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05-25 09:37:16| 人氣2,02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暴力的誠懇與其終極--村上龍「共生虫」(轉載)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暴力的誠懇與其終極--村上龍「共生虫」

書名:共生虫
作者:村上龍
譯者:張致斌
出版:大田



文/陳玠安 (經作者同意後轉載)
本文原載於「夠不夠陳玠安的陳玠安和遙遠的陳玠安」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coldbean

  
 這是一本令人感到不安的小說.

 我依然記得在花蓮一家書局的角落中,看村上龍的經驗,我記得那是「IBIZA」一書(這書名道出了這書的意義,在混亂中尋求一種迷離安逸),那時三久出版社(引進村上龍的出版社)好像已經倒了,也就是說村上在台灣的中譯本,包括著名的「接近無限透明的藍」,「紐約馬拉松」等作品都已經找不到了.我已記不起來我為何沒有買下那些僅剩的村上龍,但是如果再出現機會,我會知道應該做什麼.村上的書顯然不適合在書店翻看,因為你無法在喧嚷的人群中進入那個世界,你可能看到性愛,看到血腥,但是你進不去那個世界.對我來說,村上的作品適合在夜裡讀,就算是那本紅色文化出版的(也是碩果僅存的中譯本)散文體「寂寞國的殺人」,也適合在無人的深夜讀.村上的作品具有一種寫實的力道,可是卻有辦法呈現出更深(或說更…靠近心靈,精神分裂)一層的迷幻時空,那是超乎寫實的…跟魔幻寫實所不同的是,村上的主題往往精準得驚人,更具有真實感和說服力.這也是為何有人會說村上是社會學者,因為他抓到的都是核心問題,儘管人物全都具有邊緣性格,但是呈現出的卻是一個病態中日本社會的全貌.他也寫過援助交際,少年殺人,毒品,對青年文化尤其關心.這和他的成長背景有相當大的關係,曾在「寂寞國的殺人」中說他自己是:「從幼稚園開始就和社會制度無緣」.曾拍攝八厘米影片,搞過搖滾樂團,相信也是一大因素.

  今年這部在台問世的「共生蟲」,由大田文在熱烈造勢下出版(還辦徵文活動)據聞馬上就會有接續的出版村上龍的其他作品.在台灣一向在文藝青年圈中流傳的小眾,可望正式成為台灣書市的關注焦點.我覺得村上龍的作品有個特色,它們是非常國際性的,雖然多半書寫的是日本的問題,但是許多思考和問題卻是放諸四海皆準的,應該說,它的作品人性化非常徹底,但是總是抓住了結構面的癥結.

  回頭談談這本書吧.這次村上把議題瞄準所謂的「引籠少年」也就是中輟的獨居少年和網路世界,可能因為某些因素,我對這議題特別有感覺…….獨居少年在童年時期獨自目睹了臨終的爺爺,並且看到了一種長條半透明蟲子從死去的祖父口鼻眼中冒出,自此成為上原心中的陰影.讀到高二,因為拒絕和他人說話,加上有暴力傾向,因而輟學獨居,幾乎完全斷絕與外界的接觸(包括家庭).直到他在網路上發現了一個神秘網站(他心儀的女主播網站),裡面竟然有人也曾發現並研究「共生蟲」,他於是進入了一個全然不同的世界,並確定自己的人生和共生蟲是分不開的.和神秘站上的神秘組織密集交流通信之後,奇異的事情陸續發生,他也出門展開一段旅程,證明一些屬於自己的東西.

