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小,初為黃白色,後轉為紫紅色。
檀香樹
學名:Santalum album
科別: 檀香科 Santalaceae
別名:檀樹(《毛詩》、《本草》)、真檀(《本草綱目》)、白旃檀(《楞嚴經》),簡稱檀香,是檀香科檀香屬的一種半寄生性植物。原產地為印度,後隨佛教來到中國。品質純正的檀香是一味中藥材,分為檀香片和檀香粉,放在專用的檀香爐中燃燒,它獨特的安撫作用可以使人清心、凝神、排除雜念,是修生養性的輔助工具。
型態:常綠小喬木,高度達8至15米;長卵形葉子對生;花初為黃色,後變為血紅色。
用途:其木有香味,能撫慰並釋放受到壓抑的心情,鎮靜內心的挫折感。可制傢具及工藝品。亦可用於提煉香精及製作中藥。檀木氣味濃烈而且有刺激性,於是製香業者常常會陳放多年除去野氣,再制粉取用,叫做「老山」粉,而新伐檀木所制者,叫做「新山」粉。很多店家只是在普通木粉中加一些檀香粉就號稱是「檀香」,其實只是表示它有檀香的氣味。
文字資料來源:
http://zh.wikipedia.org/zh-tw/%E6%AA%80%E9%A6%99
檀香樹檀香樹是一種半寄生植物,生長極其緩慢,通常要數十年才能成材。是生長最慢的樹種之一,成熟的檀樹可高達十米。
檀香:常綠喬木,葉對生,橢圓形,圓錐花序,沒有花瓣,核果球形。木質堅硬,有香氣,可制器物,熏東西,也可提取藥物或香料。
檀香,香木名。木材極香,可制器物,亦可入藥。寺廟中用以燃燒祀佛。 南朝 梁 沉約 《瑞石像銘》:“莫若圖玅像於檀香,寫遺影於祗樹。” 李時珍《本草綱目·木一·檀香》﹝集解﹞引 宋 葉廷珪《香譜》:“皮實而色黃者為黃檀,皮潔而色白者為白檀,皮腐而色紫者為紫檀。其木並堅重清香,而白檀尤良。宜以紙封收,則不洩氣。” 清 趙翼《西湖寓樓即事》詩:“桕燭檀香 三竺 路,一觀音養百千僧。” 田漢《關漢卿》第十一場:“以後每天多劈點檀香,備些酒果,供供神道。”
檀香
別名: 白檀。
植物種類/萃取部位:樹/木心
學名:(檀香屬) Santalum album白檀
科名:檀香科 Santalaceae
萃取方法:蒸餾
<氣味>木質、細緻,甜而帶異國情調,餘香嫋繞。
<外觀>這種精緻的油,來自一種常綠的寄生樹,此樹把自己的根依附在別的樹根上,檀香通常以薄片型的方式出售,並且,至少要30年以上的樹齡,才能達到採集販賣的標準。公認為最好的檀香精油,是產自印度的邁索爾(Mysore)。
檀香用於制香歷來被奉為珍品,不過,檀香單獨熏燒,氣味不佳;但若能與其他香料巧妙搭配起來,則可“引芳香之物上至極高之分。”
檀香還是一味重要的中藥材,歷來為醫家所重視,謂之“辛,溫;歸脾、胃、心、肺經;行心溫中,開胃止痛”。外敷可以消炎去腫,滋潤肌膚;熏燒可殺菌消毒,驅瘟辟疫。
從檀香木中提取的檀香油在醫藥上也有廣泛的用途,具有清涼、收斂、強心、滋補、潤滑皮膚等多重功效,可用來治療膽汁病,膀胱炎、淋病以及腹痛、發熱、嘔吐等病症,對龜裂、富貴手、黑斑、蚊蟲咬傷等症特別有效,古來就是對治皮膚病的重要藥品。
檀香木還可製成扇骨、箱匣、傢俱、念珠等物品,也是一種珍貴的雕刻材料。
植物形態
常綠寄生小灌木。樹皮褐色,粗糙或縱裂。葉對生,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基部楔形,全緣,無毛;葉柄短。聚傘狀圓錐花序腋生和頂生;花小,多數始為淡黃色,後變為深紫色;花被管鐘形,先端4裂,裂片卵圓形,有4個蜜腺生於花被管中部;雄蕊4,與蜜腺互生。核果球形,成熟時黑色。種子圓形,光滑,有光澤。
文字資料來源:
http://baike.soso.com/v21157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