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板菜
英文名稱: Alfred Stonecrop
學名:Sedum formosanum N. E. Br.
Sedum alfredi auct. non Hance
科名:景天科(Crassulaceae)佛甲草屬(Sedum)
別名:臺灣佛甲草、台灣景天、東南佛甲草、白豬母乳、白豬母菜
原產地: 中國、日本、琉球及菲律賓,台灣產於沿海地區。
分佈: 宜蘭、台北、屏東、台東、蘭嶼、綠島石縫或濕地。
用途: 藥用:性味:全草:苦、平。效用:全草:降血糖。治糖尿病。
莖: 草本,高 10~15 公分,肉質,莖簇生,斜上生長,綠色,分枝 2 歧或 3 歧。
葉:葉為單葉,對生或互生,無柄;葉片長 1.5~2.5 公分,寬 0.8~1.2 公分,倒卵形至近匙形,葉基窄楔形,葉尖闊圓形,葉緣為全緣。
花:花序為聚繖花序,徑 5~8 公分,花多數;花無梗,徑約 1 公分,黃色;苞片呈葉狀;萼片 5 片,長 0.2~0.3 公分,線狀披針形,鈍頭;花瓣 5 片,長 0.6~0.7 公分,窄披針形,先端漸尖;雄蕊較萼片短。
果實: 果實直立,長 0.5~0.6 公分,寬披針形;種子長約 0.04 公分,多數。
特性:
多年生草本,高 10~15 公分,肉質,莖簇生,斜上生長,綠色,分枝 2 歧或 3 歧。葉為單葉,對生或互生,無柄;葉片長 1.5~2.5 公分,寬 0.8~1.2 公分,倒卵形至近匙形,葉基窄楔形,葉尖闊圓形,葉緣為全緣。花序為聚繖花序,徑 5~8 公分,花多數;花無梗,徑約 1 公分,黃色;苞片呈葉狀;萼片 5 片,長 0.2~0.3 公分,線狀披針形,鈍頭;花瓣 5 片,長 0.6~0.7 公分,窄披針形,先端漸尖;雄蕊較萼片短。果實直立,長 0.5~0.6 公分,寬披針形;種子長約 0.04 公分,多數。
以上文字資料取自:
http://163.17.44.1/teach/校園植物/石板菜/石板菜.htm
台灣佛甲草
珊瑚礁上的星星花-台灣佛甲草
作者:楊宗愈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副研究員)
一到春天,走在蘭嶼的環島公路上,十分容易在路旁珊瑚礁上看到一叢一叢金黃色的花朵,金黃地一片想不靠近都難,而走近一看,還長得真像五芒狀的星星呢!「台灣佛甲草」──今天的主角。
台灣佛甲草(Sedum formosanum N.E. Br.)又名「石板菜」、「白豬母乳」,是屬於景天科(Crassulaceae)佛甲草屬(Sedum L.),一年生的多肉草本植物。它的莖為直立叢生狀,並不像其他的種類略呈匍匐生長,而且莖主要是「二叉分支」或「三叉分支」(圖2)生長。它的葉子是互生,不過由於密集地長在枝條上,所以不是那麼容易辨別出來(圖3);說到葉子,「佛甲草」這個名字,很可能就是因為有些種類的葉子細長且多肉,長得很像相片中佛菩薩的指甲而被命名的,不過台灣佛甲草的葉子卻有些不同,它是呈「湯匙形」或是倒卵形,淺綠色、肉質,長約9~15公厘,寬約6~12公厘,葉柄不明顯。「花序及花」也是這次的重點之一。台灣佛甲草是頂端生長的「聚繖花序」(不過由於苞片長得像葉子一般,所以常被認為是頂生及腋生;圖4),除了長有許多花之外,花期也蠻長的。它的花金黃色,直徑約莫1公分長,花萼、花瓣及心皮都是5枚,離生排列(可以分別凋落,例如玫瑰花瓣);雄蕊10枚,略短於花瓣,花藥長橢圓形,也是黃色。本科植物的果實都是屬於「僅由心皮『腹縫線』開裂的『蓇葖果』(註)」;台灣佛甲草的蓇葖果直立,5枚,顏色和葉子相同,隨著成熟,由淺綠轉為黃綠色(圖5),最後果熟、葉落而走完一生。它的種子細小而量多,長橢圓形,棕褐色,約0.4公厘長。
台灣佛甲草的中名雖以「台灣」稱之,但並不是台灣的特有種。除了在台灣全島的海岸礁岩上可以看到它們外,日本、琉球及菲律賓的海岸也有分布。然而在蘭嶼,分布最多處應在「朗島」及「椰油」二村,從前一年的11月一直到隔年的5月間,幾乎都可以發現它們的蹤影。而在它們花雖小但數量多且顏色顯著,您幾乎不可能忽略它們;再加上這次的主標題──珊瑚礁上的「星星花」,只要您彎個腰瞧一瞧花朵像不像「星星」,低個頭數一數花瓣的數目,就絕對錯不了了。蘭嶼的早春不單單是只有「風」喔!
(註)蓇葖果:指那些心皮僅具有單一房室(每一子房只有一室),且成熟後是由腹縫線處開裂的那類果實;例如前文介紹過的蘭嶼蘋婆(簡訊133期,民國87年12月)。
文字資料取自環境資訊中心
http://e-info.org.tw/topic/plant/Sedum-formosanum/Sedum-formosanum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