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4-28 13:12:00| 人氣10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她坐著就改變了世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當您和家人到一家高級的餐廳用餐時,瞥見臨桌幾位黑人正談笑風聲、邊吃邊聊的,或是在孩子學校的遊樂場中,看到黑人和白人孩子一起玩得不亦樂乎時,可別以為這些都是「理所當然」的喔!要知道這樣的畫面,大約在五十年前的黑人心中,還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呢!
今日美國的黑人,能夠享有和白人一樣的人權與福利,並能自由地使用各種公共設施,乃是四、五十年前,因著一群堅信上帝賦予人類平等、自由,人們應當互相尊重的黑人,不畏艱難,團結奮鬥,努力爭取得來的。而其中一位傑出女性,後來被稱為「人權運動之母」的蘿莎.派克斯(Rosa Parks),更為整個美國黑人爭取公正和平等的運動,帶來了「關鍵性」與「突破性」的影響。

一九五五年的十二月一日那天,蘿莎因為在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市的公共汽車上,拒絕起身讓座給一位白人男子,而遭警察逮捕,並以違反種族隔離法而定罪。此事引起黑人的大肆反彈,全市的黑人以集體拒搭公共汽車來表達抗議,長達一年的聯合抵制行動,雖然歷經種種艱辛與困難,但黑人空前的大團結,以及公車單位的重大虧損,卻引起了社會大眾的注意,終於在隔年一九五六年的十二月二十一日,蒙哥馬利市市政府高等法院宣布,從那天起黑人乘坐公車可以自由選座,且不用再讓座給白人。

因著這次抗爭的成功,美國黑人得到莫大的鼓勵而更加團結,他們爭取公正和平等的運動更如火如荼地在各地展開,經過多年持續不斷的努力,黑人才得以在各方面享有與白人一樣的權利。因此,後人稱讚羅莎‧派克斯「坐著就改變了世界」。

童年:是非曲直、嫉惡如仇
一九一三年,蘿莎.派克斯生於美國阿拉巴馬州的一個普通黑人家庭。雖然她的祖母五歲時黑人就被解放了,不需再做白人的奴隸,然而直到蘿莎出生,甚至到她長大成人以後,美國的黑人仍在隔離主義(Jim Crow Laws)的陰影下,飽受岐視,處處受到不公平的待遇,過著猶如次等公民的生活。

依照當時的規定,黑人不能和白人上同樣的學校。蘿莎童年時期所上的那所「黑人學校」,從一到六年級大約有五、六十個孩子,全部擠在一間簡陋的木造教室裡上課,冬天孩童們還要自備點火取暖的木柴。雖然黑人和白人同樣都要繳稅,但政府卻不以津貼補助「黑人學校」的需要,所以在「白人學校」裡,不但有磚蓋的一間間教室及遊樂場,還有校車接送孩子上、下學。每當小蘿莎和同伴夏日頂著烈日,或是雨天踏著滿地的泥濘,走在上學或放學的途中,看著載滿白人孩子的校車呼嘯而過,有時還要忍受一些頑皮白人孩子拋來的嘲弄譏笑,心裡的難過和不平是可想而知的,這種羞辱也讓她原本物質窮乏的童年,顯得更加的酸楚與苦澀。

除了學校之外,在其他的場所黑人也受到極大的歧視。黑人不能進入白人的餐廳、商店、或電影院,任何公共設備,就連飲水機都標示了「白人」與「黑人」的分別。那時搭乘公共汽車,無論黑人或白人,同樣都要付一毛錢的車資,但黑人只能坐在後面,因為前面的坐位是保留給白人的,如果白人的座位不夠,黑人還得起身讓座。

不但如此,當時還有一夥稱為三K黨(Ku Klux Klan)的白人組織,集體身穿白袍,頭戴白色頭罩,不但燒毀黑人教堂,殺害黑人,有時對一些願意幫助黑人的白人,也施以殘暴的對待。所以黑人不但受到歧視的羞辱,也因三K黨的攪擾恐嚇,經常生活在膽戰心驚的精神威脅裡。

中年:孤單奮戰、義無反顧
蘿莎十九歲時和理髮師瑞蒙‧派克斯結婚,在他的幫助與鼓勵下唸完高中,而後她也隨著瑞蒙參加了一個黑人人權的團體NAACP(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Colored People),積極地參與、關心美國黑人的人權問題,她並於一九四三年被選為該組織的祕書。

在這段期間,她不但結識了許多位當時著名的黑人人權運動領袖,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全美各地因種族歧視,而使許多黑人蒙受不公、冤枉、或殘害的事件。或許是因為看見太多自身與同胞,長年以來飽受歧視所帶來的羞辱,讓她不由自主的把這種積壓已久的無奈與不甘,化成了忍無可忍的行動抗議,以致在她四十二歲那年,挺身而出隻身挑戰種族隔離政策,在公車上拒不讓座給白人。

