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6-14 01:38:21| 人氣792|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理想的自我追尋(獲2006全國閱讀活動文學類好書徵文比賽佳作)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旅行,在我從高中開始的生命裡,就是個極其憧憬卻又不知所以然的命題。因此,在十八歲那年也就是一九九七年時,華航旅行文學獎的揭曉就引起我的注意,獲首獎的作家舒國治這麼寫道:「連著幾天的奔行馳射,會有幾個剎那,突然感到說不出的寂寞,甚至覺得自己到了全世界最寂寞的一個城市。」文字寫的雖是寂寞,我卻彷彿從字裡行間感覺到那個陌生城市的心跳,於是,舒國治看似漫不經心卻能深刻入心的信步漫遊,讓我開始對出走及旅行這些事,有了新的思考。

  三年後這本〈理想的下午〉出書前,我已經歷多場文學文藝營、觀光旅遊及獨自旅行。於是,當我從書店買回這本書後,常常邊閱讀邊擬想下回旅行,卻總被作家文思引導著思索過去旅行種種,「旅途二字,意謂著奔走不歇。看東看西一陣後,你總還是看回你自己、看回你心中一直還企盼的某一世界。」因而起身,翻出旅行的照片、紙條、文宣等記憶殘片,回想我的出走和旅行,才驚覺花費太多力氣在找尋旅遊指南的某個場景,或刻意留下足以回憶的事物上,而忘了應當將旅途場景與自身牽起連結。

  如何才能做到?我嚮往著「早上五點」與「理想的下午」這兩篇文章中的境界,但又不得其門而入。「早上五點」表述的是在現實生活與出外旅行裡,相同的早上五點,趁著極佳辰光推門而出的心意,「便是這些微邈不可得的所謂『人煙』才是我下床推門要去身炙的東西」;同樣的,在「理想的下午」一文裡,那種「理想的下午,當消使在理想的地方」的執念,也讓我深深著迷,雖在城市,卻宜於淺淺而嘗、漫漫而走,看到什麼就是什麼,不仰賴醒目的觀光地標,而是在蜿蜒胡同、窄深巷弄、商店櫥窗、陳年舊書店…之間,貼近該城的心跳,正是「一個世故豐蘊的城市,它的下午定然呈現此一刻或彼一刻幽然怡悅的氣氛,即使它原本充塞著急急忙忙的工作者與匆匆促促的車陣。」當然,在旅途中不乏有「在隨時可見的下午卻未必見得著太多正在享用的人」的遺憾,這遺憾不只是發生在大多數旅人身上,更發生在我自己身上。

  於是,我繼續旅行,但方式不太一樣。有時我不怎麼事先做功課,畢竟那些史地背景可待旅行完後再補齊,這麼做為的是想知道自己能在旅行場域裡激發多少感知。然而可惜的是視界太窄,雖有所感但終究有限,更別說擁有對環境的判斷力。於是,我投入所謂的生態旅遊與人文旅行,在這些旅途中,我將所聽所感所觀察到的種種,以吉光片羽的方式速記在筆記本,倘若旅途當下沒有太多時間好好去深刻感覺,就留待下回,獨自帶著寫有記憶殘片的記事本再來造訪…

  但坊間不斷出爐的旅遊書,照片鮮明、內容洋洋灑灑、包裝更是精美,也往往誘惑著我。有一段時間,我也曾帶著這些旅遊書出門旅遊,結果發現總被太大的落差與無法感同身受挫敗,究其原因,該是想要印證書中所言有幾分真假的心意,漫過一切之故吧。然而身邊也不乏樂在其中的朋友,經年累月依循喜愛的報章雜誌報導一一探訪,印證過後喜孜孜地回來與友朋大力分享。我也不免狐疑,是他們容易快樂滿足,還是我太過挑剔刁鑽?

  在我放下帶著旅遊書去旅行的想法同時,也觀察著人們的旅行模式。

  畢竟如「旅行指南的寫法」該文所指,當旅行指南成為標榜詳盡實際卻是囫圇吞棗式的速食出版時,一切都不再容易誠懇踏實,撰文者少了長時間的親身經歷,呈現予人的無非是短時間的探詢卻鋪張其詞而成浪漫唯美的表象;或說深度報導式的旅行指南,往往是透過事先約訪而得,因此予人既深度知性又有浪漫美感的印象,但旅行者前往當地時,本就不可能擁有與採訪者相同規格的待遇,故不難想見多少擁著報導趨之若鶩的旅人,坐在旅行地一角捧著雜誌遙想經營者知性又感性的談吐,或捧著雜誌四處走動,只為了找到與雜誌中一模一樣的場景。

