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9-21 17:16:08| 人氣20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單車行腳 悠遊淡水河岸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踩──踏、踩──踏……
隨著不斷重複的圓周,沿著河岸前行,視野無限延伸,心也跟著寬廣起來。
你上次騎單車是什麼時候?昨天、上禮拜、一個月前、還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一次旅途中?
單車,往昔是人們的日常代步工具,現在已變成休閒、運動的一項設備了。儘管如此,隨著環保、休閒觀念提昇,過去的「鐵馬」,今日似乎後勢看漲。
單車不像機車、汽車那麼笨重,也沒有惱人的引擎聲。因為沒有引擎聲,一切的蟲鳴鳥叫可以聽得真切;由於少了煤氣味,可以聞到花草香。可以隨著心情要快就快、想慢就慢,軋軋作響的齒輪聲,完全配合著踩踏節奏,一路向前。
找回學生時期的記憶

一提到單車,三五好友猖狂競速於校園大道,或者悠閒共騎享受浪漫情懷,相信是許多人都有的甜蜜回憶。
一位企業負責人,雖已五十多歲,仍舊難忘三十多年前,騎車出入台南成大校園的青年歲月,鳳凰木火紅怒放,年輕的心也馳騁飛揚,他至今仍夢想,有一天能夠騎單車環島看一圈,重溫天有多高心就有多高的日子。
北上工作的蘇美燕說:「南部的孩子,從小騎單車上下學,好像是天經地義的事。」
30多歲的謝慧蘭是在上大學後,因為校園遼闊,不騎單車實在不方便,年紀大才學騎腳踏車,她說:「當時心裡真是怕怕的,不過,一學會騎車,我就喜歡上那種臨虛御風的感覺,騎車四處晃晃,情緒會有很棒的紓解。」
出了校園,進入社會,單車與人的關係似乎淡了。近年來,在環保、休閒意識的推波助瀾下,民間團體與各地方政府配合,努力開闢一條條的「自行車道」,讓單車旅行漸漸變成流行休閒,愛好單車的人,也不必再抱怨「台灣連一條單車專用道都沒有」。
遊河岸, 最輕鬆
古人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單車旅遊的愛好者,可說是集仁者、智者於一身。可惜台灣的環境山多平原少,山區的騎乘對於想嘗試單車旅行的朋友來說,無疑是一項「下馬威」的考驗。
積極推廣單車運動的捷安特體育基金會指出,對於剛開始接觸單車的人來說,河岸騎乘是一種絕佳的培養方式,因為河岸地勢平坦,而且景觀優美,污染及干擾也比較少,行程容易征服,人們興致自然就高。
正由於如此,今年五月「517單車VS.河川─全國單車友連線」活動中,同時舉辦「親水單車路線圖」徵稿,出現不少安全輕鬆、景緻優美的騎乘路線,淡水河沿岸路線獲得許多人青睞。
淡水河系踩踏行

淡水河流域除了主流淡水河以外,還有主要支流基隆河、大漢溪和新店溪,小支流的景美溪、雙溪、磺溪沿岸也不錯。
基金會資深車友何麗卿表示,沿河路線的特色,下游呈現平坦、河面廣闊,單車騎乘在河堤的堤外或堤頂,可以很靠近河的型態;漸往中、上游去,地形略微起伏,河道變窄,河水變少,甚或河堤消失,單車不能再靠近河岸,但是起伏的路線帶給騎乘者運動的樂趣,與遠山漸近,或身處林悠遊行進,別有一番滋味。
淡水河東岸與新店溪北岸
 
新店溪及淡水河下游河面遼闊,有一種身處都會中難得的空曠之美,這條路線是台灣最早規劃設置的遊憩性自行車道。
到這裡騎車,可以直接從家中騎來,也可以「四輪加二輪」,載運自行車到水門處再開始騎,華中橋下、華江橋下、民生西路水門內都是很大的停車場。帶著望遠鏡、風箏、飛盤等上路,沿途可以停下來遊賞。
何麗卿表示,華江橋以南,也就是新店溪畔部分,沿途有好幾個河濱公園,如中正河濱公園、華中河濱公園、華江運動公園、雁鴨公園等,運動、遊憩兩相宜。
華江橋以北屬於淡水河濱,在華江橋雁鴨公園附近眺望河面,可以注意觀賞對岸分隔新莊市與板橋市的大漢溪、新店溪匯流景觀,還可以眺望河對岸,瞧瞧橫跨二重疏洪道的重新橋南進水口。
經忠孝橋往北、到淡水河六號水門,再到民生西路路口的水門,這裡是所謂的大稻埕碼頭,也曾經是淡水渡輪的搭乘點。一過碼頭,就有規劃完整的自行車專用道,沿線都是單純的河堤、綠草、河面等景致,再往前騎就進入社子地區。
很多人對社子島的唯一印象,就是每次颱風來會淹水,不過,台北人要是想看看農村風光,不必非上貓空或陽明山和其他人擠,到社子島就可以。
單車愛好者曾中柱就推薦社子島親水路線。社子島狀似鴨頭,全程柏油路面,起伏不大,平均寬約四米,由於路口設柵,汽車無法進入,是一條安全且輕鬆的騎乘路線,可以看山光(觀音山、陽明山),可以賞水色(淡水河、基隆河),深秋時,路旁五節芒奔放、沿岸沙洲成千上萬水鳥過境,異常繽紛。
三重、蘆洲河堤暢遊 (淡水河西岸與二重疏洪道東岸)

