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2-05 19:26:01| 人氣11,94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光復前台灣建築發展脈絡之初步回顧三BY曾翔姿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樣式建築依風格可分為古典系與非古典系,前者又可細分為受英格蘭紅磚建築影響,以及受歐陸古典系統建築影響的建築。由於來台任職的建築師有不少受教於辰野金吾而帶入了辰野風格,生產受英格蘭紅磚建築影響的建築,如台灣總督府、台北帝國大學病院(近藤十郎,1916,今臺大醫院舊樓)。受歐陸古典系統影響的建築造型上較為嚴肅,傳達了強烈的威權特質,特別是應用馬薩屋頂的法國第二帝國式樣,多使用於官署建築。由於古典風格於台灣為第二次移植,台灣也不生產此古典建築的石材,因而多依賴洗石子類的仿石材。此系統影響而生產的建築有台北總督府博物館(1915,野村一郎、荒木榮一,今國立博物館)、台南地方法院(1912,森山松之助)、台南州廳(1916,森山松之助,今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

1920年代中期,受非古典系統影響的建築開始出現,如簡化哥德風格的台北高等學校講堂(總督府官房營繕課,1929,今師範學院禮堂)、仿羅馬風格的台北帝國大學文政學部(總督府官房營繕課,1929,今台大文學院)、異國風情的台北放送局演奏所(栗山俊一,1930,今二二八紀念館)。非古典系統建築如仿羅馬、哥德簡化風格等多運用於宗教建築,異國風格則較常被運用於銀行。



日本據台後,挾明治維新的膨脹國力又於1907年侵佔朝鮮,戰爭引導日本走向帝國主義之路,以帝國的權威來統攝人心成為海外殖民地之控制方式,也決定了台灣的官署建築形式,總督府很自然地成為殖民地統治者絕對權威之象徵,至1919年總督府完工後,也結束了樣式建築於台灣的黃金期發展,總結了一個時代的美學觀點。

現代主義建築思想雖在戰前就被日本建築師廣泛理解和接受,但是除了災後建設工程與住宅之外,日本接受現代主義建築思想的建築師缺乏創作的機會。1929年經濟大恐慌,日本欲對外爭奪資源而強化軍國主義,政府性的設計競賽明確要求「日本趣味」、「國粹」,「帝冠式」成為官方建築中的主導潮流。隨著軍事對外擴張,「帝冠式」傳入殖民地並升級為日本趣味加現代鋼筋混凝土屋身的「興亞式」。三○年代軍國主義所倡導的民族形式和戰時物質條件的限制,現代主義建築並未成為主流,南進政策使軍閥的法西斯主義支配了代表大和民族主義的帝冠式建築在台灣登場。



高雄市役局-帝冠式樣. 高橋氏宅--現代建築. 高雄關稅局.

台長: 范麗伊
人氣(11,94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未分類 |
此分類下一篇:光復前台灣建築發展脈絡之初步回顧一BY曾翔姿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