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5-21 10:33:06| 人氣1,08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三年前寫的一篇期刊短文:數位革命--世界性的新文藝復興運動與新工業革命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數位美學在台灣是一個新興的課題,它不僅僅只是一種新的美學思考理論,也不單只是利用新的技術去創作的方法,而是綜合性的為藝術創作者提供了一項新的媒材、新的美學創作環境以及新的創作思維,這種嶄新的創作方式給藝術界所帶來的新活力比之十五世紀時,范‧艾克兄弟開發出油畫技法、十九世紀尼艾普斯與達蓋爾發明攝影技術還要巨大許多,不只藝術界有著新文藝復興的說法,在人類發展的各個領域裡也造成了極大的影響,雖然我們都還身處在這股潮流之中,但全世界都不必等待史學家們對這種變革的定位,已公認我們經歷了「數位革命」。


然而,我必須很遺憾的說,目前數位美學的定位仍然是處於妾身未明的一種尷尬時期,就好比照相技術自出現起,一直歷經了近一個世紀的時間之後,才正式被承認為美學創作家族的一份子,初期的照相技術,與目前的數位創作相類似的地方,在於投入那領域的先驅者們,都還在探索著技術層面的研發與改良,光學及化學知識是在創作過程之中很重要的基礎能力,經過了長時間的材料、設備改良以及技術部份專業化人員的形成後,攝影這種藝術創作方式方日益普遍,其後在創作以及評斷攝影作品時,則更側重於各項美學的條件,諸如呈現面的媒材掌握、構圖技巧,乃至作品精神面的主題意涵、創作理念等等。


而數位創作也是一樣,才不過十幾年前,要以電腦繪製出一個簡單的幾何圖形,是要靠數學方式的運算,或是邏輯性的程式堆疊而得,幸而數位科技的進步一日千里,如今要靠電腦來進行各項的圖形製作,已經無需在時間與技術上付出高度的成本了。但是不可否認的當呈現作品的方法越是進步、便利,也會相對產生一種令投身美術工作與美學教育者擔憂的狀況,就是現代人因為數位化設備與環境的便利習慣下,首重感官的刺激,在面對作品時,談感覺,不談思考,著手創作,重表現,不重精神,這種情況出現在藝術的各個領域之中,例如文學:網路發達以後,只要有時間、有熱誠者,都可以寫出汗牛充棟的「作品」來,隨便點點,就可以發現一大堆三字一句、五句一篇的「創作」,或是自問自答,堆疊敘事的「隨筆」,然後,就有人將這種東西名之曰:「網路文學」,還真應驗了:「只要有心,人人都是網路作家。」,現在誰還細細品味《白鯨記》?《失落的地平線》?《戰爭與和平》?除了那些過一段時間會被拿來推出成「耗資數億美元,精心打造,超強卡司,實景拍攝,重現不朽史詩之美的精裝鉅片」一類的經典文學作品被商業電影包裝後,才有可能喚醒一般人重拾那部文學作品一讀的興趣來;數位相機盛行後,手握數位相機者,人人都是攝影師,不必花底片錢,拍個數百張相片挑一張可看性高些的相片即為作品,無須在按下快門時考慮到美術元素,無需訓練、無須經過先後的思考,按快門成了一件輕易的事......。


藝術的創作與欣賞和生活應用為本人從事藝術教育以來的教學重點,因此這個學期的課程之中,除了介紹了近幾年來的數位藝術發展與代表作品外,同時也重視於探討過去各個輝煌的藝術發展階段,是由何種的創新精神和技法所造就的歷程,並且特別著重在藝術意涵與美感經驗傳達的學理內容,並且透過數位美學和藝術思考方法的教育,除了對這種新的藝術產生方式有從根至節到梢的脈絡認識,也希望能啟發學生們在經驗智力 〈 Experiential Intelligence〉的基礎上,多加開發與利用反省智力〈Reflective Intelligence〉,以能在未來的生命之中得有另一種思考事物的方法與能力。


經驗智力非常有用,我們生活之中幾乎無時無刻都在運用我們自幼以來不斷累積而來的各種知識,有時運用自如的經驗知識,甚至已經成了面對事物時的反射行為,如今現代人在數位科技的環繞下,數位化、電子化、機械化的操作、運用能力已經漸漸成為日常習慣,也因為我們日益習慣於這樣的環境,在運用數位科技的時候也慢慢的缺乏了創造性及想像力,因此,培養細膩、廣博而具冒險精神、清晰深入、井井有條的反省智力思考能力,才能跨越因過度依賴經驗智力所造成在面對各種事物時普遍發生的倉促、狹隘、模糊不清、漫無目標的通病,並且將數位科技的各種應用層面往更高、更有效的領域推進,數位美學的發展也才有真正成熟的可能。


雖然,藝術與生活的關係密不可分,藝術為人類生活而服務、生活水準因藝術而提升的本質不會改變,且未來在數位創作的科技技術方面,勢必越來越進步與普及,數位化的藝術作品也將在生活之中處處可見,但是,且讓我們回歸到「美學」的基礎來看待未來的數位美學發展與教育方向,而這也是現今從事數位美學的教育者如葉謹睿、鄭月秀等前輩們主要倡導和教學的內容,雖然目前大多數的數位美學論述不是傾向純藝術領域,就是討論手法技術的方法,與普羅大眾所熟知的「生活」之間似乎有著點距離,但希望我們還是要不斷的讓大眾對美學的反應能力,由目前普遍較顯得淺層的視覺、觸覺、聽覺等感官刺激,回歸深刻同位性的體會,在面對藝術時找回謙虛、重視學習,並且能在人類美學發展的時間軸之中找到自我創作的定位和價值。

台長: 六歲就很迷人
人氣(1,08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