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01-02 16:50:44| 人氣2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購買】TOTU AirPods運動防丟掛繩矽膠蘋果無線耳機繩 限定產品推薦產品





小妹最近買了 TOTU AirPods運動防丟掛繩矽膠蘋果無線耳機繩 ,覺得很不錯

當然有好康的要報給大家,而且在這買還是小妹精挑細選網路熱銷省錢達人TOTU AirPods運動防丟掛繩矽膠蘋果無線耳機繩比價過後的結果,

PS.若您家裡有0~4歲的小朋友,點我進入索取免費好物

PS2.想買情趣用品卻會害羞嗎?那就在網路上買吧!!保險套,按摩棒,跳蛋,潤滑油等情趣小物應有儘有哦!!

PS3.還在傻傻的用現金在網路上購物嗎?~,來一張現金回饋卡吧

附上連結給有需要的人哦XD

↓↓↓限量特惠的優惠按鈕↓↓↓

我要購買

商品訊息功能

商品訊息描述







限定產品推薦產品

?

商品訊息特點

↓↓↓限量特惠的優惠按鈕↓↓↓

我要購買

TOTU AirPods運動防丟掛繩矽膠蘋果無線耳機繩 討論,推薦,開箱,CP值,熱賣,團購,便宜,優惠,介紹,排行,精選,特價,周年慶,體驗,限時

以下為您可能感興趣的商品

注意:下方具有隨時更新的隱藏版好康分享,若看不到隱藏版好康分享請點此連結



下面附上一則新聞讓大家了解時事

養貓咪不留味道,4招讓貓味退散

【早安健康/張承宇報導】可愛的貓咪、狗狗影片,是許多人平時放鬆身心的休閒之一,而可愛的貓狗更讓不少人甘為貓奴、狗僕,以「鏟屎官」自居。但是,有些毛孩即使已經洗完澡,身上氣味仍會慢慢染上家中環境;而寵物行為有時難以控制,翻倒家中物品、造成一團混亂的狀況時有所聞,或是戶外的貓狗也常窩在汽車車頂、機車坐墊等處休息,雖然可愛卻「凡走過必留下足跡」,究竟該拿牠們怎麼辦才好呢?日本愛貓人推薦5個簡單方法,讓貓咪不再對愛車、家中禁地侵門踏戶;針對寵物氣味,也提出超簡單的除臭方法!


專家5招防止「外貓」侵門踏戶



日本東京動物愛護推進員、愛貓人岩田麻美子表示,許多人經常在住家附近,或是車上發現貓出沒的痕跡,例如腳印、糞便、貓毛等,甚至可能會破壞庭院造景、讓汽車引擎蓋卡住貓毛,即使這次好不容易清理完畢,可能沒過多久又再度發現貓咪們來訪的「足跡」。如果想要避免貓咪經常到訪,以下的方法也許可以一試:


  1. 改變布置
    由於貓對於陌生的環境會感到不安,在院子或是家門口放置盆栽等雜物,貓會因為不容易行走,以為來到了新的地方、陌生的環境並感到不安,而不願再出現。如果能讓院子的外觀完全改變,效果會更好。

  2. 鋪設人工草皮
    鋪設人工草皮,或是一些不會傷害到貓咪的防貓裝置,可以讓貓咪難以在上面如廁,就可能達到防止貓尿、貓糞的效果,建議可以鋪設在院子中或是車上。

  3. 去除或改變味道
    貓會因為某處有自己或同類的味道,而總是喜歡在同一個地方打轉,因此岩田麻美子建議用正露丸、木醋液、竹醋液或是咖啡渣溶入水中,再灑到貓常常出現的地方,這些貓討厭的味道,就有防貓效果。

  4. 防貓植物
    在住家附近種植芸香、迷迭香、檸檬草、檸檬茶樹、菊蒿等植物可以防止貓咪靠近。

  5. 誘導
    由於貓習慣在同樣地方上廁所,可以故意在貓出沒的地方設置中型盆栽,並裝入柔軟的砂土,讓貓將他當成專屬的廁所,然後每天將這個廁所移動一點點距離,慢慢將貓咪誘導到不會造成困擾的地點。

岩田麻美子強調,貓和人類一樣有自己的規則、習性,也一樣有居住的權利,雖然可能會造成困擾,但只要透過簡單的方法,就可以避免貓咪經常叨擾,因此請不要用會傷害貓咪的手段來驅趕。


