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2-22 12:35:23| 人氣7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央社報導 ^^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九十一年大學校園流行整併以便資源集中使用
11月 14 星期四 17:05 更新

(中央社記者陳亦偉台北十四日電)今年八月底,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在教育部長黃榮村見證下,簽訂整併計劃書,預計三年內兩校與橋大先修班將合併成一所台灣規模第二大的國立大學。展望教育部整併高教資源為首要施政重點,但在鼓勵各校合併與結盟過程中,尤須注意避免產生教育資源失衡問題。

黃榮村於今年二月就任後,在政策重點中強調,促進研究型大學整併及跨校研究中心成立,延續教育部一貫鼓勵大學校院整合、併校的政策;他說,台灣現有一百四十二所大學、十九所專科,密度過高,高教資源被嚴重瓜分無法發揮作用,因此大學整併不但有其必要,更希望未來每一年能有二至三個整併計劃能完成。

檢視目前大學資源統整進程,民國八十八年六月教育部部務會議通過第一宗大學合併案,對象為嘉義技術學院與嘉義師院,兩校並於八十九學年度合併為「嘉義大學」;今年則是台師大、台科大與橋大先修班的整併工程,在討論階段的則有東華大學與花蓮師院合併案、屏東師院與屏東技術學院合併案等至少五個案子待進一步推動。

此外,像中央、清華、交通及陽明四校開辦四校通識課程合作,組成「台灣聯大系統」,進而進行研究所聯合招生;台大、成大、政大及中山也組成策略聯盟,都是校際整併外重要的跨校資源結盟動作,教育部更明指台灣應以台大、清交兩大、成大為三大研究型大學主軸,對資源整併及確立高等學術發展火車頭雙管齊下。

教育部認為,台灣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WTO)之後,大學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現有大學不但在數量成長上已達飽和成程度,且台灣的大學在每年亞洲前五十名的大學評鑑中,能夠上榜的不多,即便上榜,表現最好的學校也只能位居六、七位,因此在九十一與九十二年的施政重點中,除了校際整併外,推動大學卓越研究計劃、辦理大學評鑑等都是必要的配套措施,對於各校主動結盟更是樂觀其成。

對教育部積極政策規劃,多數大學校長多認為教育部的方向沒有錯,只不過在制定哪些校際間的合作應更加明確,以免各校在不明大方向的情況下,進行與教育部規劃相左的策略結盟與整併,浪費合作時程與資源。

但也因此,教育部在政策執行上引來部分學術團體的質疑與關心。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就指出,「學校整併不等於品質保證」。基金會認為,許多校際整併案並未達到資源整合的目的,就以新整併的嘉義大學為例,完全是在地方政治壓力下進行「物理性」的結合,而非「化學性」的結合,還看不出有效利用整併高教資源的成效。

研究教育問題的台灣文化研究社學者江河清也撰文批評,他認為,中央、清華、交大及陽明四校結盟的目的,就是為對抗佔據較多資源的台大、政大,如果台大也發起與政大、成大、中山等發起合作,聲勢將更為浩大,校際之間的合作不外提研究案,較易獲教育部或國科會支持。

江河清表示,回過頭來看,私立大學的學生數是公立學校的兩倍,但平均每個私校學生所得的教育支持卻只有公立學校學生的五分之一,因此目前的所謂大學整併,只會進一步加劇整個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真正受惠的只是少數已經享有大量資源的學校及研究單位。

回顧過去一年教育部持續推動的高教政策,想提升台灣整體高教素質的企圖與用心值得鼓勵,教育部也已就公私立學校資源不均問題成立專案小組進行評估,而適度開放民間參與國立大學建設 (如餐廳、宿舍及停車場等) ,減輕政府的負擔後得以將省下的資源用在平衡校際差異上,也是配套的方案之一。

此外,實施私校獎補助新方案、推動成立財團法人私立學校興學基金會、新建立私立大學教育品質追蹤機制等,也是教育部健全私校發展,平衡公私立大學校院資源的措施。

展望新的一年,教育部推動的大學發展重點除了持續推動整併外,落實大學體制與法制改革;提高大學自主及行政運作校能;追求大學卓越發展、提升學術研究及基礎教育水準;建構大學國際化環保,提升競爭力;成立審議委員會調整分配大學教育資源;建立大學評鑑機制等,將是現階段台灣的大學發展重要關鍵。

教育界人士認為,如能妥善執行,必能拉近台灣與亞洲其他先進國家的高教差距。


台長: Hoching
人氣(7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