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9-16 03:28:23| 人氣11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歸宿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看了Gabriel和Berton的網頁,他們最近竟不約而同地談論起死亡的話題來。Berton跟朋友研究自己將來的墓碑碑文寫什麼才好,Gabriel更是洋洋灑灑的寫了上千字的英文細述他心目中的理想葬禮應該如何,連曲目也選定了。他很喜歡Faure,順帶一提,我覺得Faure的Requiem不俗,而且是名正言順的安魂曲,不知Gabriel會否考慮?

我對死亡也很有興趣。報屁股上的訃聞是我必讀的一欄。香港的訃聞都很簡短,只是列幾個人名,再加一句「親屬繁衍,恕不盡錄」便敷衍過去。但這已夠我參詳半天,我總愛研究死者享年多少,在哪裡去世,有什麼親人,子女都健在嗎?還是白頭人已經送了幾回黑頭人?要是死者年齡和我的父母相近,我又會想像,這家的子女年紀應該跟我差不多,他們怎樣應付這巨變呢?如果死者剛好生前擔當過什麼公職,那線索便更多了,憑那些什麼協會委員會的歌功頌德之詞,大概可以重組死者生前的生活面貌。有時好運氣,在密麻麻的親屬名單中發現大人物的名字,便高興得彷如發現了機密文件,幾天後在報紙上看到某名人「丁母憂」之類的報導時,可以嗤之以鼻:「哼,我早就知道啦,還用你說!」。我追看訃聞的傻勁,跟外國有些人每天買報紙只為玩填字遊戲差不多。

在英國時,被我發現了所羅門王寶藏。原來西報的訃聞又長又多,而且天天出版。大人物的訃聞都寫得像故事一樣,鉅細無遺,看完即使不認識也好像是老朋友一般,可以如數家珍,而且多數旁徵博引,從一個人的一生可以折射出當年的社會面貌來,多看獲益不少。小人物的訃聞也不弱,雖然簡短,但往往言簡意賅,結尾一句更時有神來之筆,猶如喜劇中的one-liner,令人莞爾。我這人最沒有國際主義觀點,英國本土新聞常常提不起興趣,匆匆跳過;反倒是訃聞幾乎是每天必讀,也可算是異數。這大概跟我的歷史癖有關,一個人死了,他的一生便過去了,成為歷史,於是便理所當然的納入我的興趣範圍,我有時就是如此莫名其妙。

又愛逛墳場。我對家族聚會一向不大熱中,但清明重陽春秋二祭卻少不了我的份。我的先人葬在哥連臣角墳場,是很現代化的多層水泥盒建築,很不浪漫,卻方便,墓碑都一字排開,分成數層,方便我挨家挨戶的看人家的墓碑。有一些死者不會在訃聞版找到,例如夭折的嬰兒;五湖四海的籍貫,暗示了近代中國歷史的顛沛流離,這小小的彈丸之地,竟意外地成了避秦樂土。客死異鄉,有時反而是福氣。最可惜是碰到少年人,年輕的眉宇間還是花容宛在,怎料豆蔻年華卻遭天妒。這樣也好,他們在最美的一刻走了,不許人間見白頭。

白天的墳場最可愛。我喜歡逛公園,但香港的公園都太吵了,而且大多很功能性,例如進去是為了打球或什麼的,很少樸素安靜的純粹讓人閒逛。墳場的環境便很理想,通常很像公園,遍植花木,但人跡稀少得多,讓人有心情思考。行走在墓碑之間,不會感到寂寞,先人都在陪伴你呢。而且他們都只聆聽,不說話。現代人最大毛病之一是沒話找話愛饒舌,由早吵到晚。如果虎豹別墅的警世壁畫是真的,我想人們下地獄最常受的酷刑準是拔舌根。

西方的墳場很多都不陰森,四周常有民居。在劍橋時我很愛獨個跑到Chesterton Road上的一個小墳場,那裡很不起眼,但細看墓碑每每發現過百年的古墓。而且西人愛一家人合葬,有些墓地歪歪斜斜的竟層疊了幾代人的墓。那裡交通方便,但一些墓碑才不過幾年已幾近傾頹,看來慎終追遠始終是我們的特產。

我一直不大敢告訴別人愛逛墳場的習慣,生怕人家誤會我患了戀屍僻。但是後來認識了澳門人Samuel,有一次到澳門探望他,他帶路遊覽特色地方,走著走著竟然領我上墳場去了。他說以前上學時常常逃學到這個小墳場來發呆,看來墳場自有其吸引力。到波士頓探望家宜,他帶我走Freedom Trail,沿途都是和美國獨立有關的古蹟遺址,其中倒佔了兩三處是墳地,全程最後在一小墳場終結。這設計挺有意思,彷彿為所有人的歸宿寫下了註腳。路程頗長,很少人逛完全程,但我因了看墳場的緣故跟家宜硬是把它走完了,創下一個小小的紀錄。死亡,畢竟是人類一大推動力。

總有人希望長生,但更多人還是寧願生命有始有終。巴金剛過了百歲壽辰,連國家領導人也為他祝賀,但他不大領情,常嚷著要安樂死。「壽則多辱」,他說。活了九十多歲,剛剛去世的硬朗女影星嘉芙蓮協賓生前也說過,不要說老了沒所謂,因為衰老就好像駕駛一輛老爺破車,每走幾步總會出這樣那樣的問題而拋錨。連我們的傳說也不大歌頌長生不死,印象中只有嫦娥一人得不死。但是文人怎麼說呢?李商隱有詩道: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我想,要是有人長生不死,他要不是憤世嫉俗,覺得所有努力都是瞎忙;就是虛無主義(Nihilism)的忠實信徒。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樓塌了,任何奮鬥的結局都是死亡,這確實很令人受不了。幸好我們都會死,命運替我們設定了時限,讓我們有動力去生活,試圖在時間洪流中隨起隨滅的生命泡沫裡,抓住一點點永恆的意義。

16-9-2003

附:Gabriel網址: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gkyw2/index.html
Berton網址:http://mypaper4.ttimes.com.tw/user/fcbl2/ 

台長: Manfred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11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