  當然,為旅人規劃旅行的人們也難辭其咎。不論是撰稿者、主編或是旅行社,常常因為幫旅人設想完善,而忘卻應當引導旅人如何走近、觀察與辨識旅行地的風土、民情、物產的重要性。

  更慘的是,這種設想完善的旅行,往往令人失去想像空間及旅行感覺,更將旅行可能遇見的諸多驚喜摒除在外,行程看似豐富緊湊,說穿了不過就是按表操課,容不得臨時衍生意外的驚喜,因為那會造成無謂的麻煩。

  更讓我難過的是,身邊的朋友一個個喪失規劃自己想要的旅行的能力,他們將休假日交給旅行社,交通食宿甚至幾點出門幾點返家概括委託他人,還拍拍胸脯跟我說,妳看,多輕鬆,這才是可以放鬆自己的旅行嘛!

  我回報一笑,想著他們怎麼沒有那種旅行過後回到依舊無趣無改變的生活時,那種「不過是換個姿勢,再來一次,報紙、電視、話題、麥當勞」的恐懼?

  而我,愈是難以和他人共同旅行了。

  有時在經歷無法推拒的朋友共遊後,我會帶著挫折又疲憊的身心,翻開舒國治的「理想的下午」,和二OO六年出版的「門外漢的京都」,字裡行間予我的旅行興味,是朋友共遊難以獲得的樂事-正所謂「門外漢者,只在門外,不登堂入室」的意境,和「這些我一逕立於門外、不特別進去的地方,竟才是最清新可喜的地方,亦是我一次又一次最感雋永、最去之不膩的地方」!

  多年的試驗與摸索後,我逐漸找出十八歲那年苦思不得其解的旅行方式,亦逐漸懂得當年似懂非懂的「理想的下午」意境。

  理想的下午,需要經歷理想的歲月,方能遇見。

  看似疏離的漫遊,其實是用近了又遠、遠了又近的距離調整著,讓自己原本的生活步調可以貼近旅行地的脈動,用這種方式在異地旅行,讓旅途中的那個旅人像是原本的自己,當旅程結束後,就像是從隔壁鄰鎮回到居住城市般地理所當然,雖沒有華麗的戰利品與照片可以向人炫耀,但能在幾個月甚至是多年後的某個時刻,悠然地想起過往旅途中某個極似生活的場景,某種尋常如家的滋味…

  我也享受著旅途中的種種驚喜,不論是簡單平凡卻非常好吃的,還是隨意走進卻不如預期的料理;我也享受著旅途中的迷路風景,在那未知亦是未曾預想的場域裡,翻讀無盡風土民情;雖然偶爾還是會翻閱旅遊報導,但我已學會不把細節看盡,留個大約輪廓於心即可;來到異地,我往往在上午前往市場,來回走上個把小時,摸索當地人們如何展示最道地的風土民情;或者在全新的城鎮先四處逡巡,再自己判斷要在哪一個區塊停下車子,步行體驗當地尋常百姓生活種種,由此所追索出的一切事物,都充滿無限蘊味。

  當然,旅行一如生活,不可缺少的便是書。也許在行李中放進一本多年前讀過但和旅行地無關的書籍,也許還會帶一本刻畫鄉間生活、充滿泥土味的詩集…,在旅途中閱讀所佔的比重大抵和日常生活相近,大約就是在某個靈光一閃的時刻,信手捻讀個幾行幾頁,帶著意猶未盡的心情繼續旅行。

  我想我當會帶著這本〈理想的下午〉,畢竟旅行的人總會遇上躊躇不前的時刻,當我站在前往城市或鄉村的岔路口卻不知該如何定奪時,說不定可以從此找到靈感。

  更幸福的是,每隔一段時間,我就可以在重看這本〈理想的下午〉之際,看見自己的轉變。儘管現在是個網路發達的社會,我還是喜歡傳統的紙本閱讀,畢竟隨著紙張的泛黃,我更能感覺到不斷累積的自我成長!


台長: 棲雲
人氣(792)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旅行感覺 |
此分類下一篇:去旅行吧!在「白色魁北克」後。
此分類上一篇:{旅行感覺}龍舌蘭科的南島另一章,瓊麻

Maryroad
這也是妳的文風?
2006-07-02 12:14:27
棲雲
For Maryroad,

是啊,
當最後一筆落下,
我也這樣問過自己。

也曾讓朋友問過與妳相同的問題。

但,
畢竟有時也會走在現實的路上,
難免,得轉圜一下~
2006-07-04 23:57:0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