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02-22 11:00:51| 人氣2,32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交響曲歷史經典之作~馬勒第五號交響曲賞析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今日音樂主題:
《交響曲歷史經典之作~馬勒第五號交響曲賞析》



「這首交響曲像是被詛咒了一樣-沒有人能了解它……
我希望在我死後五十年才指揮首演這首曲子。」-Gutave Mahler(馬勒)



綜觀馬勒(Gutave Mahler, 1860-1911)完成的交響曲共有9首,未完成交響曲則有兩首(第10與第11),另外還有未使用「交響曲」形式的「大地之歌」一首。


實際上,這一首原應是他的第9號交響曲,但被馬勒刻意避開他深信不疑之第9首交響曲魔咒,所以才定名為「大地之歌」~


PS.
經阿斌老師查,原本以為「第九交響曲魔咒(Curse of the ninth)」只有貝多芬與布魯克納跟...馬勒;


沒想到一查一下,乖乖不得了,還意料之外多增加了舒伯特與德弗札克這兩位作曲家!可見得馬勒的擔心果然是有其依據的呀~~~



交響之最~必聽第五號交響曲
自從1970年代後半復興起馬勒旋風以來,這首作品就在他的交響曲中,成為最受大眾喜愛的一首作品,演奏機會特別多。


可能之一,是1971年在第24屆坎城國際影展得到25週年紀念獎的電影「魂斷威尼斯」(盧奇諾·維斯孔蒂執導),使用此曲的第4樂章稍慢板為配樂,綿綿無盡的音樂加上這電影絕美畫面,使此曲的名氣高漲。


1901年夏天,馬勒在沃特湖畔的麥亞尼希渡假,在他的作曲小屋完成「呂克特5首歌曲」第1~4曲,「悼念亡兒之歌」第1、3、4曲,「少年魔法號角」中的「小鼓手」。


接著馬勒開始寫作交響曲第5號的草稿,並在1902年接近年末時完成。


這時期,馬勒戀愛了~1901年11月,馬勒在沙龍中認識當時22歲的艾瑪‧辛德勒(Alma Schindler, 1879 -1964),未來的馬勒夫人。


他們的年齡相差快20歲,艾瑪在當時被認為是維也納最漂亮、又有才華的女性,但馬勒陷入了瘋狂的戀愛ing,展開對艾瑪的瘋狂追求~


儘管當時艾瑪與她的音樂老師策姆林斯基(Alexandervon Zemlinsky,1871-1942)正在戀愛關係中,但她與馬勒還是在當年12月發表婚約,於次年3月結婚。(阿斌老師備註:等一下!這不就是說不到一個月,艾瑪就答應嫁給馬勒了嗎?)


他們的大女兒瑪麗亞於1902年11月3日出生;二女兒安娜出生於1904年。

為何阿斌老師要詳述這一段馬勒生平呢?


因為一方面大家喜歡偷窺作曲家私生活(誤XD);另一方面其實因為遇到艾瑪,是正在馬勒譜寫交響曲第5號的時期,因此艾瑪可說對馬勒生活產生了全面的改變~(嗯嗯XD)。


依20世紀荷蘭指揮大師孟給爾貝爾格(Willem Mengelberg, 1871 - 1951)的說法:第五號交響曲的第4樂章,就是寫給艾瑪的愛的音樂。


他曾在樂譜手稿的左邊,寫下詩句說「妳是我至福的歡樂!」


艾瑪曾幫馬勒抄寫分譜,也能背出全曲的分部。


本曲之首演是在1904年10月18或19日,在科隆由馬勒本人指揮舉行。


首演之後,馬勒曾寫說,「這首交響曲像是被詛咒了一樣-沒有人能了解它……我希望在我死後五十年才指揮首演這首曲子。」


弟子指揮家布魯諾.華爾特(Bruno Walter, 1876-1962)則說「人們狂熱的接受這交響曲。這很清楚的表示,作曲家作品的普遍性變得更大。」


本曲結構龐大,共分為五樂章三大部分,結構如下:


Part I:
1. Trauermarsch (Funeral March) (C sharp minor)
2. Stürmisch bewegt, mit größter Vehemenz (A minor)


Part II:
3. Scherzo (D major)


Part III:
4. Adagietto (F major)
5. Rondo-Finale (D major)



各樂章的解說如下:(引自〈馬勒鄉民指南〉網站)


第一樂章:

「送葬進行曲」,升C小調,2/2拍子。採取含有兩次中段的形式。

首先,用德文指示:「以精確的步伐,嚴格地,像葬列似地」。以小號表示送葬的鼓號調而開始。不久,加入了其他樂器,造出了強烈的悲愴味。告一段落後,小提琴與大提琴緩慢地奏出悲哀的主題。