家門口有濃厚貓味怎麼辦?用這些簡單的方法除臭




  1. 日本寵物用品網站PetLine則建議,可以透過改善通風功能、經常打掃來改善異味。
  2. 日本網友則在專門討論寵物議題的網站中分享,使用熱水、氯系漂白水有助尿味分解,
  3. 生活網站「The Nest」建議,除了可以在寵物店購買含有酵素的寵物清潔劑、除臭劑之外,也可以將白醋與清水以1:2的比例混合後,使用溶液徹底清除貓咪尿液的氣味。
  4. 線上生活雜誌「Good Housekeeping Magazine」則建議可以在髒污處撒上小蘇打粉除臭。

岩田麻美子則表示,噴灑小蘇打水除了消除貓味,也不會對周遭植物、環境造成傷害,不過以他的經驗來說,使用香氛劑來掩蓋,效果甚至比消臭劑還要好。至於如何選擇,可能就要依照個人使用習慣而定,選擇最適合自家的除臭方式了。

【延伸閱讀】


  • 2天然清潔法寶,浴廁不再有黴垢臭味
  • 垃圾桶飄臭味?專家:滴醋、鋪1紙吸溼防臭
  • 1張廚房紙巾竟能幫冰箱除臭!咖啡渣小蘇打也有效


米、餅、茶 × 山豬、藍鵲、獼猴 里山經濟學與中國經驗交會

2018中國綠色人物交流系列報導 2018年09月21日 上稿編輯: 陳宣竹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陳宣竹、黃鈺婷報導

(延續上篇)台灣於2010年開始,引入里山倡議的做法,在中央山脈的生態保育廊道之外,在周遭的淺山地區發展以社區為主的保育策略,建構一個更具整體性的綠網。營造「讓保育從軸線變成分枝,有如血脈連結到海岸,成為緊密的網絡」,一個人與自然共生的生產環境。

在鄰近的中國,NGO及環境工作者進入到社區,陪著社區成長,即便不是以里山倡議為名義,但是發展出同樣里山精神的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模式。

本報「中國綠色臉譜」專題,在今年8月,邀請四位在中國長期耕耘社區、聚落的環境工作者來台,他們分別是麗江健康與環境研究中心理事長鄧儀、自然之友蓋婭自然學校校長張赫赫、綠駝鈴環境發展中心理事長趙中和美境自然創始人張穎溢。

在與環資新竹自然谷交流、參訪人禾陪伴的貢寮水梯田和宜蘭新南田董米之後,綠色人物一行人來到相當多里山故事正在發生的花蓮,踏入部落與社區,與當地人、環境工作者、NGO和社會企業坐下來、好好的聊一聊,分享一路走來的里山風景。 以前怎麼做,現在就怎麼做

沿著台11線往南,駛過蔚藍的海岸,來到花蓮縣豐濱鄉的新社村,依照一個小小的「復興無菸部落」指示牌右轉而上,在寫著「DIPIT」的五個彩色小滾筒前停了下來。牆上大大的字牌,顛覆了一般對於原住民部落的想像,這裡是一個無菸、無酒、無檳榔的部落。

「Dipit的意思是貝殼、笠螺」,也是復興部落的原名。從熱鬧的太巴塱部落嫁過來的媳婦張慧芬,熟悉地細數著部落的種種。「剛開始來(Dipit)部落都沒什麼生氣,死氣沈沈」,住在部落裡的多是上了年紀的阿公阿嬤,沒什麼年輕人,「而且很多政府的資源沒有來到這個部落」。與部落的阿公阿嬤熟識後,原先只想幫部落成立協會的慧芬,後來自己跳了坑,擔任總幹事,12年來每天往返住家吉安與新社,操心起部落的大小事。

與許多原鄉部落一樣,面臨著高齡化危機的Dipit部落,年輕人越來越少,只剩4、5個「青年」——60歲以下的壯年勞動力。而12年前原本有50幾個老人,現在還在或仍住在部落的只剩下20幾個,年輕人留不住,老人家也漸漸凋零,「希望能趕快把部落的產業做出來,讓年輕人回來」。

至於要做什麼呢?「東部這裡的生態旅遊都一樣,我們想做一些不一樣的,想要復興我們的梯田」,讓離鄉青年願意回家與長輩作伴。一開始,在說服部落長輩提供廢耕已久的土地以復育梯田時,碰到許多困難,例如被阿公阿嬤的子女質疑是否是要「騙財產」,但張慧芬仍堅守初衷,不畏流言蜚語,最終也用行動說服了部落。

