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10-19 00:15:47| 人氣323|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Ladakh, India: Sept. of 2011: Memory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自印度歸來後已然飛逝了一個禮拜,過去一個月豐富而紮實的經歷早在度過的當下就緊密地被摺疊收納在記憶深處,而宜蘭這兒自抵達後就幾不間斷的綿綿陰雨,加以各式小吃的充填,即使Air India機艙裡那悠揚的笛聲不時仍在耳畔回響,我卻懶散地沒能喚醒底心那個在Ladakh走蹦跑跳的小精靈。直到十月的第一場週末,在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聆聽Dr. Paul H. Wise from StanfordUniversity主題為Inspiring AmidDespair: Crafting Humanism in Global Health Education.的演講後,突然才醍醐罐頂似地,決定細細檢視並記錄下2011年九月尤為深刻的所見所聞。

Why did I participate theinternational health program? Why did I choose to go to Ladakh?

五年級上學期參加國際衛生醫療計畫甄選的動機十分單純:過去從未參加過任何服務性質的社團或是活動的我,在回首歷年來的點點滴滴時出乎意料地認為這是自己五年來的小小缺憾,於是在曉得能夠在實習生涯裡擁有一個月補償後便決然加入甄選。喜歡自然景色、四年前造訪蒙古戈壁與貝加爾湖、去年暑假登頂玉山主峰後對青藏高原格外嚮往的我,在眾計畫中深深被Ladakh所吸引,也相當幸運地順利通過甄選。漫長地準備與等待,我們終於在09/01從台灣出發,而我的24歲延遲了兩個半小時後更恰好在印度德里機場等待轉機的那場夜裡展開。

 2011/09/04-09/06義診的日子

義診的日子裡我主要負責掛號處,工作內容簡而言之就是初步問診、在病例單上記載病情、量取血壓、身高、體重、體溫...等資料後將病人分派到適合的診間。即使事先學習了簡易的拉達克語,實際問起診來可還是非常依賴翻譯們的幫忙呢。9/4-9/6我們分別是到Spituk schoolShey Landom SchoolRizong Monastery,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在Spituk的義診經驗:

與我合作的翻譯夥伴Lobzang Tsering是位看來慈眉善目、極富修養的資深喇嘛,過去曾於GTM擔任教師、近年則回到SpitukLobzangLama是這三天裡我所遇到最專業的英語-拉達克語口譯,即使總是希望知悉病情多一點的我膽大地在掛號處像是看起了小門診似地詢問病人許多問題,以及請病人抬起腿來看疼痛的腳、轉身檢視痠沉的下背部,Lobzang Lama總是耐心地幫忙。在那個病人絡繹不絕地前來的午後,曾經有兩度LobzangLama暫時離開,記得那兩段和其他翻譯合作的短暫片刻我的底心可還有些心慌呢,直到 Lobzang Lama回來我才再度心安呢。這場午後是我第一次長時間地「看診」,更是第一次以英語問診,如今回想起來之所以能夠順利進行,還真要感謝我的翻譯好拍檔Lobzang Lama。關於義診,印象中最清晰的畫面是我的掛號處小桌子旁被滿滿的村民們環繞,而我那在病人與Lobzang Lama之間游移的目光,居然不時瞥見旁觀村民們一雙雙好奇的目光與咧開嘴笑的臉龐,當下覺得自己像是馬戲團裡被注視的主角,開始想像村民們大概心想著這外國女孩的一顰一笑還真是有趣,之後才想到村民們湊近我們應該是想要從Lobzang Lama口中聽到我那一串串嘰哩呱啦的言語究竟是在說些什麼吧!

將掛號處作為小型診間的我,從病人所敘述的病情不斷想著要再多問哪些問題才能更精準地approach以及進行相關的physical examinations之後,我也推敲著病人可能的診斷與治療;在每一天義診結束後私下詢問老師們的assessments and plans,有時候興奮地發現啊哈我想的就是這樣呀,但也有不少時候驚覺自己的以為和老師們的判斷有所出入呢,於是更期待往後的實習生涯,相信每一段經驗都可以幫助我更準確地尋得與解決病人真正的問題。

我所喜歡義診的另一項特質是這是個眾人一同賣力的場合,從當天抵達會場的那一刻開始,我們帶著一致的目標,從快速勘察光線、電力供應的狀況以決定掛號處、診間、藥局該如何分佈開始,緊接著是來來去去搬運桌子、椅子,擺放各式機械、器材、藥品,張貼顯目的標誌指引......待一切就緒後就是開始掛號、病人接受義診團醫師們的看診、領取藥物與接受用藥說明,結束義診後我們在同心協力地收拾,還原這個空間本來的模樣。藉由義診,我更發現自己在處理完主責的事務之外,是還有餘力去協助團隊裡的其他人,一起為義診畫下句點。

