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1-26 01:20:17| 人氣1,48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佛教的情緒管理(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佛教的靜坐,教人培養慈悲心、心靈的平靜、或專注力(mindfulness)正是協助人們克服破壞性情緒的妙計良方。

兩千多年來,佛教徒相信靜坐訓練能夠讓人心境更平穩、生活更快樂、做人更有愛心。同時,靜坐也會讓人越來越遠離毀滅性的負面情緒。

根據戴維森的說法,此一信仰是有科學根據的,他說:「正面情緒之所以發生,可能是根據下列程序:腦部有些部位的作用是引發害怕與憤怒等負面情緒,這些部位可以被安撫下來,而身心專注的靜坐會強化腦部安撫(負面情緒)部位的神經電路。」

這表示腦部「暴力衝動」和肢體「實際行動」之間有辦法可以緩衝。

戴維森告訴達賴喇嘛,靜坐修煉的好處,不僅在能夠一連閉關好幾個月的和尚身上看到,根據他的觀察,研究工作非常緊張的非佛教徒,學習「專注」技巧八週之後,腦部有助於製造正面情緒的部位,越來越活躍。此處所謂的「專注」是指讓學員心境保持靈敏,不被自己的思慮或情緒「網住」,彷彿看著河水流過,任思慮或情緒來來去去。

認知取向的心理師發現許多人心裡總是不停在叼唸著各種負面的內在語言,他們老告訴自己說:「我做不到。我討厭自己。我沒什麼好運道。」就算他們對這沒啥覺察,長期下來,也會在無形中成為他們的習性。

因此認知取向心理師認為:這些消極信念不能放著不管,一定要刻意沈思一些積極信念,才能改掉這種消極習性。

但是臨床上發現這件事並不容易,特別是人們一憂鬱起來,消極的內在語言就會增強。這是西方透過心理師或禪修往內探索心靈面時,常常會發生的典型情況。

而「正念禪」或許是治療上述現象最有效的方法。

請人們觀察他們腦中跑出來的念頭內容,而且不能被內容牽著走,如此他們就會觀察到有一些念頭跑上來,如「我不好」。他們以前把這話奉為真理,現在卻能把它看成只是一個念頭而已。當他們能攝心回到呼吸時,就可讓念頭自由消逝,享受一種釋放的感覺。

即使是像慢性疼痛或心臟病的患者,他們也能很快地改變自己察照身體的方式,雖然問題症狀是不會立即消失的。他們至少要花八到十星期的時間,才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也能察照到念頭的來來去去。

當你對自己、他人或社會情境都感覺很糟糕時,你可以把這當成念頭,不要誤以為真理,就可釋放掉那些感覺。

上述種種保持心境平和、降低負面情緒、增強正面情緒的方法,利益廣大而所費不多,不需服麻藥或注射興奮劑,也不需先皈依佛教或其他宗教信仰,每個人都有平靜、充實過日子的潛力。

如果我們能用佛教的觀點及修行方法使自己的內心平和、平衡與安定,那麼我們所見的外在世界,必然也是和平的。



陳忠寅
(歡迎轉載分享,但請註明作者與網址,謝謝!)

台長: 陳忠寅
人氣(1,48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情緒管理 |
此分類下一篇:A型人格
此分類上一篇:佛教的情緒管理(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