 首先,這個故事的基調是建立在網際網路的世界,村上特別強調的是網路上一種社群的力量.主角上原可以完全不知道對方是誰的情況下,托出自己最私密的經驗,這全然是基於一種社群的歸屬感.而在這樣的情形下,他發現的世界就「真的是他的」,至少會讓他有這樣的錯覺,他產生了一股力量想要去探索他想要,卻從來沒有動力的事,找尋他自己.當然,這種方式無疑有危險性,尤其是當事情都非常神秘不可測(這也是網路特性之一),這種信仰般的力量造成了一些悲劇.但是對主人翁而言,這個生命根本就是一個悲劇,和共生蟲連不開,因此雖然「現實」人生中沒有人願意相信他的看法(值得一提的,本書從頭到尾沒有說明那是幻覺與否,筆者認為這對讀者而言非常重要),但是網路的力量造就了一種超連結超現實的信仰,當主角出外找尋要殺的老婦時,老婦給他看了一捲恐怖異常的錄影帶,之後老婦問他說,你是不是要回防空洞?至此,上原心中的那個超連結網路信仰已然昇華成一種真實的力量,使他認為防空洞將是答案.這樣真切的力量,是由我們所說的虛擬社群而起,的確值得深省.這並非好壞危險與否的問題,而是,力量……它的虛實呼應著不同的人心,各型各色.並非引籠少年才有這樣的問題,當然,那樣的世界對獨居的心靈而言,更具一種光線般的作用.

  回到共生蟲,上原曾經對心理醫生說過這個故事,但是心理醫生很快的否定了,還告訴他一定要放棄這樣的幻象,那不是真的.這樣的例子,當然是要顯現出一種決絕的失望和無力,對主角而言,此後他再也不願意對心理醫生說話了,同時,也放棄了還存有的一絲希冀,畢竟要他說出這件事是多麼不易啊,而他豈不知道可能會遭到訕笑?當然知道,但是他做了,然後不好的結果來臨,證明了一種無言預設下的真實打擊.想想我們自身,不是也常有這般經驗嗎?只是我們選擇遺忘,選擇消滅自己融入「真實」世界中.相較於如此,上原的勇氣是超乎價值觀的,當然也是無奈的.所以一但發現有希望找出自己的謎底,他當然奮不顧身.一些我們看來荒誕的情節,過度幻想或暴力的想望(上原在便利店看著他人心想我已經被共生蟲附身,隨時可以殺掉你,那種想法和自我保護的意識世界中,讀者如我找到了共鳴……),難道不是一個壓抑的社會下,人心最直接的剖析嗎?只是,我們被恐懼豢養,我們嘗試一種所謂「合理化」的路.我們不敢正視一些暴力與恐懼,我是說,真實的恐懼.上原看著人群,心想:這些人沒有一個人知道共生蟲的事,沒有人知道我和共生蟲的關係.這是一種孤傲,或說無辜的被拋棄感已然經由自我,證明了一個世界的存在.這樣的世界無須依附正常的世界,但是兩者絕對有關連性.我不能判斷他們的因果或對錯,但是一定是哪裡出了問題.

  一個世界的終極造就一個全新的自我.當上原在綠工廠中殺死三個神秘組織的人時,他對於自己的自信與信任感,已經全然達到前所未有的巔峰了.當他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現在神秘組織時,那已經是一種超脫的狀態了,那和暴力的想望並不能直接畫上等號,暴力成為一種途徑,不是終果.村上在後記中說,寫到最後,他看到了一種希望.也許許多人會認為這樣的「希望」毋寧是未完的惡夢,但是暴力真的只是一種途徑,我們如果看到上原變成正常人,或說他根本沒有方面的問題,這樣算是希望嗎?這樣算是一種「好」的事嗎?或應當說,「上原」在「哪裡」?

  最後的真實和暴力,精神狀況的虛幻,現實的扭曲,為的只是揭示一個空間的存在,一個「哪裡」.

  先看後記也是一個方法,後記寫得很好,可作為「寂寞國的殺人」的延續,但是一路把內文看完在緊接著看後記,你心中才會冒出一種沉澱的希望.沉澱的,寂寞的,自己的希望.

本文原載於「夠不夠陳玠安的陳玠安和遙遠的陳玠安」
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coldbean


台長: 銀色快手
人氣(2,02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