2016年開始,Dipit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與東華大學的支持下,結合林務局和水保局,與鄰近、較靠海的噶瑪蘭新社部落組成「森川里海」生態農業倡議的多元權益關係人參與平台,以實際管理里山的部落居民為主體,透過跨域平台的搭建,統合規劃新社村的森林(森)、河川(川)、田地(里)和海洋(海),由下而上地守護社會生態地景。

花蓮農改場根據梯田的狀況,提供朝向有機耕作的水稻栽培技術,也開設課程協助Dipit部落復育自己的水梯田。然而在課程中也發生一些有趣的事情:「阿公阿嬤拿到講義,就說『怎麼字這麼多、項目這麼多!』」慧芬的解決辦法,是直接跟阿公阿嬤說「你們不要看,回到過去的(耕種)方式就好,最初的方式!」

聽到這裡,在中國瑪曲藏區從事社區活動的趙中很有感觸,他說為了減緩荒漠化的危機,並符合政府對於縮小放牧範圍的要求,他和慧芬一樣,向當地的藏族人說「以前怎麼做,現在就怎麼做」,聯合家戶共同放牧,讓草地得以喘息、復生。

當今社會面對了許多過度發展所帶來的環境問題,政府、學者、NGO和國際組織等無不致力於研究解方,但其實最簡單的答案正是放下現代化所帶來的便利,回到過去為先祖們所實行,卻在今天為世人所遺忘的智慧。

「我們現在都重新在學習」,未經歷過最早期還沒有使用農藥年代的慧芬跟其他「青年」,正在向這些阿公阿嬤們學習他們最早耕種的智慧,很乾淨、很純樸的與大自然共生共存,「我們現在教來教去的,不就是1960年代以前的生活嗎?」鄧儀中肯地下了註解。

漫步走去梯田的途中,一台小卡車從眾人旁邊駛過,慧芬忙著跟車裡的人打招呼,回頭介紹說「那是已經80歲的阿公,和下面部落(新社部落)的人。」阿公長久以來習慣使用慣行農法,也看不慣長得很高的草,都還是會灑農藥。「我說服很久耶!」慧芬說,直到後來,慧芬講出「我們要呼吸,旁邊的生物也要呼吸呀!」才成功說服了阿公,又加碼說可以找部落裡的「年輕人」來除草。但後來,看著部落年輕人都太忙,阿公就自己叫了下面部落的年輕人上來幫忙。

「我們的精神跟Dipit(貝殼、笠螺)一樣,再多大的風浪都不會把我們沖垮」,在部落12年的慧芬,堅定地說著。 起步得快,但動作不要太快

「哈拉米喝的水比人喝的水更乾淨,吸的空氣也好。」穿過小山洞,來到位於海岸山脈的吉拉米代部落,人稱「廣媽」的范綉英,驕傲的向眾人介紹部落以自然農法耕作的139號米「哈拉米」。

眾人所在之處,是花蓮縣富里鄉豐南社區發展協會借用的永豐國小赤尾分校校舍,校內的中央是一個大樹,部落成員阿真(林綉真)指著樹根說「拉米(lami)」是阿美語樹根的意思,部落就以吉拉米代(Cilamitay)「大樹根」為名。介紹完大樹,阿真仔細地講解了牆上的山豬彩繪、學校建築的歷史,導覽如此熟練,是因為常常需要接待遊客,而這是社區發展協會的重要活動。

「我們每天只接待一團遊客,不論是4個或是40個,都只接待一團」阿真補充,為了要永續發展,協會限制與控制遊客的數量,並將導覽20%的收入回饋到部落,作為社區營造的基金。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長期舉辦工作假期,邀請志工「付費」來工作,兩岸交流負責人謝璧如分享在經費收入的回饋之外,重要的是培力在地人:「除了讓來訪的人體驗,更重要的是培訓在地青年,可以傳承記憶。」

池上米是人人耳熟能詳的品牌,但沒想到的是,吉拉米代其實是與池上同時在1997年開始發展的。「我們起步得快,但動作不要太快,一方面要讓部落跟上,另一方面也讓我們行動力氣更長更足」阿真說與池上選擇不同的是,吉拉米代想要慢慢來,在部落穩紮穩打,也因此很自然而然地走到里山倡議這條路,「因為我們本來就是想這樣做。」到底是怎麼做、為什麼願意做呢?心理抱持著疑問,眾人乘著「部落高鐵」前往梯田一探究竟。 眾人乘坐「部落高鐵」,一探天空梯田。照片:吉拉米代文化景觀提供。

