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4-20 01:59:25| 人氣670|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畢摩記(The Bimo Records)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http://www.tieff.sinica.edu.tw/index.html

導演:楊蕊
國籍:中國大陸
片長:91 min
發行:北京青年電影製片廠(2005

片段:http://www.tieff.sinica.edu.tw/ch/2007/part/tieff2007_film/e5.html

【劇情簡介】

在中國四川大涼山原始部落生活的彝族人,他們的大祭司叫畢摩,千百年來,畢摩靠念誦各種經文與做法事來溝通彝族人和天地鬼神之間的關係。本片講述了三位畢摩:咒人畢摩、招魂畢摩及村官畢摩在時代變化之下的故事。

=====================================

畢摩對彝族人來說,是個極受尊重,卻又沒有架子與人民融入生活的重要人物。現實生活中,招魂是每個畢摩俱備的技能;而咒人技術則是源自於共產黨政府尚未接收前,彝族仍是個自治,與世隔絕的族群時,兩派相互械鬥所用上的咒術,由於此項技能用意不佳,咒人畢摩咒人後害怕反被咒,再加上現今已無械鬥,所以此項技能在部落裡,已逐漸消失;至於村官畢摩,是指既擔任黨務書記又擔任畢摩職位的人,在彝族的社會中,此種情形是不相互衝突的。

畢摩採世襲制,傳子不傳女,而且在彝族的種性裡,只有幾個特定的姓氏才能擔任畢摩,因此,如果一個畢摩家族沒有生出男孩,那將是個非常嚴重的問題。所以,有些畢摩為了傳承而娶了好幾任妻子,甚至在片中,有位畢摩為了跟妻子離婚再另娶他人,便把所有財產留給妻子,當作贍養費,可見,傳承這件事對於畢摩而言,是件神聖而急於追求的事。

電影有幾幕,談到興建「畢摩文化村」,而且是從村官畢摩口中透露。咒人畢摩的大兒子現身說法,因為現今族人對畢摩的需求已日漸減少,所以他只好當畢摩演員,到文化村表演吞火,或是相關祭典儀式,基本上,興建「畢摩文化村」是出自於好意,希望把彝族這份特殊傳統保存下來,但是在好意的背後,似乎隱藏著另一種「馬戲團」的感覺。

畢摩在游畢時,曾感嘆今非惜比,出門作畢,吃東西要錢,住宿要錢,就連上個廁所也要錢,面對樣樣都得扯上錢字的局面,「畢摩文化村」是不是必需淪為「馬戲團」收門票的模式,賺取生活費用?這應該是共產黨接收涼山這塊地域時,彝族人民必需勇於面對的事,因為那是破壞他們原本既有的傳統與社會模式的根源,畢摩的社會地位縱然沒有受到任何的改變,可是支持畢摩持續服務的精神,已不如從前,像是年輕一輩作畢數少了,游畢需要花費了。

回歸台灣,雖然沒有畢摩這種特殊族群存在,可是對原住民而言,成立與「畢摩文化村」相似的「九族文化村」是不是有異曲同工之妙呢?一個漢人建造一座屬於原住民的樂園,談他們的文化,吸引外來觀眾前往消費,那是被推廣者的意願嗎?或許,像台東布農部落那樣自主經營的模式才是最兩全其美的模式,不再有「馬戲團」,不再有歲月的無情,只有單純的欣賞。

 

台長: 張若茵(Jo-Yin)
人氣(670) | 回應(2)| 推薦 (2)| 收藏 (0)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電影.評論 |
此分類下一篇:巴西村落影像計畫(Video in the Villages)
此分類上一篇:流浪神狗人(Good Man Dog)

 米粒。 
希望用意真的不是為了收錢
而是為了自己的文化
2008-04-20 17:30:05
版主回應
當文化遇上經濟,通常都會因為現實面而扭曲,
這是文化人最為心痛的地方,
但面對這樣的事情,又是那麼的無能為力!
有時候,不單只是一方的努力就會有成果,
希望政府也能多關照這塊領域,不再以利益為前提!
2008-05-28 01:00:16
楊風
看來真好看呀
有DVD可租嗎?
2009-03-31 15:40:01
版主回應
《畢摩記》是若茵在民族誌影展欣賞的影片,
一般在外出租店,應該是鮮少可見的,
不過,或許你可以隨時關注「公共電視」,
或許有機會看見此片的完整內容。
2009-04-01 23:37:2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