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6-07 11:53:46| 人氣16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寶應公辦名校轉制衝擊波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王玉芬站在寶應中學風景如畫的新校園裏,夜色中,身後燈火通明的叁幢教學樓裏夜自修的學生們一片寂靜。此刻的這份寧靜,傳遞給王玉芬這位民辦翔宇教育集團董事長的是一種欣慰。而在兩年多前她第一次與寶應打交道的時候,她的內心則是強烈的期待與莫名的忐忑交織在一起,因為她的名字將與蘇中大縣寶應的叁所公辦名校的集中轉制緊緊地聯系在一起,與整個寶應和中國教育界一樁破天荒的舉動聯系在一起。
在那場堪稱"事件"的轉制中,寶應縣政府與民辦翔宇教育集團簽下一紙協議,將寶應最優質的教育資源--寶應中學、寶應實驗初中、寶應實驗小學捆綁轉制,全部改成民辦學校。
寶應縣教育局局長張從正是這次轉制的親歷者和推動者之一。他告訴記者,由于歷史的原因,寶應經濟基礎比較薄弱,2000年,全縣可用財力1.4億元左右,而教師工資的財政需求就達1.1億元。老百姓希望名校能招收更多的學生,也希望薄弱學校的辦學條件能得到改善。可當時的寶應中學,每年衹能招收8個班;名師薈萃的寶應縣實驗初中,是租賃了縣教師進修學校校捨創辦的,辦學條件連一般普通中學都不如;縣實驗小學,周圍是居民區,校園沒有任何發展的空間。叁所名校要發展,唯一的辦法是异地重建,但重建起碼需要2個億的資金,這對財力薄弱的寶應而言無疑是捉襟見肘。
機緣巧合,在張從正最感無奈的時候,他與淮安外國語學校董事長王玉芬、校長盧志文坐到了一起。王玉芬曾在上海經營建材、碼頭,後投資于房地產,麾下的企業是上海市金山區人民政府表彰的"十強私營企業"。雖然事業輝煌,但王玉芬難忘曾經經歷的貧困生活和無法圓滿的求學夢。1999年,她投資5000餘萬元興建了民辦的淮安外國語學校,首度涉足教育產業。僅僅一年以後,在她和校長盧志文的努力下,淮安外國語學校成了淮安的名校。
王玉芬和盧志文應邀首次踏上了寶應的土地考察。接下來,他們又和寶應縣委書記聞道才坐到了一起。
合作意向很快達成,王玉芬表示可以對新建寶應中學進行全額投資,條件是寶應中學轉為民辦,並且希望寶應實驗初中和實驗小學也捆綁進來一起轉制,因為這樣的話可以使十二年基礎教育在一種新的體制下予以貫通。暫時不行的話,初中和小學可以先搞"國有民營"。
經過周密的調研後,2001年初,聞道才代表寶應縣委縣政府表示,縣裏願意拿出寶應中學、實驗初中、實驗小學叁所最優質的名校進行改制。王玉芬則表示,願意投入巨資,將這叁所學校建設成面向普通百姓的全國一流的優質民辦學校。
2002年2月18日,雙方協議簽署之日,也是寶應各界爭議四起之時。懷疑與責難,在一夜間涌來。"當時,多數老百姓在懷疑、觀望,反對者也有相當的比例。"聞道才說。
寶應民間對這場轉制的質疑,概括起來說,一是政府把名校"賣"了讓私人去辦,國有資產是不是流失了。二是私人辦學為賺錢,收費門檻會否高得讓人上不起。叁是政府是否在甩教育事業的包袱,"賣"了叁所學校後原有的財政投入該投的也不用投了。四是原來的教師會不會因為投資方的資本意志而被大量清洗,造成教師隊伍危機。
在王玉芬和盧志文與寶應縣政府商定的改制方案中,幾乎所有在協議簽署後涌現的質疑,都事先周全地制定了對策。而所有的一切,就是站在老百姓的立場上考慮改制的一切問題。
在這個無論是當時還是現在看來都堪稱完美的方案中,其價值就在于用平和而非激烈的方式處理了公辦名校轉制這場改革中的種種矛盾。
