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12-28 07:36:17| 人氣2,48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貢寮─田寮洋閒情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止不住內心裡對鄉村氛圍的渴望,非假日的午后,趨車離開了薈萃的都會核心、離開擁擠的人群,來到青翠無邊際的「田寮洋」小村落。

屬於貢寮鄉的「田寮洋」村落的正確位置,我無法完整的描述出來。而最先對「田寮洋」的認識,是從劉克襄「北台灣漫遊」(一)的書上得知的。


午后的車程行進方向是從106號縣道進入雙溪鄉後,再接102號縣道往貢寮草嶺古道的北端入口,之後,依著「2丙」的大馬路往「福隆」的方向開去,遇29K處附近的右側有「田寮洋街35之1號」民宅數間。民宅前方馬路的斜對面,有條不易從路面高度發現的下坡產業道路,順著下坡道一路前進,就是有小河渠、水田交織的幽境-「田寮洋」小平原了。
秋冬季節的陰雨綿延,向是東北角地區的標準天候型態,今日卻是有陽光些微露臉的好天氣。獨自慢行在「田寮洋」鄉野小徑上,林間遠方的山谷,卻傳來東北季風的狂嘯聲,遙望雲天,亮麗陽光中參雜有靉雲的光影流動,「田寮洋」的鄉野氛圍,迥然不同於都會灰濛濛的緊蹦。呼吸着郊野清新的空氣,整個鄉村的悠閒感覺,讓人十分的輕鬆。

「田寮洋」名聲大噪時期,是在2003年時,在這片水田濕地上,發現有世界級的保育鳥類「丹頂鶴」的出沒。眼前一片的青蔥翠綠中,夾雜著絢麗多姿的小野花,滿滿地鋪在「田寮洋」阡陌的兩旁,令人感受到生命本質的簡單與豐富。在已休耕的水田上,看似單調連綿的郊野,卻是許多物種賴以維生的所在,鷺科、鷸科的鳥種更是各顯風情的漫步其間,其中成群的白鷺鷥,絕對是這片小平原上的目光主角。

「白衣隱士」低頭找尋填飽肚子的線索,一身潔白的羽衣穿梭進油綠叢間的畫面,有一種深情長韻的溫柔感覺,旅人不禁看傻了眼。突然間,烏黑的層雲遮蔽了明亮的天空,雨絲,竟無端的飄落下來了。
佇立在寧靜山村中,惟一可躲雨的土地公廟前跳望遠方。無聲的雨,綿密的傾落著,心情竟是莫名的湧現上,許多過往與友人上山下海的賞鳥回憶。

自小即對自然事物有非比尋常喜愛的我,在年輕的歲月中,曾隨著不同專業的同校學長,識得台灣近百種的山水留鳥。也因彼此對自然事物喜愛的特質,吸引著我們從一般學長妹的鳥友關係,進展到倆人先後同赴太平洋的彼岸,俟彼人在學業告一段落後便互盟的期約情愫。

只如今,曾帶我上山下海的彼人,因我當年難以抉擇的背信後,致令他帶著躊躇的情緒,遠走他鄉至今仍無處尋蹤的遺憾、、。對山的隱隱思念,讓我在近中年時刻,重拾對山的喜悅攀走;可我對彼人單純的想念,卻有一種不能言說的愧疚意識,時刻的發酵著、、。

紀錄一場想念彼人的心情,我來到「田寮洋」的賞鳥地區,其實,應該要去「關渡平原」,才足以憑弔那一場場已遠颺的單純日子。不過,連我自己也不甚清楚,到底我是單純的想念著彼人,還是沉溺於想念與不應想念他人之間的矛盾呢?抑或者是,我僅是至今仍貪戀著年輕歲月中,那種兩小無猜、瞬間即逝的歡樂,而編織著一層層網紋細密的思念情呢。

「田寮洋」是一種鄉村小品,有一種信手拈來的悠閒美感,適合讓人來此為迷惘的情緒找著正確的出口。雨,在不知不覺中停歇了,陽光終又露臉了。
穿越過北迴鐵路的下方,道路兩旁交錯著起伏有緻的水田與潺潺的灌溉河道,成就「田寮洋」饒富趣味的多重景緻。往前行進後遇到貢寮鄉第九公墓,走過公墓牌樓的下方,來到「新社」的區域範圍,在路旁左側有棟爬滿藤蔓的廢棄石厝,是開啟我今日再進入時光之旅的門鎖。

「慈仁宮」,也是我今日來「田寮洋」尋幽的重點之一。在走過爬滿藤蔓的石頭厝之後,「慈仁宮」廣場上已風化到模糊的古樸石獅子,見證著屬於「凱達格蘭族」 三貂社的住民,曾活躍於「新社」的歷史記憶。

倘以我喜古樸事物的習性,「慈仁宮」富麗堂皇的廟形外觀,是絲毫吸引不著我停駐的腳步。不過,因據資料顯示,門牌號碼為貢寮鄉雙玉村田寮洋街13號的「慈仁宮」,遺留有舊時「凱達格蘭族」(KETAGANAN)人登陸台灣後,建立的第一個部落-「三貂社」的諸多歷史古蹟,其意義自是非同小可。

「慈仁宮」廣場上靠近遭遇風災毀損,尚在封橋中的「新社橋」端,另豎立有兩塊已略脫膠膜的鐵製佈告牌,陳述著三貂社的沿革,以及「淡水同知」嚴禁持械、擄劫石碑文的全部內容。

距今1800年前,漢人尚未大規模渡海來台之前,北從基隆、南到桃園地區,整個大台北區域都是屬於「凱達格蘭族」的活動範圍。而據學者考證,「凱達格蘭族」人 在台灣建立的第一個部落-「三貂社」的原址,便是現今貢寮鄉的雙溪河(三貂溪)口(今龍門村海邊)附近,後因故從舊社原址翻越到「番仔山」(現今貢寮核四廠後山),後再遷徙至「田寮洋」附近的區域,乃稱「三貂新社」。
清朝光緒年間,漳州地區的漢人相繼來到三貂角開墾時,他們除向「凱達格蘭族」租地耕作,並落地生根娶「凱達格蘭族」女子為妻外,也與「凱達格蘭族」共同合作進行商業交易。「慈仁宮」的廟匾上,便是見證著蕃漢合建廟宇,和諧相處的美好歲月。

歷史的長河中逐漸式微中,不復被記憶。幸是在慈仁宮的廟門口對聯上方,遺存有兩隻似蝙蝠又像青蛙曲腿的裝飾花紋,「山百」字上下奇特排列的文字,以及「三貂社屯目合屯丁」等廟柱文字,印證了凱達格蘭族曾在「新社」這塊土地上,學習與漢民族擁有一樣神祇的信仰中心。

台長: Jennifer
人氣(2,48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台灣旅遊(台澎金馬) | 個人分類: 記 住 感 覺 |
此分類下一篇:2007/01/25 台北—宜蘭周遊劄記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