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2-05-28 18:18:09| 人氣1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法供養的意義和種類

緣起作用不空、不錯亂,每種供養都會得相應果報。比如,供歡喜,得大喜悅;供音樂,得微妙音;供舞蹈,得無礙神通;供寶物,得菩提分功德寶;供樹木,得莊嚴覺悟樹;供鈴鐺,得眾人皈敬;供妙花,得如佛相好。所以,供養有種種奇妙、廣大的果報。如果確實由於往昔沒有積累福德,導致今生自己非常貧困,沒有財物作真實供養,也可以用鮮花、淨水、藍天和白雲等無主物作供養,甚至通過觀想作意幻供養,這也能積累巨大的福德。

財供養又分外財與內財。內財(頭目腦髓)供養,最難能可貴,若能稱性,也是法供養。《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中,過去日月淨明德佛,為一切眾生喜見菩薩說《法華經》。喜見菩薩樂修苦行,滿萬二千歲已,得現一切色身三昧。心生歡喜,即念我得三昧,皆是聞《法華經》力。即入三昧,從虛空中雨種種華香,滿千二百歲,以香油塗身,於佛前,以天寶衣而自纏身,灌諸香油,以神通願力而自燃身,光明遍照八千億恒河沙世界。其中諸佛同聲贊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如來。若以華香瓔珞,燒香末香塗香,天繒幡蓋,及海此岸栴檀之香。如是等種種諸物供養,所不能及。假使國城妻子佈施,亦所不及。善男子!是名第一之施,於諸施中,最尊最上,以法供養諸如來故。”可見融通財供養與法供養,廣修供養的行願方才圓滿。

可見,以財供養與法供養兩種來說,法供養最為殊勝。《十地經論》卷三談到供養的種類時說:“供養有三,一為利養供養,衣服臥具等之謂也。二為恭敬供養,香花幡等之謂也。三為行供養,修行信戒行等之謂也。”

日本藤素 日本騰素 必利勁 威而鋼 日本藤素真假 日本藤素官網 藤素藥局 日本藤素價格 持久液 JAPANTENGSU 萬力可 春藥 

供佛的內容是從“懸繒、燃燈、散華、燒香”(《無量壽經》),進一步定形而成“塗香、花、燒香、飲食、燃燈”(《蘇悉地羯羅經》)。《大日經疏》又對這些供物予以教理上的解釋,認為塗香是淨之義,如世間的塗香能清垢穢、息除熱惱。今行者以虛空之閼伽(即水)來洗滌菩提心中百六十種戲論之垢,以住無為戒。塗之,能除滅生死之熱惱,得清涼之性,故曰塗香。所謂花,乃生於慈悲之義,亦即此淨心的種子在大悲胎藏中萬行開敷,莊嚴菩提樹,故曰花。燒香是至遍法界之義,天之樹王開敷時,如香氣,逆風、順風自然遍布。菩提之香亦然,隨一一功德,為慧火而焚,為解脫之風而吹,隨著悲願力而轉自在,普薰一切,故曰燒香。飲食是無上之甘露,不生不死之味也,若此果德成熟,進而服用其無上之味時,即名為入證,故說為食。所謂燈是如來之光明破暗之義,係指至果地時,心障盡轉,無盡之慧普照眾生,故曰燈。

同樣,在密教中則舉出六種基本供養具即“閼伽、塗香、華鬘、燒香、飲食、燈明”,將此六種各分配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等六波羅蜜。或將“嬉、鬘、歌、舞、香、華、燈、塗”八種神格化,各自附於曼荼羅的相應位置上。

普賢菩薩強調“諸供養中,法供養第一”。一般人覺得供養用有形有像的財物才踏實,供養物豐盛,才算有大功德。相比之下,總覺得法供養不那麼實在,甚至懷疑是否可作為供品來供養。

從作用上觀察,法是佛母,佛是由法而成就的,從凡夫到佛的一切斷證功德,都是由法而來。想一想,法能使人成佛,能使人得到暫時、究竟的一切利樂,地水火風的無情物能使人成佛嗎?能使人獲得智慧、慈悲、神力嗎?當然不能,它的直接作用只是為人提供生活便利、養身、娛樂等等,至於直接在心上離過證德,則沒有絲毫作用。所以,法財遠遠勝過外財,故說“諸供養中,法供養最”。