當法院判定蘿莎為有罪之後,羅莎的榜樣激勵了黑人,黑人人權組織決定號召全市黑人拒搭公共汽車抗議,實行一個禮拜之後,公車單位就發出財務困難,無法營運的警訊。當時的著名黑人人權領袖金恩博士,也到處發表演說聲援蘿莎,並呼籲黑人同胞要團結一致,強調要以冷靜、非暴力的抵制方式,來爭取平等的權利。

拒搭公共汽車的抗議運動,受到整個蒙哥馬利市黑人的大力支持,有人甚至每天清晨三、四點就需出門步行去上班,少數有車的黑人也盡其所能的給人搭便車,逐漸的抗爭與爭取平等的聲浪越來越大,引起了全國人民與媒體的注意。但是瑞蒙和蘿莎卻也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因為他們沒多久就都被雇主解雇,並且經常接到恐嚇、威脅的電話。

許多黑人人權運動領袖也受到各種逼迫,金恩博士的住家就曾被安置炸彈,並多次被恐嚇要殺盡其家人,也曾與其他人權運動領袖同被控訴,指控他們帶領抗爭運動是違法的行為。然而蘿莎和這些領袖,並沒有因此而畏懼或退縮,反倒愈挫愈勇,黑人展現的團結力量也愈加壯大。蒙哥馬利市市政府終於讓步,宣布以後居民搭乘公共汽車,不分黑人或白人,一律平等,自由入座,這才止住了為期381天的抗爭運動。

黑人流淚流汗和不住的禱告,艱辛地擷取了第一次人權平等的果實之後,並沒有停下努力的腳步,此後各地的黑人更加團結,人權運動也在全美蓬勃的開展,也逐漸的看見績效。於是慢慢的黑人公民可以自由投票,任何學校、商店、餐廳等公共場所,或是各類公共設施,甚至公司行號的人員雇用,都有法律規定不得有種族的歧視,以保障有色人種的權益。

蘿莎.派克斯以追求公正為己任,義無反顧地為黑人權利竭力奔走,人們終於逐漸看見,當年金恩博士著名演說中的那「一個夢」,變成了一個鮮明的目標,成為齊心努力的方向。如今竟然已一步一步地,「美夢成真」似的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實現。

老年:寬宏大量、公義長存
一九五七年蘿莎和瑞蒙遷居到密西根的底特律後,依然活躍於黑人人權運動,蘿莎並多次受邀在黑人的集會或大遊行中發表演說,後來還獲聘成為美國史上第一位黑人國會議員約翰.坎耶斯(John Conyers)的助理,蘿莎不但在接待與傳達的工作上,帶給約翰.坎耶斯許多建議及協助,平時也致力於關心並幫助底特律地區一些無家可歸的黑人。

金恩博士於一九六八年遇刺身亡,帶給蘿莎和全美黑人莫大的驚懼與沉重的打擊,蘿莎雖曾一度茫然失措,但很快的就重振精神,繼續和瑞蒙以及其他人一起奮鬥。一九七七年瑞蒙.派克斯和蘿莎的弟弟相繼在同年去逝,兩年後她的老母親也與世長辭,連遭喪親之痛的蘿莎,雖然已是六十多歲的老人,依然勇敢的獨自走出悲情,更多地投注心力於關懷、鼓勵、並幫助美國的黑人學生及年輕人。

被尊稱為「人權運動第一夫人」的蘿莎,得過許多著名的獎章,她於一九八七年利用所得的獎金,為紀念夫婿瑞蒙成立了「蘿莎與瑞蒙派克斯自我成長中心」,並以此非營利機構,提供獎學金或舉辦演講活動,讓年輕一代的美國黑人了解當年爭取自由、平等的艱辛,並鼓勵他們珍惜並把握,今日可以平等受教育的寶貴機會,多多充實,以塑造自己「沉靜的毅力」(quiet strength)、好為家庭、及社會帶來貢獻與福祉。

雖然蘿莎曾在一九九四年在其住處,遭一名年輕黑人男子的搶劫毆打,她依然不灰心氣餒,事後並發表聲明請大家為這位年輕黑人禱告,且呼籲社會大眾要更多看重對年輕人的教導與帶領。這位身材嬌小,聲音輕柔的人權女鬥士,不但是美國黑人心目中的「女英雄」,也是位充滿公義、愛心與寬宏大量的典範。她對真理與理想的執著,並因信仰所帶出的愛心,及在生活裡展現的堅強毅力,更成為我們學習的榜樣及楷模。

台長: 小熾
人氣(10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