 衛生教育

行前準備隸屬於衛生教育組、主責編撰教學內容與製作教具的我,在出發前一直以為此行的重頭戲將是義診。經歷了這個月我才逐漸懂得,義診的意義在於解決村民們即時的健康問題,並且希冀能因此提昇民眾及該社群對於自我健康的意識,然而我們所能帶給當地更實際的影響其實是衛生教育的推行,矯正與灌輸其更為正確的健康概念,包括疾病的預防與處置,畢竟唯有如此始能長程地對當地民眾有所助益。在我意料之外的,不僅是體悟到原來衛生教育才是這個計畫的靈魂啊,還有當回台灣後一再地被問到在Ladakh特別深刻的回憶是什麼時,那些漂浮在腦海上印象難以磨滅的片刻,都和歷年來的衛生教育息息相關

Rizong Monastery位在由GTM出發單趟就需要三個小時車程之遙,要是在義診之後擇日前往衛教就略顯周車勞頓了,因此在9/6義診當天,我們趁著空檔替那兒的十三位小喇嘛衛教。那天我的教學主題是洗手與預防腹痛,由於希望從矯正著手,上課地點就在廣場上的水龍頭旁邊,首先我們請小喇嘛們開始洗手,讓我驚訝的是每一位學生在沖溼雙手後都拿了肥皂,搓揉出泡泡後依著手掌、手指、指尖的順序仔細清洗......這樣幾乎正確的過程其實在我預期之外,更顯現出兩年前來此探勘與衛教有可觀的成效。

九月下旬的一場午後,當我在GTM教室前的水泥地和Gyatso Norbu這兩位分別八歲與六歲的小喇嘛奔跑玩耍時,突然衝撞入遠方樹叢的Gyatso在跑回來時帶著受傷的眼神,左手一邊撫著右手手指,仔細一瞧發現是手指和腳趾輕微地磨傷,我說著Let’s go to the clinic!” Gyatso滿臉無辜地點點頭後便與我一同走向保健室。才踏進保健室內,尾隨在我們身後的Norbu馬上搬出生理食鹽水、彎盆、消毒棉棒、優碘,當我還咋舌著,他居然開始替Gyatso清洗傷口與塗藥,接著搖搖晃晃地找出他嘴上說著的ok-bandage......整個過程六歲的Norbu 幾乎完全正確,即使後來我嘰嘰喳喳地和夥伴們分享我所監督與目睹的一切時,大家都調侃頑皮的Norbu過去一定被年紀較長的小喇嘛們換過很多次藥因而有豐富的見習經驗,我仍舊驚訝於教育的力量,透過適當的教學,他們學得辨識不同的狀況該如何處理,可預期的是也能夠懂得該如何預防。

過去三年,Ladakh計畫的義診或衛教地點幾乎都是主動和GTM聯繫的佛學寺院。今年,我們嘗試拓展到該地區的其他學校與社群,不侷限於宗教、族群與身分。 Phey村莊的Government Middle School, Secmol, 以及在Choglamsar以藏文教學為重心的Jamyang School都是今年衛教的地點。此外,我們設計了目的在於評估拜訪的學校或社區所需要哪些衛教主題的checklist,內容包括評估衛教核心課程所涵蓋的:刷牙、洗手、眼睛疾病(以近視、結膜炎、UV damage為主)、皮膚疾病(以scabies, warts, acne為主)、腹痛、骨骼肌肉關節(包括運動傷害)......若干方面的情形,以及觀察廁所、廚房、教室、寢室......等環境的狀況,這份量表條列出每一個層面需要檢視的細項,我們將得以客觀地了解當地的需求,進而提供更為實際且切其所需的幫忙。

前往Jamyang School替照顧學生生活起居的housemothers進行衛教時,我們也使用這份量表評估該校的狀況,發現在廁所之外雖然有一長排的水龍頭,但卻沒見著肥皂或任何洗手液的蹤跡;以及,我們在走廊上偶然發現幾把已經刷毛凌亂外翻的牙刷;並且學生們早上習慣在早餐前刷牙......和校方對談時,我禮貌地提出了這幾項疑問,並且試探性地建議老師做出改變,像是可以用網袋盛裝肥皂後直接綁在水龍頭上、向學生宣導該更換牙刷的時機,和若是可能的話將刷牙時機改成早餐後應該會更有效於預防蛀牙呀......我一邊說著一邊擔心會不會冒犯眼前的幾位長輩,沒想到他們非常開心地聽取我們的建議,還說著這些簡易的點子他們之前沒有想過,之後會根據我們的建言調整他們原先的方式!