國內第一本單車路線專門書《單車台北遊》中提及,三重、蘆洲地區為一個由東邊的淡水河及西邊的二重疏洪道,所包圍的橄欖形陸地,河岸為環狀路線,是很好的全家騎乘路線。 全程為平坦柏油堤防路及水泥親水路道。
這條路線可以從中興橋三重端的航空公園為起點,採「四輪加二輪」方式,開車到附近免費停車場,再騎車上路。
車友許榮欣建議,從河堤上北行,南望新店溪、大漢溪交會處的水鳥保護區,可自備望遠鏡賞鳥,愈往北騎,遇見的鳥類會愈多;天氣晴朗時,還能見到大霸尖山的英姿。
三重的環狀堤防十分完整,二重疏洪道在平日沒有水流,在這片荒蕪的人工河床上,公路和橋樑並行,沿線騎乘於毫無車輛干擾的堤頂,循涼風與夕陽前行,感覺不錯,只是會經過一些公路路口,要小心過馬路。
此一環狀堤防絕大部分都是重力式堤防,可以騎在堤頂,只有在台北橋附近有一段牆式堤防無法騎乘,必須繞騎堤外。
另外,在重陽橋及中山高速公路淡水大橋下,也無法由堤頂穿越,要小心牽車下河堤穿越。
二重疏洪道與二省道附近有一處親水公園,有人工湖及相當多的遊樂設施值得一遊。再加把勁,騎過重新橋,有座台灣少見的遙控模型訓練場地,經常有人帶著遙控飛機在那玩,經過時,停下來看別人玩,過過乾癮也不錯。
這段路程費時約1~2小時,沿途沒有遮陽的地方,車友林澂清建議,早上6~9點或下午4~6點騎乘最理想,陰天當然不在此限。
基隆河兩岸
 
基隆河在劍潭以東的河道,截彎取直後,終於漂漂亮亮呈現在台北市民眼前。河岸平整、綠草青青,加上自行車道的規劃,一片碧翠開闊,是相當容易親近的新興路線。
基隆河南岸路面變化單純,但規劃比北岸完善,所經過的大佳河濱公園一帶,可看到由基隆河面、文間山、圓山大飯店及如茵綠草構成的景色。這裡也是以往台北市公共自行車置放最多台數的地點。
北岸人煙稀少,有一種寧靜的曠野風貌。在大同公司附近,由於受到雙溪與磺港溪阻斷,比較不易通行。南港的成美橋附近路段的河濱公園,有紅色地磚舖設,階梯狀的河岸加上造型優美的路燈,很有約會氣氛。
如果體力有餘、時間有餘,可以往關渡方向騎,到淡水遊歷,品嚐小吃,甚至接上淡水河濱系統路線。
親水新路線
邁入廿一世紀,台北市政府體認到單車為綠色交通工具,淡水河沿岸親水路線,交通局目前最新的規劃是景美溪西岸,捷運木柵線站到政治大學前方的道南橋,1.4公里長的自行車道,預定十一月完工。
何麗卿認為,這條車道路程不長,環境乾淨,視野又可無限延伸,在休閒、生態兩方面,都具示範性。
沒有污染、不會產生噪音、不佔用太多空間、又有亮麗摩登的色彩和造型,單車其實為現代人提供了頂級的健康生活享受。
喜愛單車,擔任多項單車活動規劃的許榮欣說:「單車帶給我踏實與征服感。」他也認為,透過單車活動,或許可使人們重新思考人與物質、人與人、人與都市生活環境、人與自然生態間的依存關係。騎單車,正代表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與價值觀的實踐。
我猜,我打心底就是個小孩個性,一直到今天,都還記得孩提時代,在住家附近騎單車的時光,這光景現在只能看著孫子來回味了。
單車建議路線

淡水河東岸與新店溪北岸
 
台北永福橋下 → 沿淡水河岸 → 河濱公園 → 華江雁鴨公園 → 淡水橋(高速公路)→ 重陽橋 → 社子
■里程:約20公里
■適合對象:初級
■車種:有變速佳

三重、蘆洲河堤暢遊 (淡水河西岸與二重疏洪道東岸)

三重航空運動公園 → 沿河堤 → 蘆洲防潮堤(眺望關渡大橋)→ 二重疏洪道堤防 → 中興路口高速公路 → 中山路二省道橋下 → 重新橋下(眺望大漢溪新店溪匯流處)
■里程:1圈約20公里
■適合對象:初級者
■適合車種:皆可

基隆河兩岸
 
南岸重陽路南港高工附近,或北岸內湖垃圾焚化廠附近河邊搬越堤防 → 沿河岸 → 成美橋河濱公園 → 大佳河濱公園 → 南岸圓山或北岸劍潭
■里程:單程約22公里
■適合對象:初級者
■適合車種:皆可

台長: 大育兒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20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自然休閒 |
此分類下一篇:黑枕藍鶲
此分類上一篇:集集綠色隧道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