然後出現送葬的行進節奏。逐漸加激之後,用比前面更為厚重的編制來反復主題。將這一主題以發展風進行之後,突然加快速度,樂曲便指示為:「熱情而粗曠地」,進入於降B小調的第一中段。在沈重得像鐘聲一樣的音響中,小號與小提琴做對位法的進行。這一段,也可以聽到由小提琴奏出撫慰樣的新旋律。長號奏出鼓號調即成為第一段的再現。不過,卻變得比第一段更為激烈,也更顯得立體性。樂曲到了祇剩下定音鼓所奏的送葬節奏後,即達於A小調的第二中段。可是,在此之前的獨奏中提琴,卻是奏著「悼亡兒之歌」的「在此世上的喜悅之光」的動機。第二中段是祇由弦樂開始,進行首撫慰樣的旋律。將此做發展型的進展,到悲哀至極的項點,使出現小號的送葬節奏,然後就此趨於平靜,最後祇剩下小號與大鼓,樂曲即輕輕地結束。


第二樂章:

A小調,2/2拍子。以德文指示為:「如暴風雨的激烈,並更加的加激」,奏嗚曲形式。如果以古典曲式來看,這段音樂應屬第一樂章,但從內容上看,卻是第一樂章「送葬進行曲」的延續,因為整個樂章中,自始自終流露出悲愴的氣氛。


在低聲部激烈的序奏之後,小提琴出現強勁有力而不穩定的第一主題。一面將此主題做發展風的進行,一面也加入前樂章的中段動機。第二主題是減慢速度,隨著第一樂章的送葬節奏,大提琴以F小調朗朗所奏的旋律。速度回到原速,即開始發展部。首先,是處理序奏的低聲部的動機,接著進行第一樂章中段的旋律。然後,第一主題像是曇花一現般的出現過之後,隨著定音鼓,大提琴悠然地唱出第二主題。像這樣,進行各種材料的發展之後,將第一主題加以變形而成為再現部。第一樂章的第一中段開頭也在此露了臉。第二主題雖然在此有好幾次被暗示,但卻並不完全再現。於是最後,一面將第一主題做九度音程的大跳,一面輕輕地結束樂曲。


第三樂章:

詼諧曲,D大調,3/4拍子。指示為:「強有力而不太快地」。

由法國號叫喊出強有力的主題,木管承接法國號信號風的動機,奏出維也納舞曲的快樂的主題。這是全樂章的基本主題,另外又出現兩個特別重要的副題。這樂章雖題為「詼諧曲」,但不照古典形式作成,曲中的兩個副題也可看成兩個中段。用主題展開十分別緻的發展之後,即達於降B大調的第一中段。在此,小提琴奏出明朗悠閒的藍德勒風格的旋律。大提琴則以對位法交纏著它前進,接著雙簧管奏出優美的對位旋律,給人印象頗深。這一中段的部分意外的短,接著第一段以自由的形態來再現。


第二中段是減慢速度,由法國號悠閒的旋律來引導。這一段旋律以發展風進行,這是一段相當長的發展部,並由各樂器輪流演奏下去。然後就是第一段的三現(再現部)。接著,銅管奏出第一中段的旋律,然後木管奏出第二中段的旋律,不久第二樂章的第一主題的開頭也加了進來。於是樂曲變成發展風的結尾,法國號叫囂造出最高潮而給束這一樂章。


第四樂章:

稍慢板(Adagietto),F大調,4/4拍子,三段體作成的浪漫間奏樂章。

這是充滿馬勒風格而透明優美的樂章,全長只有五頁,不僅短小,而且祇以豎琴與弦樂器來進行樂曲。由於音樂最後是以半終止不間斷地進入終樂章的,因此又可是為第五樂章的序奏。以豎琴為伴奏,第一小提琴緩緩地奏出抒情的主題。樂曲變成厚重的對位性之後,即進入於中段,由第一小提琴奏出不安穩的旋律。這裡沒有豎琴加入。然後才開始加入豎琴,以擴大第一段的旋律為暗示,而進入於第三段。此第三段回到F大調上,把第一段簡潔化了的。最後,逐漸下降變成最弱奏的第三音終止後,以輕弱的和弦結束這一樂章。


第五樂章:

輪旋曲,D大調,2/2拍子,遊戲式的快板。這是輪旋曲式的終曲,但省略了主題的復歸,各主題又以賦格曲式展開,然後凝聚各主題,構築成最後的高潮。


開頭的序引中,法國號與小提琴把帶有延長記號的單音,分別暗示性地奏出之後,樂曲變為快板,低音管、雙簧管、法國號、豎笛等奏出主題的斷奏,接著變成遊戲似的快板(Allegro giocoso),由法國號吹出主題,再由其他樂器以賦格型進展。


當以律動性的和弦做收束之後,由大提琴奏出匆忙的巴哈風第一副主題,這也是以賦格型進展。這一賦格樂段也加入了由小提琴所奏的優美的(grazioso)新旋律。主要主題由小提琴開始而以賦格型再現,接著再現第一副主題。加入了前面的優美的(grazioso)動機。就這樣,繼績向前旋展馬勒拿手的對位法性技巧。在此也有二重賦格、也有三重賦格,主題就是被這些賦格一又再用。至進入了結尾之後,由銅管造出很大的對位法性高潮,在強烈的狀態下結束了全曲。


台長: 台長:阿斌老師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