的敬重 看看台灣的電子媒體新聞稿之爛
平面媒體新聞稿錯字和中文程度之差 不能說董橋的憂心沒有道理
董橋 來台灣唸書 是華僑身份吧
後來落腳香港.....

他實在非常優秀 學貫中西
讀辯證法的黃昏 可以看到他對西方理論的如數家珍
讀近年的一些憶舊小品 如故事 甲申年紀事 從前等等 則可看到董橋中文造詣之高 用字之講究
文章格局經營之美 令人讚賞

他的書 絕不可以只讀一兩本 更何況 台灣本出版已經離香港出版時間更長遠了 十年前的作品....

想想 自己十年以前寫的文章 難道不會受當時的年紀背景經歷程度和眼見所影響嗎? 在所難免
不過 我是很推薦董橋 真的很棒

另外 東方主義只要看第一章即可 若只是想掌握概念 全書都是論證 而沒有一點西方文學的偏門素養的話 那裡面談的書 有讀過的也沒多少 也只是看作者的論證功力而已 可看可不看

一點淺見
2006-10-05 17:20:57
Vg
秤子小姐那樣的困擾我也是有的, 有時出門坐車, 就想利用時間讀些東西, 尤其是在車上別無旁騖, 時間不會分心掉。偏偏也是有幾本偏硬的書較厚, 多月來總是看不完(敝人的習慣是同時看多本書, 無分順序, 想到就看), 但一出門看到自己的小背包, 還是... 算了 ;)

真糟糕, Calvino 的那一篇我幾乎沒印象了, 我只記得看完過的感想:嗯, 大師不太懂什麼是量子物理 XD。以「腦對自己的想像, 同時創造了自我認知?」的哲學老命題來說, 得先看您的前提是以物為物, 或以心為物來論。大師的想法是偏向於主觀的認知, 只有心才能改變心所擬構出來的世界, 而當心在創造它的宇宙觀的同時, 也就同時固化了某種心的偏見。

再回頭看先一則回應... 嗯, 還真是長啊 :)。簡單地說, 我才剛聽到張大春說他的書只賣兩千本, 而兩千本是養不活一個作家的, 或許他因此才變成廣播主持人吧, 幾年前還偶爾兼任「名嘴」呢。看起來, 一個人的理念與教養是一回事, 但在社會戰場上的競爭上能另有表現是不足為奇的吧?南方朔、楊照在近年來是將自己的政治立場說得更白話, 但那樣的立場是黨派上的立場, 還是觀點上的立場呢?他們一直在站在權力者的對面, 還有其一致性, 至少「永遠的反對者」比歷朝歷代都會有的御用學者之流有所高明吧?我又以為, 或許南方朔在對前朝執政者批判多年後, 不意換上來的仍是一個樣, 所以他也有點急, 用詞因而更露骨了吧?

至於字的用法確實是看各人偏好、學養、習慣的, 有規定什麼樣的字才是不雅的嗎?刻意定下「俗字清單」有所必要嗎?我想到的最好的回答, 可舉《紅樓夢》第七十六回談「凸碧堂」、「凹晶館」之命名事為例, 其中史湘雲道:「這『凸』『凹』二字, 歷來用的人最少, 如今直用作軒館之名, 更覺新鮮, 不落窠臼。......只陸放翁用了一個『凹』字, 『古硯微凹聚墨多』。還有人批他俗, 豈不可笑?」林黛玉附和說:「......只是今人不知, 誤作俗字用了。」俗與不俗?從今從古?只要字眼能放得有味道, 能恰如其所, 又有什麼俗爛呢?應該就如 zen 所言的, 董橋或許只是在作某種加重語意的「提示」吧。而所謂的語言學的角度, 不如說是某種社會符號學的應用。對了, 在海峽彼岸, 董先生向來被視為香港作家呢, 他同您自稱「疏懶」, 其讀書的態度:「多讀少讀,深讀淺讀,隨遇之餘順便也可隨興了。」倒與不才相類。 :)

說到此, 我也話多了, 先打住了。
2006-10-06 06:56:00
秤子
先謝謝Zen介紹推崇董橋,有機會(敷衍之詞?)一定好好拜讀,不算敷衍啦!懶散總有一點;對《東方主義》的閱讀建議,似乎也能對應在許多其他的論述書籍上哩,譬如說有一本《厭女現象》,也一直沒辦法多看一些,擺在書架上,不知道是不是在安慰自己,也那樣解讀這類書籍。

Vg永遠的反對者其實是很令人欣賞的;話說回來,或也不能太過強求吧!每個人心裡難免有其固見,時而仍有可讀之文(我恐怕是在為自己沒有原則的討厭開脫就是:P)。
2006-10-13 14:03:38
Vg
呵呵, 任何人對於社會、政治現象總有自己的看法的, 所以遇到一些說法時會「不習慣」是理所當然的。我有時看到一些政經評論, 若盡是黨派之言的, 也常會不屑一顧。不過, 如果內容還是有些東西的, 說起來有其條理, 那看看不同立場的人的想法, 還是有趣的。

接觸相異的想法, 也接觸到社會的更多層面。多了解別人, 可以避免衝突的發生, 也是當前社會所需要的吧。但讓人討厭的就是, 偏偏還是有那種叫別人不要去理解別人的人 :p, 我們的社會還需要更多尊重多元文化的教育吧。

正好新科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慕克對於《東方主義》的批評是, Said 談了很多後殖民問題, 但帕自己的國家並未被殖民過, 且 Said 也沒提到像土耳其這種已由傳統非主流(回教)文化「相當程度」地走向現代(西方)文化的國家的掙扎──稍提一下他的看法。我對於理論論辯的書倒還看得下去, 只是一定是慢慢看的, 費幾個月也無妨, 這樣的書本來就不需要也不應要求在一星期內看完的。
2006-10-18 06:10:3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