以下解釋七種法供。

(1)如說修行供養:依照佛陀宣說的種種法門修行,即佛經流通分經常出現的“依教奉行”,或是“信受奉行”。

(2)利益眾生供養:凡是對眾生有利的事,我們應積極實踐。見到他人有難,主動給予解救、幫助,使之遠離痛苦,獲得安樂,這也是供養諸佛的修行。因為佛菩薩是為利益眾生而出現於世,我們能利益眾生,就是在為佛菩薩分擔職責,就是對諸佛最好的供養。

(3)攝受眾生供養:許多人對佛法有誤解,若直接對他們介紹佛法,很可能有排斥心理,這就需要先攝受他們。佛法中有四攝法門,分別是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布施,是見到他人有物質或精神方面的需求,積極給予幫助,供其所需。愛語,是本著柔和關愛之心,以真實、利他的語言令人歡喜。利行,即一切行為都對他人有利,不會對其構成任何傷害。同事,即以與大眾同樣的身份參與其間,使之產生認同感。倘能按四攝法門行事,必能與眾生廣結善緣。當對方從內心接受我們,了解我們的善意,並將我們視為良師益友之後,再向他們宣說佛法,就能使之樂於接受,而不會有那麼多心理障礙了。

(4)代眾生苦供養:以同體大悲的精神,將眾生和自己視為一體。很多時候,我們並非無力幫助別人,而是因為自他的分別,使我們不能對他人的痛苦感同身受,自然也就不會積極主動地替人分憂解難。我們自己生病時,會千方百計地設法治療。可當他人生命垂危時,我們也會那麼急迫嗎?也願傾己所有幫他治療嗎?也願意代他承受病苦折磨嗎?如果我們能時時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一點一滴地努力去做,就能逐步化解自他分別,逐步和眾生融為一體。那時,就能真正感受到眾生之苦,感受到切膚之痛,而不僅是在口頭說說。

(5)勤修善根供養:即通常所說的“眾善奉行”。善行的內容很多,如皈依、供養、懺悔、護生及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等等。凡是對自己和眾生有利的事,都是我們應該修習的善行。這種修習是長期的,不是幾天可以達成的,必須勤勤懇懇、堅持不懈地做下去。

(6)不捨菩薩業供養:不捨,即不放棄。身為大乘學子,必鬚髮菩提心,行菩薩行。菩薩行,主要以六度四攝為主,根據眾生的不同根基,方便善巧地給予幫助。這種幫助,也是盡未來際永不間斷的,決不半途而廢。

必利吉 印度必利勁 持久液 一炮到天亮 印度神油 美國Rhino犀牛7 美國黑金 德國黑螞蟻生精片  日本淑女剋星精華素 西班牙金蒼蠅催情水  陰莖增大膠囊 日本藤素男性速效保健品 日本騰素評價  日本藤素哪裡買 日本藤素心得 

(7)不離菩提心供養:菩提心,是自覺覺他之心,也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之心,由大悲心而來。在完成自身覺悟的同時,積極幫助他人獲得覺悟。發起菩提心之後,我們的所作所為,乃至起心動念,不能有剎那離開這一發心。否則,即使行善,也只是普通的世間善行,只能感得人天小果,有漏之因,無法成為佛果資糧。正如省庵大師在《勸發菩提心文》中所說:“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根,是名魔業。”

“善男子!如前供養無量功德,比法供養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羅分、算分、數分、喻分、優婆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俱胝、那由他、迦羅、算、數、喻、優婆尼沙陀,都是超過億萬的數量詞,形容極多之意,難以窮盡,此處不一一詳解。普賢菩薩告訴法會聽眾:善男子呵!你們要知道,前面所講的種種財物供養,雖然可以得到無量功德,但比起法供養的功德卻有天壤之別。即使所有這些累積起來,也比不上法供養的一念功德,而且相距懸殊,無法類比。

台長: frtgryht
人氣(1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