放眼望去,眼前的梯田與遠方的山林連成一片,儘管下著雨,卻不減令人心曠神怡的感受。這一片水梯田地景,以天空梯田著稱,在東華大學李光中老師和政府的協助之下,依照文資法登錄為「吉哈拉艾文化景觀」,並以不影響文化景觀、反而保存景觀的方式來生活與生產。

「早期我也是種化學的(意指施灑農藥),後來我們只為了把生態找回來。」部落資深的導覽員宋雅各描述在他小時候,可以直接生吃蝌蚪(農村長大的張穎溢馬上附和,她小時候也吃過),然而使用農藥之後,田間的生物與 Hara(台東間爬岩鰍和日本禿頭鯊的阿美語)都不見了。

為了找回小時候的生態,雅各他們花費了5、6年的時間轉作有機。但沒有想到,有機肥料中能夠抑制福壽螺和害蟲的苦茶粕實在「太厲害了」,也讓一些泥鰍和蝌蚪都消失了。為了要重現 Hara,改用日本BOKASHI資材、自然農法,雖然要花更多人工去撿拾侵占農田的福壽螺,但也讓台東間爬岩鰍回來了,雉雞、水蜘蛛、豆娘也都出現了。而保護 Hara 所產出的稻米,就命名為「哈拉米」。

目前,部落有3戶人家加入哈拉米的種植,每年只產出2,000公斤的米,想買的人太多,每次都賣不夠。「那其他慣行農法的人對這個米的態度是怎麼樣呢?」張穎溢好奇地詢問。「阿公阿嬤還是希望米的產量多一點。」有機種植或是友善耕作,產量得攔腰斬,即便哈拉米的總收入要比他們高得多,「但是他們不覺得自己可以賣這麼高價。」有豐富與農人打交道經驗的綠色人物們紛紛點頭附和,讓生產者重新認識自己產品的價值,也是一條艱辛的道路。 國家公園下 轉作有機的新挑戰

這幾天在花蓮的參訪地點,主要都是位在保護區外,人與自然密切共生的所在,這些地方的保育難題,在於必須兼顧居民的生計與生態保育的願景。但是難道保護區內就沒有這道問題嗎?保護區在劃設過程中,以公權力排除了人為「干擾」,容易與在地住民相互對立,而如何調解衝突,並且保護好生態敏感區,實為一大挑戰。

駛進雄偉壯麗的太魯閣峽谷,穿過隧道和曲折的山路優惠專區哪裡買,在一個被群山環繞的六角形學校建築前停了下來,綠色人物一行人來到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慈心)陪伴的案例——西寶聚落。位於國家公園內的西寶聚落從慣行轉作有機,是慈心承接的第一個政府委託案。

1956年中橫公路工程開工,退役軍人是工程的主力,而後成立農場,政府配地協助這些退役軍人安家。然而雖然是國家配予的土地,但是在1986年國家公園成立之後,因為打藥種菜不符合國家公園的精神,而讓政府與農民呈現緊張且對立的關係。

最近幾年,國家公暢銷商品周年慶園逐漸展開與農民的對話,導入外部資源來共同發展出與環境友善的耕作方式。慈心就是在這樣的脈絡之下接下政府的委託案,如今已是第八年,慈心在西寶聚落陪伴農友一起構思與嘗試從慣行農法轉作有機,也共同面對轉作之後遭遇到的新挑戰。

「慈心就好像是在『穿針引線』一樣,把人和資源連結起來。」8月初甫退休的平和國小李思明校長,在西寶轉作過程中扮演了長期陪伴的角色,導入義工幫忙清理田區、評估試驗有機耕作、前往其他農田參訪交流,這些事情的背後都有慈心的影子。在《國家公園法》的約束及管制之下,慈心希望有機會可以去嘗試跟改變,達到經濟與生態雙贏的目標。

「有機我已經種了七年多,到現在都還在研究(耕)種的問題、野生動物的問題。」西寶農友阿珠(陳新珠),又是懊惱又是好笑的在面對轉作有機之後,與野生動物的發生的衝突。「我發現猴子是會學習的,看到人類在採收,牠就跟著採。」從高麗菜、番茄,再到原本以為猴子不愛的青椒跟櫛瓜,都被猴子學習起來,跟著採、甚至搶先摘走。