如今擔任翔宇教育集團總校長的盧志文告訴記者,當時設計的轉制方案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老校不賣",協議規定投資方必須斥資在异地興建新校園,用增量投入來解決寶應教育發展的"瓶頸",而非利用原寶中作簡單地存量盤活。這一舉措解決了人們眼中的國有資產流失問題,事實上,新寶中沒有帶走老寶中一張課桌甚至一支粉筆,而新實驗初中在新校園建成之前寄居老寶中校園,每年也以支付200萬元的代價進行有償使用,未來則會將老寶中校園完全還給寶應政府。事實上,投資方投入巨資後從寶應縣得到的是寶應叁所名校的品牌資源。
在寶應縣教育局局長張從正眼裏,即便說叁所名校的品牌資源賣給了外來投資者,在叁所新校園全部异地新建後,叁所名校還是在寶應的土地上,投資者帶不走它們,它們還是在造福寶應人民。"不賣"的意義還在于,如果是"賣",一賣之後政府得到的資金,未必會再次投入教育,而如果賣的價錢一低,就肯定是國有資產流失。
盧志文向記者描述的那份轉制方案中,幾乎每一條都非常有現實針對性。
"校名不改",寶應中學和另兩所學校仍維持原名,但在其名稱前均加上翔宇教育集團。優質教育資源"寶應出品"的品牌沒有改變,而投資方的品牌也得到了張揚。
"教師不退",方案規定轉制後叁所學校原有的教師仍是公辦教師,並且實行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限制了政府在原有教師的問題上徹底"甩包袱"。
"拔款不停",叁所學校改制前政府每年撥給的600萬人頭費繼續撥出,但不是撥給這叁所學校,而是轉投縣裏其它薄弱學校。這同樣使得政府不能在對教育的財政投入上以改制的名義"甩包袱"。
"收費不放",方案規定了轉制後學校的收費上限。事實上,叁所學校的收費標準,均低于轉制前的標準。從而使"改制就是漲價"的質疑煙消雲散。
"級別不要",原來寶中的行政級別是副處級,高于縣教育局的正科級。改制後新寶中取消行政級別,也理順了與教育主管部門的關系。
"地位不削",方案要求叁所名校轉制後仍能享受到和原來公辦學校時一樣的地位,拒絕民辦後地位的"邊緣化"。
這樣的一份方案端出來後,在縣裏的相關會議上,順利通過;上報揚州市有關方面,贏得了支持。民意調查顯示,了解詳細方案後的群眾大多認同。
半年以後,隨著"現代化、書院氣、花園式"的新寶應中學奇跡般地建成,群眾的
的感受此時已變成了驚嘆。時至今日,翔宇教育集團總校長盧志文依舊清晰得記得2001年的9月1日,這一天,他在新寶應中學的校門口笑迎學生。他看到了學生的笑臉,也聽到了家長們對這場改制的理解和贊賞。
當轉制的第一扇門打開後,寶應人發現,推開後面的門,竟是那樣容易。寶應縣教育局將原本用于叁所學校的投入和原寶應中學的租賃費,全部投入到了相對薄弱的學校,于是,寶應多所學校的辦學條件得以改善。省教育廳對寶應的這項探索也給予了充分肯定。
投資寶應教育的翔宇教育集團董事長王玉芬,如今已是江蘇省人大代表,全國城鎮婦女"巾幗建功"標兵。記者問她,既然來投資,資本總是要求回報的,她如何看待教育產業的投入和回報。王玉芬對記者說,她把投資回報期定在12年到15年,這符合教育產業是長期投入,但形成品牌後會有穩定回報的市場規律,這和當下不少民辦學校短期收回投資的做法大相徑庭。
盧志文也說,民辦學校確有不少優勢,但方向不能跑偏。如今一些民辦學校被家長形容為"門臉嚇人、名師誘人、收費驚人、進去誤人",就是辦學思想沒有端正的結果。
寶應叁所公辦名校轉制的成功實踐表明,在教育產業發展的問題上,無論是姓"公"還是姓"私",關鍵是看有沒有從根本上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符不符合大多數老百姓的根本利益,"發展是硬道理"這杆標尺,量出了寶應在教育轉制過程中的成功經驗,也量出了寶應教育事業未來的發展潛力。

台長: bluesea
人氣(16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