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1-01-04 22:49:42| 人氣91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哲思‧信箋】從涵蓋乾坤到隨波逐浪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S好久不見:

1.很高興世界上又多了一個想念哲學的人。「哲學」一詞源於希臘文φιλασοια(philosophia)其義為「愛智」。因此,哲學和其它學科的分別並不像一般人所認為的那麼大。拿宗教和哲學的關係來說吧:兩者都是以追求真理為職志,不同的地方只在兩者所認定的真理以及兩者追求真理的方式並不相同。當然,在最高境界上,宗教和哲學是一定會合而為一的,否則兩者皆不圓滿。

2.妳這幾年所要追的東西正好和我一生的目標相近。我想讓自己的生命更加圓滿。於是我問自己,怎樣的生命才算是圓滿的生命呢?人從呱呱墜地開始,便已相當地不圓滿。基督宗教所謂的「原罪」,佛教所謂的「無始無明」都說明人實際上就不是圓滿的;但這並不表示人永遠無法達到圓滿的境界。人是一個具有無限潛能的東西,只要經過後天的修習,就「調適上遂」,拾級而登,終至既絕對又圓融之境;這才是真正的圓滿。

3.為什麼我要說真正的圓滿必須同時包括「絕對」與「圓融」二者呢?舉個例子來說,有個禪師將人生判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涵蓋乾坤」,在這個階段人就像初生之犢一樣,天不怕地不怕,上窮碧落下至黃泉的事都想知道,似乎這樣才是圓滿。他認為什麼都對,什麼都要學,結果他不斷地在追遂新的東西,卻什麼都學不好;他很「圓融」可是沒有主見、沒有專長,他不夠「絕對」。因此,在第二個階段,他開始「截斷眾流」,只想學好一樣東西,因為他覺得只有那樣東西才是圓滿的。他一生只為那個目標。可是後來他發現,他失去了太多東西了。他只是個
「絕對」的人,而不是「圓融」的人。他發現自己的不足,所以不知不覺進入了第三境:「隨波遂浪」。在這個境界中,他能不斷學習新的事物,卻又不失主見;他能專心一意的學習某個東西,又能同時兼顧其它事物的價值。他向自己開放、向別人開放,向社會開放,向大自然開放,更同時向真理本身開放(妳可以將這個真理本身詮釋為「上帝」或其它的名稱。)

4.上面這三個境界只是相對的判準,並不是每個人都會遵循同樣的模式。我們只能隨時問自己:我是不是真的向自己開放、向別人開放,向社會開放,向大自然開放,更同時向真理本身開放?只有自我完全開放,我們才能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了解社會,了解自然並進而了解真理本身。只有到達這個境地才有所謂圓滿可言。

但現在一個新的問題是:我怎麼知道自已是不是夠開放、夠圓滿?我只能回答:所以妳必須培養出「自我理解」的能力。培養「自我理解」的能力有很多方法,而其中之一就是念哲學。這就是我為什麼要念哲學的原因。在此提出來供妳參考,希望有拋磚引玉之效。不過,說實在的,有很東西在信上說不清楚,如果妳有空的話,可以當面一談。

5.我目前正在學腦,所以也用電腦寫信給妳,希望妳不會怪我沒有誠意吧!由於我前一陣子很忙,所以拖到今天才回信給妳,請原諒。最後,祝

突破人生瓶頸



賀達雅 1990.12.29.

台長: 賀達雅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