面對「猴害」,阿珠的心態是「牠吃過之後你去憎恨、憤怒,並不能解決問題,只是讓自己很不舒服。」尤其有機的栽種,只能用「預防勝於治療」的方法,在一開始就得用物理性的方式去做防治。但是再怎麼防禦,還是會被猴子給摘走一些作物,「就當作是跟牠們分享,剩下的就是我們的嘛」,阿珠笑著說。

「推有機的過程發現,環境很重要,但人的生計也很重要。維持好的生活品質是優先的考量,而不是扣一頂帽子要農友照著做」,推動有機農業21年的慈心,透過發展出的物流系統和里仁商店,將阿珠和其他農友的有機作物送到家家戶戶的餐桌上,讓這些生態合作的故事讓消費者知道。 跟社會溝通的工具:綠保標章

為了要更了解慈心在台灣推動友善、有機農業的足跡,我們也帶著綠色人物們到慈心辦公室一同交流。

「使用農藥化肥的農業,受傷的將是農民、土地、萬物和消費者。」慈心的專案研究員詹于諄,介紹慈心發展的初心——擁抱生命的初衷。

福智團體的創辦人日常師父,抱持著「只要有生命的,我都希望能照顧到」的信念,在1997年創辦慈心,初時以「誠實商店」讓民眾選購有機的蔬菜,但因為規模越來越大,在1998年成立里仁公司,延伸出於2004年創立的福業物流,配送農產品、讓農民安心,也進一步在2011年推出慈心有機驗證。

從產地到餐桌,秉持著誠信互助,慈心切入各個面向:在生產方面,提供農產的技術輔導,契作與保價收購,而面臨市場需求量不足、銷不出的農產品,也陪伴研發少添加物的加工產品;在銷售端,向小農採購,支持農友永續生產,而里仁與福業的搭配,能從供應端著眼採購;對於消費者,則是「教育走在先,先(和消費者)溝通好理念,這樣才可以走得久一點」。

從生產、加工、物流到通路,慈心建立起一條完整的有機產業發展鏈。這兩三年來,慈心也開始將觸角擴及友善農業的範圍,推行「綠色保育標章」(簡稱綠保標章),三大原則即是不使用農藥、化肥、除草劑、避用使用會傷害保育對象的非友善資材,以及積極營造多樣性的農田生態等,不需要通過嚴謹的有機驗證,能夠降低農民入門的門檻,也達到生態保育的目標。

用「田裡有腳印」的宣傳,搭配可愛的動物腳印貼紙黏貼在產品包裝的上頭,「綠保標章是跟社會溝通的一種工具」,可以用來說服一般大眾加入保育特定物種的行列,而雖然「看起來是保育一種物種,卻是讓所有生態都回來」。 用流域收復來收買人心

參訪行程的最後一日下午,穿過下著雨的台北,一行人搭著車在新北市的坪林茶業博物館旁拐了個彎,蜿蜒而上來到一片片的茶園之間,俯瞰整個茶園,滿滿的綠意之中,突兀地擺了一個藍色的桶子,桶子的邊緣有一團白色的泡沫,眾人好奇走進一瞧,是三隻青蛙疊在一起正在抱卵。

這片茶園是茶農林道賢耕耘12年的田,送禮酒推薦2018熱門商品因為採用友善環境的耕作方式,茶田間擺放的藍色桶子,就成為了一個給生物棲息的生態坑。

台灣藍鵲多棲息於中、低海拔山區的闊葉林,以及附近的茶園或果園。坪林的台灣藍鵲數量穩定,並常常在路邊出沒,藍鵲茶團隊就以此為名,在坪林翻轉過去為了壓低成本與提高產量使用的化學藥劑,在茶葉種植上結合生態保育、友善環境的做法,並推出「流域收復」的概念。

「我們想要推動台灣第一個『無農藥生態村』。」藍鵲茶創辦人黃柏鈞說,以翡翠水庫水源北勢溪流域的上游為示範點,以集水區「契作」來推動流域收復,「讓更多集水區內的茶園不再投入農藥」。透過公民參與GIS(PPGIS)工作坊,盤查出流域中哪個有用農藥、哪個沒有,也建立起茶農間的關係,執行培力與契作,並也讓茶農參與品牌的設定。

