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1-11 23:21:40| 人氣13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台灣黑熊 - 猛獸的迷思 - 從台灣為亞洲黑熊發聲(二)~~》+02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老妖雜唸:此篇文章是,轉載於『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Taiwan Enviro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TEIA) – INFO.org)』的郵件中,是有關於全球自然生態與環保等等議題的相關資訊分享~~。好東西一定要和好朋友分享的,也要不吝惜的分享出去喔!喜願妳身體健康,平安快樂,如意順心!~~~

 

 

※※※※※※※※※※※※※※※※

 

 作者:黃美秀(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副教授)

 

承上亞洲黑熊對於環境的高適應力是我們對於拯救黑熊抱持樂觀的原動力。這個頑強的物種為機會主義者,能夠存活於不同的地景環境,從乾燥多刺灌叢至潮濕或乾燥的熱帶森林,甚至在高緯度地區或高海拔闊葉林中冬眠度過冬天。此區域的其他物種如老虎,當老虎或牠們的獵物因盜獵而族群量降到很低時,老虎的蹤跡便杳然消失了。

然而,亞洲黑熊卻仍找到繼續存活的方法,例如,當森林砍伐移除掉了黑熊偏好的食物時,黑熊則會尋覓替代的食物。這並不是說此物種對人類的影響具有免疫力,而是要強調:即使是我們些微的付出及行動,都能夠對這物種的存續有所幫助。這些努力可以從不同層面增加,包括從保護森林、偵查盜獵、教育、減緩人熊衝突、野放收養的熊隻,以至於對熊的生態、族群監測方法、行為、基因、生理和提升照養技術的研究等等。唯有結集這些工作的各種面向,才能為亞洲黑熊建構出一個全面性的保育策略。

回談台灣的例子:才20年前,台灣黑熊被認為族群量嚴重地下降,而且飽受非法狩獵威脅之苦。如今,僅因為少數關鍵、執著的人們的努力,這個情況似乎已有了大程度上的轉變。所以,集聚在此分享大家對此物種的知識之餘,我們都應該為這個成功的保育故事感到振奮鼓舞。會後,我們都應該帶著更多知識和更高昂的精神離開這婆娑之島,並在各地代表這美麗動人的物種繼續努力。

從台灣為亞洲黑熊發聲
黃美秀

2009年國際亞洲黑熊保育研討會於11月17-18日假臺北市立動物園舉行,目標是為了促進亞洲黑熊之研究及保育,提供研究學者和保育人士相互溝通及交換資訊之平台。此次邀請的國外熊類專家學者有19位,大部分皆為IUCN亞洲黑熊專家群組的成員。雖然針對亞洲黑熊的較小型的區域性會議曾於15年前先後召開過2次,但這卻是第一次涵括了代表來自這物種分布範圍的大部分地區的與會者。

地理範圍包含現有亞洲黑熊分布的國家18個中的14國:緬甸、孟加拉、印度、俄羅斯、泰國、寮國、中國、越南、日本、南韓、尼泊爾、柬埔寨、伊朗及台灣。與會人士除了野生動物生物學家、大學教授和研究生、國家公園和動物園的專業人士、政府官員代表之外,也不乏國際上一些關心熊類福祉和保育的民間組織,如解放熊類基金會(Free the Bears Funds, Inc)、救救野生動物(Wildlife SOS)、越南的野生動物救援(Wildlife at Risk),以及最近成立的婆羅洲馬來熊保育中心(Bornean Sun Bear Conservation Centre)等。

(明日續)

 

※本文與台灣黑熊保育協會合作刊登

※原文刊載於自然保育季刊

 

※※※※※※※※※※※※※※※※

 

 

台長: 千年老妖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