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你
過年前整理書(網誌放的不到一半吧!所有音樂的工具書都沒有照出來,二樓與三樓的桌上只放了給客人看的福音書與音樂書,許多都是別人送的,聖詩還有大一箱還沒有擺好)時看到國中難得掏腰包買的一本書(因為通常只會去圖書館借),書名為張曉風的「給你」。
看那雋永的文筆真的很感動,想想,或許那時也種下了生命的種子了。此篇當中與大家分享曉風的自序與楔子。
曉風自序
小時候,院子裡有一顆花,名叫月寄花,據說也叫月月紅,淺淺的胭脂色塊,在我還沒有學會珍惜自家庭院裡的花香的時候,她以無聲無息的消逝了。
如果我還能追憶那花的音容,恐怕就是那不分季候的,一波一波開不完的花蕾了。
然而,說這些,跟這本小書有什麼關係呢?
這書理的五十二篇文字,也是四年多來,一月一篇累積而成的,想來,恐怕也正等於那種小朶的月季花,淡淡的紅,小小的喜悅,不為人知的自適,以及開了又開,開了又開的一股子勁頭。
十九年前我寫過一本「給你,瑩瑩」,但這一本和那一本是不同的,這一本叫「給你」,不再是給「瑩瑩」,而是給「所有的人」。
書出之日,別無一言,有的只是屬於寄贈者的等待被收納的心情,且讓我借范曄的一首詩,來改成白話,算是小小的附筆:
偏那麼巧就折到了一枝梅花,
偏那麼巧就遇到可以千里傳贈的人,
乃將這江南早來的春天,
藉一支冷艷,遙寄故鄉隴上的人。
楔子
我站在路邊,正午的沙塵灼灼,我卻只看見你。從交錯的路與路之外,糾結的山與山之外,你踽踽而來。
你停佇在我的面前,正午的陽光明亮如鏡,我覺得我認識你。
你向我索取筐中的果實,我不勝欣喜。
那些果實來自樹,樹根植於泥,泥是陽光和雨水搏成棕色固體的泉,生命在其中隱隱湧動。
樹非我有,泥非我有,陽光雨水非我有,生命非我有,我只是偶然的摘果人,並在大路之旁享受贈貽的喜悅。
把那些果實拿去,如果你喜歡那一小握的甜蜜。
帶去那小小的核,帶去那生命的神蹟,種它在你的宅院,因為我不願意只贈給你果肉---那在果皮與果核間的一吋果肉,那在你的舌齒間只活一剎的果肉。
如是,帶著核,你轉身而去。
我想叫你回來,我想對你說,我給你的「有」,來自我曾經的「無」,因為我無,所以我去求「有」;我的「解」,來自我的「疑」,因為我「疑」,所以我去求「解」。
但你去遠了。
我忽然發現,我不必和你解釋什麼,我終於認出來,其實你就是我自己。
每一個過客是我,我是每一個過客,我們是同在一條塵沙滾滾的大路上共享一筐生命奧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