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1-05-23 17:14:12| 人氣64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哲思小扎(2)—學術與修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舊稿]
1994.3.10 理論與實踐

1.可以有許多修行的方式:讀書是其中的一種,論述也是其中的一種。如果不能將此二種活動轉化為一種修行、一種功夫,那麼,學術活動便失去了它原本所具有的實踐性。一般人不理解學術活動的實踐性,連一些學者們也不理解。他們在作理論活動,但是他們卻是為了別的目的才來作「理論」,所以他們的目光總是放在別的東西上。他們不願(也不能)把目光活動轉回理論活動本身。

2.這樣一來,修行永遠是修行,理論永遠是理論。人們就有理由可說了:讀書人只會說、不會作,只會空想。

3.這當然是一種誤解。一般人不理解「學問」,不理解「理論」,固然是此誤解產生的原因;但真正要為這誤解負責的,是學者本身。

4.莊列之書談到了許多「工夫論」的問題。他們已意識到了「工夫」這個活動,並且「陳述」這個活動(——光這點,就進於其他中國哲學家)。但他們似乎未將「『陳述』這個正在進行的活動」本身,當作一種「工夫」。工夫就是一種能活動「淨化」的活動(—因此,工夫和工夫所作於其上的那個活動,並無不同,它只是工夫之「自正」),而讀書(寫書)既然是一種活動,就同時「可以」是一種工夫。而且它一旦成為一種功夫,它就是一種「理-行」[理論-實踐]合一的活動。[這]可以證成學術活動的合理性。

5.但是即使學術活動被轉化為工夫,它還不是最「純粹」的,因為即使它是一種工夫,但這工夫仍然要透過一個與該活動不同的材料來表現(如:紙、筆),該活動也必須被聚合、凝固為文字。

1994.03.14 研究哲學與教哲學

1.真正的哲學論證應該能自覺到工夫與教學法的結合。許多哲學著作都含有工夫,但讀者看不出也達不到這種工夫。因此在陳述時便須同時結合教學法,使不懂或不具該工夫的人也能循序漸進,上躋該作者的境界。

2.所以,每本哲學論著都應該是一本武俠秘笈。

3.教育學的著作,亦復亦是。

4.Hegel所謂的圓圈,亦是此義。




台長: 賀達雅
人氣(64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日記•信箋•錄夢手記 |
此分類下一篇:【野人獻曝】合歡山
此分類上一篇:【錄夢手記】莊周夢蝶我夢蟲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