 田野調查

隨著義診在九月第一個禮拜的尾聲時落幕,當初認定最明確的計畫目標亦告一段落。接下來的三個禮拜該是如何規劃,好讓我們在Ladakh的日子做出對當地以及對來年的各個國際衛生醫療計畫有最深遠、最有效的幫助呢?記得大夥兒曾經為了這個議題討論了一整個上午,在三位兩年前曾來此地的同學們帶領之下,我們決定自己試圖認識這塊土地,包括探尋這個區域確實的醫療資源現況,以及透過田野調查,認識這個社區的季節行事曆與村民的家庭生活概況。

在家訪的行前討論時,我們思索著究竟田野調查該如何評估與執行,於是集思廣益地設計出食、衣、住、行、育、樂六大類別的量表,加上家庭是否備有急救箱、常備藥...幾個醫藥相關的問題;並且,考量到拜訪的家庭成員應以使用拉達克語為多,初次拜訪時我們向 GTM出借了幾位小喇嘛作為翻譯,陪同我們去訪問村民。正式開始之前,從來沒有挑戰過突然就到陌生的村民家登堂入室的我以為這將是一項困難重重的任務。幾個禮拜下來,田野調查組一共訪視Phey村莊裡的六個家庭,於期間也多次回訪這幾個家庭。田野調查對我是全新的嘗試,而這新鮮的任務微妙地替我們整個月的計畫穿針引線,每一回合在不同家庭的閒聊交談都像是獲得一片小拼圖,藉由每一次取得的寶貴線索,我們意外地對拼湊出Ladakh醫療現況真實的樣貌:


就讀六年級的小喇嘛Rigzin Namgyal在第一次的田野調查時帶我們到Nawang先生家,曾在Institute of Buddhism inChoglamsar教授佛學的他以流利的英語和我們對答,並且在言談間不時地告訴我們佛教哲理,還推薦了幾位Ladakh地區廣受人民擁戴的資深醫師,尤其是深悉當地偏遠醫療與民眾健康狀況的Dr. Norbu (Tsering Norbu)。幾次造訪這個家庭後,我們逐漸發覺原來這家的女主人是衛生部的要角,曾經當面問候時她十分地關切我們的來歷呢。種種的因緣際會之下,後來醫療資源組的同學們成功地拜訪了目前正大力推行預防醫學的Dr. Norbu,更是替未來的合作鋪路。在小喇嘛們的帶領之下,九月下旬我們如願地拜訪到Phey村莊的村長,任期六年的村長於去年上任,他告訴我們今年暑假是村子裡首次有由村民自己規劃、類似於健康檢查的medical camp,而他們的合作對象就正是Dr. Norbu呢。村長允諾未來會繼續舉辦medical camp,並且在未來我們若需要任何協助,譬如需要適當的翻譯,他都將會義不容辭地幫忙。


執行任務之餘,更把握工作之餘的片刻徜徉於這海拔三千公尺以上的壯闊山水。攀爬陡坡、行走荒原礫漠之外,我們更曾經在奔走衛教、訪視家庭和教小喇嘛課後的時光,沿著蜿蜒的山路,踩踏著可能昨晚是小溪流域的濕潤草地、穿越層層灌木叢後抵達鬆軟的沙洲,對岸則是聳立直切而下、陡直巍峨的岩壁,而於在這之間淘淘奔去的河水,正是印度河上游。記得剛到河畔時深深覺得這一切的不可思議,居然就在印度河河畔,居然方才綠野仙蹤似的場景和已然習以為常的荒土塵漠原來是如此地接近,直到察覺到我的雙腳稍稍陷落沙泥,以及雙手捧起印度河的河水時所感知的沁涼,我才稍微願意理解眼前一切都是真實的景象呢





台長: shepherdess
人氣(323)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frabjous
好棒好精采的回憶,
好羨慕好羨慕^__________________^
看到妳的診斷與處置跟老師所想相去不遠那段,
真是為妳感到驕傲:)

內外兼具的佩幸兒,會帶著印度河沁涼透亮的智慧邁向未來,帶給更多人祝福呢!!
2011-10-23 22:53:14
hsinq0902
我聽枚芳說了許多妳們上個月的故事呢~
相信是更為精采紛呈的經驗
並且讓人震驚與難忘......

呵我們都要加油唷!期待相逢的時候:)
2011-10-23 23:43:46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