「茶園通常在文明跟荒野的中間,淺山這一塊有非常多的故事在發生。」所以藍鵲茶找來了企業進行契作,透過媒體來行銷品牌,「我們要用流域收復來收買人心」。

而作為「盤商」的藍鵲茶團隊,運作的核心概念是「盤商讓利,茶農讓地」,目前採行的是社區參與式定價,「價格是跟農家們一起討論出來的」,而未來可能進一步採用分級制度,依照茶的品質和對環境的友善程度來區分價格。

「以前農民沒有議價權,做了這個計畫,收入有好一些嗎?」張赫赫向正在泡茶的林道賢探問。

「沒有變化很大,但是穩定一些、好了一點。」林道賢回應,語罷頓了一下,又再補充「我不喜歡做有機,但老婆規定我做,因為對身體好。」眾人哄笑成一團,採行什麼方式耕作,其實是一個複雜的原因。 社會企業的核心課題:到底是做商還是環境教育?

「你們只有3個人,要的東西太多了!」聽完柏鈞的分享,走過相當多社區與組織的鄧儀,心直口快地提出了精闢的見解,提醒藍鵲茶團隊「核心不要迷失」。

藍鵲茶團隊在推動流域收復以及無農藥友善轉作之外,也一直深耕社區當地,帶領文化地景深度活動、茶農二代的課輔計畫,也進行茶農環境教育培力、參與鳥類觀察監測計畫,這一路走來,柏鈞描述了團隊心理的轉折「一把尺在心裡,一直在抓也一直在變。」

在眾多的業務之下,課輔團目前暫停了下來,鳥類監測也改成兩年一次,而茶葉小旅行「到底是做商還是環境教育?」他們不斷的探問自己。「如果單純是商業,那要怎麼推廣流域收復的概念呢?」幾經討論之後,團隊終於釐清「我們賣的其實是流域收復」。

「這些都是社會企業要面對的問題。」張赫赫回應,她所創辦的蓋婭自然學校也是從NGO自然之友分離出來,成立公司,用社會企業的方式推動環境教育。

曾經在2015年於會議中認識藍鵲茶的張穎溢,也盛讚團隊是一個好的盤商,鼓舞他們要繼續扮演好盤商的角色,「在中國是找不到一個好的盤商的!」30年間不斷遊走在不同聚落與組織的鄧儀,相當期待藍鵲茶團隊把模式建立起來,成為一個在其他地區推廣,可複製的流域收復模式。

回程的車上,張穎溢點播了一首「鳳凰傳奇」,清楚、明快、重複的拍子,讓人不知不覺就跟上節奏,張赫赫戲稱這是「農地重金屬」,在中國農村,農人在田邊播放著這些口水歌,「一放野豬豪豬都不敢來了」。

現代化進入人們的世界,也進到農村之中,人與社會的改變,也改變了人地的關係。在淺山地帶、人與自然交會之處,有衝突、有摩擦,只能與在地人共同探索,運用傳統智慧或導入新興做法,找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相處模式,發展出遍地開花的里山精神。(回看上篇)

※ 本文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林務局合作刊登

※ 「2018 中國綠色人物交流計畫:里山倡議」由昇恆昌股份有限公司 贊助支持。

TOTU AirPods運動防丟掛繩矽膠蘋果無線耳機繩 推薦, TOTU AirPods運動防丟掛繩矽膠蘋果無線耳機繩 討論, TOTU AirPods運動防丟掛繩矽膠蘋果無線耳機繩 部落客, TOTU AirPods運動防丟掛繩矽膠蘋果無線耳機繩 比較評比, TOTU AirPods運動防丟掛繩矽膠蘋果無線耳機繩 使用評比, TOTU AirPods運動防丟掛繩矽膠蘋果無線耳機繩 開箱文, TOTU AirPods運動防丟掛繩矽膠蘋果無線耳機繩?推薦, TOTU AirPods運動防丟掛繩矽膠蘋果無線耳機繩 評測文, TOTU AirPods運動防丟掛繩矽膠蘋果無線耳機繩 CP值, TOTU AirPods運動防丟掛繩矽膠蘋果無線耳機繩 評鑑大隊, TOTU AirPods運動防丟掛繩矽膠蘋果無線耳機繩 部落客推薦, TOTU AirPods運動防丟掛繩矽膠蘋果無線耳機繩 好用嗎?, TOTU AirPods運動防丟掛繩矽膠蘋果無線耳機繩 去哪買?

台長: gqaiaywiwwau
人氣(2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海外旅遊(國外、大陸)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